深思!农村半夜,82岁老人以这种方式走了,羞了谁的脸?

2021年01月21日16:00:06 情感 1021

文:绿苑

图:配图网络侵删

(文字总关情……敬请关注绿苑)

清明时节,村子里到处弥漫着花香。

村前池塘边的柳树已抽出了嫩芽,黄黄的、绿绿的,令人心旷神怡。

深思!农村半夜,82岁老人以这种方式走了,羞了谁的脸? - 天天要闻

“您哥!您哥!快起来!他爹快不中了,他要让你过去,给你说句话!”

凌晨四点,父亲被邻居五姨奶急促的敲门声和焦急喊叫声惊醒。

五姨奶所说的他爹就是她男人,按辈分我得喊他姨老爷。

姨老爷今年82岁,有糖尿病,天冷时常感闷气。

他是个大好人,一生淳朴、勤劳,谁家有难有灾,不用请,只要他知道,都会主动来帮忙。

爹说,“他是苦命人,40年代逃荒到咱村,单门独户,一辈子没给谁红过脸,辛辛苦苦拉扯几个孩子,~~~不容易!”

“真没想到,他能喝药?!”

爹摇着头,惋惜地自言自语。

一直以来,我两家都是一墙之隔的好邻居。

过去我家人口多、负担重、日子苦,地里很多农活儿,都亏姨老爷不遗余力地帮忙。

乡村平原的凌晨,天很黑,静得怕人,父亲小跑着到他家,昏暗的灯光下,姨老爷口吐白沫,身子扭曲着、抽搐着,脸色发黑,不停地”嗷嗷“地喊叫着!

爹走近问他:”姨夫,您咋嫩想不开哩?你喝了多少?”

他也不回答,只点头,身体不住地挣扎着。

两个四十多岁的儿子,正着急地发动三轮车将他向镇卫生院拉。

到卫生院,由于老人体质差,农药又喝得多,结果没有抢救过来。

弥留之际,老伴问他:“他爹,你这样走,你后悔不?”

“我不后悔”他说。

深思!农村半夜,82岁老人以这种方式走了,羞了谁的脸? - 天天要闻


说他有病,他一直有慢性糖尿病,但不至于要命。

春节后,他老说肚子疼。

两个儿子都是孝子,“吃个蚂蚁也得给爹娘分一只大腿!”

去镇医院一趟,住了大概一个月。

儿子们不经意地对”药价真贵“发了点儿感慨,谁知传到了老人耳里!

老人说不治了,执意要出院。

拗不过,拉着回家养去了。

在家里又断断续续让村医挂了两个月的吊瓶。

儿子们逢 人便沉重地说:“唉,癌症不好治,得在家养着,该用啥药咱让五哥(村医)用啥药,不能亏着俺爹,该咋治咋治呗!”

到底有没有胰腺癌,咱也不好说。

有一天,他感到闷得慌,张着口大喘气,儿子们慌忙从医院租来氧气瓶,戴着呼吸罩。

表面上看,他也很痛苦。

又熬了几天,亲戚邻居都认为他这是慢性病,一会半会走不了,思想上就放松了挂心。

然而,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当下葬的时候,老表们用手点着他弟儿俩,非要他们拿出老人的癌症诊断书。

深思!农村半夜,82岁老人以这种方式走了,羞了谁的脸? - 天天要闻

其实,谁不想多活几天呢?美好的愿望总会掺着数不清的无奈。

第一,体弱经不起手术折腾

农村老人平时自我锻炼较少,每年也没有例行体检,一旦发病,都是要命的大病。

有钱可以任性,但不考虑老人的身体孱弱,随意把老人推向手术台,可以有三个结果:

一是手术成功,恢复很快,当然求之不得;

其次是虽手术成功,但老人体质弱,创口恢复慢,治好后,仍需长时间在医院后续理疗,生活质量下降;

最后是手术不成功,花钱折腾老人,人却不在,亲人难以接受。

综上,如果老人体质弱,得了重病,子女们即使不怕花钱,到了医院也不能随意动刀,只能回家慢养。

老人心里也很清楚。

深思!农村半夜,82岁老人以这种方式走了,羞了谁的脸? - 天天要闻

第二,让人却步的医疗费

农村有这么一句话,令人深思:“去医院治,家破人亡;不治,人亡家还在!”

这句话充满许多心酸和无奈。

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民收入不固定,靠土地种粮食每亩地每年也仅能获是纯收入1000元左右。

农民打工收入高的也就每年十万八万的,再加上每年的开支,一年能存下来的钱也不多。

前几天,相关部门公布今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

老人得了重病,小医院看不了,大医院的费用高,和农民收入难以成正比。

一家子几年攒的钱不够在大医院住上一个月的。

子女们有时在盘算给高龄老人治病的性价比,有犹豫不决,有一时犯浑,放弃治疗。

有的高龄老人不想就此认命。

逼着儿女卖房卖车去借债,也要去大医院治疗,人遭了罪,家底光了。

人走了,但活着的人呢?

深思!农村半夜,82岁老人以这种方式走了,羞了谁的脸? - 天天要闻

第三,老人都想把自己榨干

子女各有成就,是每一位老人最大的愿望!

谁不想高傲地活着?

无论是低龄、高龄老人都一样,都有着强烈的求生欲。

但有什么办法呢?

难道真的要把家产卖了也要治病吗?

而且还是治不好的那种?

所以很多人(包括老人和子女),也都想开了,人总是要去的。

就算倾家荡产,自己还遭罪也是要的啊!

为何自己不主动走,给活着的子孙们留点儿钱,不让他们为医疗费发愁?

还有的在给老人治病凑医疗费这个问题上,弟兄几个闹得不可开交,这都不是老人愿意看到的。


多数老人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这种事想开了,就是那样,人最后都是要去的,能给亲人留下点财产,让亲人减少点负担,就是对他们最大的爱。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得了绝症,我不会让我的家人卖房卖车,更不会让他们借钱和病魔作无谓的挣扎,这也是一个将要离开的人对活着的亲人一种最无私的爱吧。”

深思!农村半夜,82岁老人以这种方式走了,羞了谁的脸? - 天天要闻

第四,合作医疗的尴尬

农村的新农合医疗保险,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低,基本和村级私人诊所差不多,私人诊所看病不报销。

有了大病、重病,必须向县、市级专医院跑。


县市级医院,真正抱持“救死扶伤”的精神的已不多,以利益为最大化,以“收治病人、获收费用”多少作为考核医生的业绩。

惯常的手段就是,小病大看,依赖医疗设备,过度诊疗。

一片药没吃,在诊断费用又不报销的情况下,就开出了农民承担不起的费用,别说高昂的药费了。


虽然有新农合,其报销力度赶不上医院诊疗、药费上涨的幅度。


表面上看,国家确实没少在农民看病上花钱,实际上农村老人病重时得到的报销实惠没有达到农民的期望,而是“穷了病人肥了医院”。


但是这种情况正在向好改变,对纳入医保的药品进行大幅度降价,一个心脏支架现已降至几百元。

深思!农村半夜,82岁老人以这种方式走了,羞了谁的脸? - 天天要闻

综述

蝼蚁尚且贪生,农村老人不想去医院,不仅农村有,城市里低收入群体也同样有这种现象。


其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倘若各专医院能够重拾“救死扶伤”的初心,不被利益操纵,医生也不必以病敛财,药企合理定价,让利于民,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福利!

深思!农村半夜,82岁老人以这种方式走了,羞了谁的脸? - 天天要闻


END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绿苑

绿苑,相信文字传递温暖。

感谢阅读,感恩遇见!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年轻人悄然流行“租三金”结婚,背后会有法律风险吗? - 天天要闻

年轻人悄然流行“租三金”结婚,背后会有法律风险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金价又涨了,原有结婚买三金的预算大打折扣了。”准备年底结婚的小张,翻着手机里的金价走势图直摇头……近段时间,随着金价居高不下,国内各大品牌金饰品单价普遍超1000元/克。一套50克的“三金”(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购置成本也飙升到了5万元,这对准备结婚的“准新人”来说,想要凑齐心仪...
“高需求,高焦虑人群”挽回前任,只需要“一招五步” - 天天要闻

“高需求,高焦虑人群”挽回前任,只需要“一招五步”

宝子们,今天必须来聊聊高需求、高焦虑人群怎么进行感情修复了。你们是不是一分手就慌得不行,满脑子都是“不能失去他”,然后疯狂给前任发消息、打电话,一门心思地想要抓住对方?结果,不但没成功,反而把对方越推越远,把关系搞得一团糟。
一个聪明女人的故事 - 天天要闻

一个聪明女人的故事

讲个故事,不好评价女主人公。不好定义这究竟算是个女性成长的故事,还是充满心机算计的故事。小洁来北京时19岁,在一家国企工厂打工。她长得很漂亮,追求者很多。在这些追求者中,她最终选择了技术员小罗。小罗长得不好看,沉默寡言,个头又矮,比她大七岁
爱你,恋你,你是我一生的爱人知己 - 天天要闻

爱你,恋你,你是我一生的爱人知己

我是树,你是藤,你是树,我是藤我是与你一样的绿,一样的苍翠晶莹,今生相逢,情定前生,前世有约,今生相逢,当春天,青藤又发芽了,依然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在枝头上筑巢。
吴律这两天特别勤快,刷碗搞卫生抢着干,我看他是无事献殷勤 - 天天要闻

吴律这两天特别勤快,刷碗搞卫生抢着干,我看他是无事献殷勤

周五我去律所,撞见新来的实习生给他送咖啡,女人的第六感让我有种莫名的醋意。吃饭的时候,没忍住敲打了几句。饭后回律所,美女实习生来他办公室送资料,看她的穿衣打扮,实在是别扭,又没忍住说了几句:“小祺是吧!咱们律所有规章制度,明天起穿正装来上班
心痛!张雅婷不幸离世,年仅22岁 - 天天要闻

心痛!张雅婷不幸离世,年仅22岁

5月13日17时,22岁的湖南怀化姑娘张雅婷遭遇车祸,生命垂危。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生命之花就此凋零。妈妈田女士思考再三,决定捐献孩子的角膜,为他人留下光明。近日,两名患者已成功接受眼角膜移植。“如果他们需要我愿意给他们光明”张雅婷出生于怀化一个普通家庭,妈妈经营着一家药店,她从小就受“治病救人”思想的熏...
别用“恶意滤镜”看世界!你对自己的态度,决定你如何看别人 - 天天要闻

别用“恶意滤镜”看世界!你对自己的态度,决定你如何看别人

在生活的茫茫人海中,我们常常会被各种突如其来的状况扰乱心绪。他人一句稍显严厉的话语,一个看似冷漠的举动,都可能让我们心生不满,甚至怒火中烧。但其实,让自己平静下来有个重要方法,就是在充满挑战的情境里,守住一个关键区分:把某人的行为本身,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