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我生个女孩,婆婆把我扫地出门,6年后她瘫痪却找上门让我照顾

2020年11月09日21:00:16 情感 1363

婆婆枕头底下的钱不见了,当着全家的面,她一口咬定,是我女儿拿的。

嫌我生个女孩,婆婆把我扫地出门,6年后她瘫痪却找上门让我照顾 - 天天要闻

1

“小蓉,一定是小蓉拿的!”

正在里屋写作业的小蓉听到大娘提到自己,知道一定不会是好事。她下意识地缩了缩身子,企图这样就不会引起别人注意。结果屋门还是被粗暴地推开了,进来的是一脸怒气的奶奶。

“小蓉,我问你,我放枕头底下的钱你看见没有?”

小蓉摇摇头,她对奶奶是有几分惧怕的,因为她从未给过小蓉好脸。

“妈,你这么问能问出来啊,哪个贼偷了东西会痛痛快快承认的?”

“我没看见,我也不是贼!”小蓉不怕大娘,大娘看着凶,但常常讲不出什么道理,有时候连个小蓉这个九岁的孩子也不如。

“哟,妈你瞧瞧,小小年纪她都会犟嘴了!”

没等奶奶说什么,外面又有人开口了。

“怨不得我们小蓉,大嫂一把年纪了还欺负孩子呢,就别怪我们孩子不敬着你!”

“妈!”小蓉见救星来了,连奶奶也不怕了,跑过去依偎在妈妈身边。她知道,有妈在,谁也欺负不了她。

“玉莲,你这是什么话,我不就是问问小蓉吗,怎么就欺负她了?”

“哦,那我听听,你想问什么啊?”

“妈放在枕头底下的钱不见了,所以……”

“所以怀疑我闺女?”

“我不就是问问嘛。”

“那怎么不先问你儿子去啊!”

“郑玉莲,你……我儿子用不着偷,他是这家里长子长孙,他想要钱,他奶奶上赶着给!”

“秀芬,你闭嘴吧,”小蓉奶奶觉得这话实在不中听,但主要矛盾还是在郑玉莲母女身上,于是矛头还是对准玉莲,“你也别这么大火气,就是问问,又没怎么样,你瞧你……”

“我怎么了?妈,您听见我大嫂说什么了,说我们小蓉是贼!证据呢!罗秀芬,你要是平白诬陷我们孩子,别怪我跟你不客气!”

说完,郑玉莲领着小蓉出去了。

原以为这事就这么算了,毕竟一直以来小蓉没少被冤枉,基本上都是不了了之了。而这一次,不知道罗秀芬又在婆婆面前挑唆了什么,事情竟然越闹越大。

2

晚间,小蓉的爸爸刘二山刚一进门就被他妈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说他管不了自己媳妇,也教育不好自家闺女。

刘二山自然相信自己闺女,辩驳了几句,又安慰了几句,但他妈什么也听不进去。

小蓉见爸爸也挨了骂,急得直哭,冲到他奶奶面前辩白,没想到却挨了奶奶一巴掌。

刘奶奶平日里专宠孙子,对孙女没什么好脸,但也从未动过手。如今这一巴掌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郑玉莲第一个反应过来,把小蓉搂在怀里,“妈你这是干什么!事情弄清楚了吗,是我小蓉偷你钱了吗?你骂完这个骂那个,我念你年纪大不计较,你凭啥打我闺女!”

刘奶奶一时也懵住了,她是气过头了,但打都打了,总不能这个时候软下来。

“凭啥,凭我是她奶奶!别说她了,这家里头我打谁打不得?”

这话实在是撒泼耍赖倚老卖老了,连刘二山也听不下去,“妈,您这是说啥呢,这不是不讲理吗……”

“刘二山,你出息了啊,敢说你妈不讲理,你可真是娶了个好媳妇!”

“这跟玉莲有啥关系!”

“别说了,二山,你妈看我们娘儿俩不顺眼不是一天两天了,”郑玉莲指着刘大山和罗秀芬的屋子,“不就是因为那屋里的会生儿子我不会吗,我就稀罕我闺女,你看不惯,我们还不跟这儿待了呢!”

当天,郑玉莲带着小蓉回了娘家。在这件事上,刘二山自然站在媳妇一边,只是怕气坏了他妈,没跟着她们母女去丈母娘家,但同意了玉莲的提议——分家。

分家注定不会是公平的,但郑玉莲不在乎,她知道这个家里本就没有公平,与其整日鸡飞狗跳,不如分开了清净。刘奶奶自然是闹了一场,但见连刘二山都铁了心要分,她也只好极不公平地把家给分了。

刘奶奶跟着大儿子一家过,刘二山一家在老丈人的帮忙下另找了房子,不大,但不至于再生闲气。搬家那天,刘大山帮着弟弟忙前忙后,罗秀芬在屋里隔着窗子骂他。

刘二山劝哥哥别管了,憨厚的刘大山却冲弟弟眨眨眼,“别理她,有人收拾。”

话音刚落,刘奶奶便骂起了罗秀芬。说到底大山二山都是她儿子,哥哥帮弟弟也没什么好说,哪儿容得儿媳妇当着自己面骂自己儿子。

3

打那以后,除了年节躲不过去了,平日里郑玉莲不再回刘家,刘二山偶尔回去看看老太太,但总是赶上大嫂骂儿子,明摆着指桑骂槐。渐渐地,刘二山也少去了。

一家人彻底被拆成了两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五六年,一开始是有些别扭,后来习惯了反倒觉得清清静静的挺好。然而就在小蓉准备考高中的时候,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那一天刘大山火急火燎地到二山家,说他娘病了,在医院呢。看他着急的样子,应该是不轻。

两口子跟着刘大山赶到医院,罗秀芬叽叽喳喳说了一堆,听得人头疼。但总算也听到了两条重点,一是刘奶奶是突发脑梗,二是万一有什么问题要两家人一起承担。

没有人理会罗秀芬,她还在兀自说着这些年的不易和对老太太的不满。

刘二山听不过去,但毕竟是小叔子,不好多说什么。刘大山呵斥了几句,却根本镇不住她。

“大嫂,消停会儿吧。妈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呢,你就在背后说这些。”

“玉莲,不是我矫情,你们这几年没跟妈一起过,你不知道,老太太脾气越来越差。这要是落下什么毛病,我可伺候不起。”

“放心,有便宜是你的,有困难了咱们一起担着。”

“诶,你这是什么话!”

罗秀芬不自觉地声音高了起来,路过的护士看她一眼,“这里是医院,您小点儿声。”

罗秀芬抱歉地笑笑,又不服气地瞪了郑玉莲一眼,但没再说什么。

刘奶奶终是没有生命危险,但此后的生活却发生了太大的改变——她瘫痪了。

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面对这个现实,一时间大家都慌了神。刘奶奶又哭又闹,不配合治疗,说瘫了还不如死了算了。

刘大山兄弟二人该上班还是要上班的,通常是罗秀芬和郑玉莲妯娌俩照顾婆婆。刘奶奶情绪不好,看两个儿媳妇都不顺眼,就是想她大孙子,但孙子一次也没看过她。

罗秀芬的说辞是小亮正忙着找工作呢,没时间过来。郑玉莲翻了个白眼,她知道小亮初中毕业后在家待了两年,其间只做过一些零工,这孩子没有长性,又好逸恶劳。如今奶奶病了,他竟然勤快地找起工作来了。

小蓉正忙着备考,但还是不忘到医院看望奶奶,只是刘奶奶仍没什么好脸色。小蓉大概也习惯了,而且她也知道奶奶现在的情况,换了谁也很难接受。

4

刘奶奶出院那天,儿子和儿媳妇都来了。

自从刘奶奶病了,罗秀芬也没那么怕她了,也不管婆婆爱不爱听,声称如今这个状况不能他们一家养婆婆,要么两家轮换,一家住一个月;要么请保姆,仍住在老宅子,所以刘二山家要多出一些钱。

郑玉莲对此倒是毫不意外,她知道罗秀芬最近肯定一直在琢磨这事。

“大嫂这个如意算盘打了不少日子吧。两个方案我都没意见,但请保姆凭什么我们家多出钱?”

罗秀芬理直气壮,斜着眼看郑玉莲,“请保姆就不用住你家了啊。”

“哦,”郑玉莲也不生气,只是心平气和地问她:“那住的是谁家啊?”

“我家啊!”

郑玉莲笑了笑,转向婆婆,“妈您听见了,您住的房子是我大嫂的?”

“诶,你……”罗秀芬想都没想就钻进了郑玉莲的套里。

当初分家的时候确实分给了刘大山房子,但并不是全部,刘奶奶住的那两间是她自己的,她也仍是家里的当家人,而不是寄居在儿子家。

刘奶奶对这点还是在意的,虽然她一向不喜欢郑玉莲,但此刻更厌恶罗秀芬。

“你的房子?你也配!我还没死呢,就算我死了,那两间房也不见得是谁的。就是你现在住的房子也是我儿子的,你哪里来的房子!”

罗秀芬自知失言,但又不肯服软,梗着脖子还要跟郑玉莲理论。

刘大山制止住他媳妇,“你少说两句吧,妈现在这样,你就知道吵,先回家吧。”

罗秀芬见丈夫不向着自己,气不打一处来,“哟,我跟郑玉莲吵架你看不下去了?那你带着你妈跟他们一起回家啊!”

说完,她也不等任何人回应就气哼哼地走了。

留在原地的刘大山尴尬极了,刘奶奶冷哼一声,“自己的媳妇都管不了。”

刘二山见此场面,有心把他妈接回去,和郑玉莲对视一眼,见玉莲微微点头,他心里便有了底气。

“哥,让妈先跟我那儿住一阵子吧。”

“不好吧……”“我不去!”

5

刘大山知道当初分家不公,心里对弟弟一家有所亏欠,而且小蓉很快要中考了,他还是想把他妈接回家。但刘二山说的也有道理,罗秀芬本来就不大会照顾人,小亮更不会,刘大山又要上班,这样一来苦的还是刘奶奶。

而刘奶奶不愿去二儿子家,更多的是因为罗秀芬那句话,她觉得自己如果不回去,儿媳妇真要把整个家都当作她的了。然而刘奶奶纵然不愿,到底还是被刘二山两口子接回家了。

“反正啊,现在我说话是没人听了,我想回家都不让我回啊!”

“妈,您来都来了,就好好歇会儿吧,”面对婆婆的无理取闹,郑玉莲倒是心平气和,“您也知道,我大嫂连她自己都照顾不好,怎么伺候您啊,我大哥又得上班,难道您还指望大孙子不成?”

“怎么着,我孙子还能不管我?”

“管管管,赶明儿我就让他接您来啊,现在您先凑合凑合吧。一会儿小蓉就放学了,您孙女不像大孙子那么本事,小小年纪就找工作了,我们孩子还得考试,您体谅体谅。”

“哼,女孩子家家的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其实刘奶奶并不真的反对孙女读书,只是一定要说些什么才觉得解气。

“行啦,您也就跟我说说算了,别让孩子听见。”

若郑玉莲态度差些,刘奶奶也有借口骂她几句,偏偏从她生病以来,不仅郑玉莲照顾得多,而且从没有不耐烦的时候。刘奶奶只得瞪她一眼,没再说话。

一连过了大半个月,除了刘大山来看过两次,罗秀芬和小亮都没登过刘二山家的门。

刘奶奶不说什么,心里还是惦记孙子的,又想又怨。小亮是刘奶奶疼大的,不可能不想,但刘奶奶那么疼他,他却从未问候过一句,更别提看望了。

有句老话,叫偏疼的不上色。越是偏心宠爱的,反倒越得不到他的好。如今小亮和小蓉就活生生的例子。

只不过事到如今,刘奶奶仍在自我安慰,她大孙子一定是因为抽不出工夫才没能看望她的。而且孩子嘛,未必什么事情都能想得周到。

但话又说回来,孩子想不到的,大人也想不到吗?这样一来,刘奶奶对罗秀芬的不满又多了几分。

这些事情越想越糟心,但如今刘奶奶无事可做,闲来最容易胡思乱想,想多了自然情绪越来越差,饭也懒得吃,整个人早没了精神。

郑玉莲看在眼里,心里盘算着怎么能让老太太开开心,没想到也是心想事成,没过两天,小亮就来看他奶奶了。

6

小亮的到来令婆媳二人都很意外,但更多的是欣喜。

刘奶奶的眼睛一下就亮了,她觉得自己想的没错,她孙子怎么可能不来看她,之前一定是没有时间。

郑玉莲在欢喜之余不禁还是埋怨了几句,“小亮,你怎么才来啊,你奶奶没有一天不念叨你的。”

“二婶,我这不是怕给您添麻烦嘛。”

“这是什么话,添啥麻烦?”

“我妈说的啊,二婶爱干净,不爱让人串门,回头弄脏了屋子,得收拾好久。”

“你妈唬你呢,从前在一个院子住的时候,你少上我们屋玩了?我轰过你还是赶过你?”

刘奶奶知道郑玉莲在跟小亮玩笑,但还是不愿听别人说她孙子,“行啦,这不是来了吗,来了就好。”

郑玉莲还是觉得好奇,笑着问他,“那你今儿咋来了?不怕弄脏我屋子?”

“我今儿早上碰见我妹了,她说让我过来看看奶奶。”

刘奶奶心里不是滋味,原来孙子看她不是因为惦记,而只是碰巧遇见他妹妹了。

郑玉莲察觉到刘奶奶的情绪,忙打圆场,“这孩子真不会说话,那要不是你心里惦记奶奶,别说碰见妹妹,碰见谁也没用啊,是吧,小亮。”

小亮看见二婶偷偷给自己使眼色,才意识到刚才的话不妥。

“是啊,我还跟我妹说呢,我正打算看奶奶来,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

小亮终究没有久留,这孩子不能说没心,但也确实对别人不上心,甚至包括最疼爱他的奶奶。

刘奶奶因为孙子的看望,高兴了好一阵子,但很快又琢磨过味儿来,心里又别扭起来。

郑玉莲也没了办法,好容易盼着小亮来看了奶奶,结果婆婆还是唉声叹气。

更奇怪的是,当晚,刘奶奶竟特意把小蓉叫到她屋里。

“蓉,你今儿看见你哥了?”

“是啊,我哥来了?”

“来了。”

刘奶奶没再说话,小蓉也不知道该说什么,犹豫着要不要借口走开,却又听到奶奶开口了。

“要是奶奶回家住了,你会不会去看奶奶?”

“我……我不知道……”

“咋?奶奶病着你都不去看?”

“不是,我想的,但是我怕……怕惹您和大娘不高兴。”

“好孩子,”刘奶奶难得对小蓉如此温柔,“别理你大娘,赶明儿奶奶回去了,你得去看啊。”

小蓉点点头,又摇摇头,“奶奶您就住在这儿吧,这儿不好吗?”

“好,但这里不是奶奶的家。”

“怎么不是?我们的家就是奶奶的家,我们是一家人啊。”

看着小蓉稚气却认真的面庞,刘奶奶感觉自己一把年纪了似乎才刚刚有些活明白。她催促小蓉去写作业,自己偷偷抹了把泪。

7

刘奶奶终究还是回家了,她放心不下她那两间房,再则小蓉该考试了,她希望郑玉莲把心思多花在孩子身上。当然,这种话她是不会说出来的。

罗秀芬当着刘二山两口子的面,又是对刘奶奶嘘寒问暖,又给他们两口子道辛苦。等人走了,她又换了副嘴脸。

“妈,您看见了吧,您二儿子才养了几天啊,这就把您送回来了,还是得靠您大儿子。”

“你不用在我面前扎针儿,是我自己要回来的。”

“这不是一样吗,二儿子家要是好,您还急着回来?”

“我回来瞅瞅我那两间房改姓了没有。”

罗秀芬知道婆婆还因为她的失言生气,但她一时也没办法圆回来,只好生硬地转了话题。

“知道您要回来,我老早就把屋子打扫干净了。”

“老早就打扫了,那现在不是又脏了吗?”

罗秀芬见刘奶奶的话都是横着出来,也觉得不必自讨没趣,“您歇着吧,我做饭去。”

“别太咸啊,年纪大了。”

罗秀芬小声嘟囔,“还添毛病了。”

“是呀,”刘奶奶年纪大了,耳朵却好使,“老二家给惯了好些毛病,你慢慢适应吧。”

老实说,在家的日子并没有在老二家舒坦。罗秀芬出来进去的总要抱怨两句,小亮每天点卯似的跟奶奶打个招呼,然后就看不见人了。刘大山倒是真的心疼他妈,但也只是疼在心里。

赶上周末,刘二山一家三口来看刘奶奶。老太太表面上不领情,心里是欢喜的。她甚至私下给了小蓉零花钱,让她自己买点儿好吃的。

小蓉自然是推辞的,但刘奶奶也很坚持。

“奶奶给的怕什么,拿着,”刘奶奶握着小蓉的手,“看我们蓉都瘦了。想吃什么跟你爸妈说,他们要不给买啊,你就告诉奶奶。”

罗秀芬再傻也能感觉到刘奶奶对小蓉甚至对老二一家态度的转变。她曾经仗着自己给刘家生了儿子,感觉处处高郑玉莲一头,但如今这种感觉越来越弱了。

罗秀芬曾试探刘奶奶对她那两间房的打算,但刘奶奶何等聪明之人,始终没给出明确的说法,却也没让罗秀芬太过失望。毕竟,罗秀芬只有有利可图才会心甘情愿地照顾刘奶奶。

8

再来看望刘奶奶时,就只有刘二山两口子了,小蓉考试在即,在家中备考。

罗秀芬酸了两句,说小蓉如何优秀,如何优秀,最后不无得意地替刘二山夫妇感到遗憾——“可惜啊,是个女孩。”

郑玉莲从不纵容大嫂的这种想法,但没等她开口,刘奶奶先说话了。

“女孩怎么了,那也是我亲孙女!”不给罗秀芬开口的机会,刘奶奶忙催促道:“赶紧做饭去吧,你弟弟弟妹在这儿吃,多炒几个菜。”

罗秀芬极不情愿地出去了,嘴里嘟囔着什么,谁也没听清。

“我还是帮大嫂做饭去吧。”

“你别去,”刘奶奶拉住了郑玉莲,“你既然分家出去了,现在来了就是客。”

“您这是咋了,我大嫂对您不好?”

“她对谁好过啊,不说她了,我有件事跟你说。”

郑玉莲不明所以,但看刘奶奶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她也下意识地直了直身子。

“您说。”

“当初分家……分家之前,”刘奶奶顿了顿才往下说,“我丢钱那事……”

她仿佛并没打算说明白,只是在暗示郑玉莲。

“我记得,非说是我们小蓉拿的。”郑玉莲一派轻松样子,显然并不记仇。

刘奶奶急忙解释:“不是孩子拿的!找到了,后来找到了。兴许是我一时记错了,但也保不齐……”

刘奶奶看向厨房,给足了暗示。

郑玉莲点点头,“找着就得了,都过去了。”

“我就是想说……你看我要是跟孩子说吧,”刘奶奶语无伦次起来,“我又怕她多想,说不定她早就忘了呢。但她要一直记恨着呢,你看这……”

郑玉莲笑起来,“行了,妈,我明白了。放心,孩子谁也不记恨。”

刘奶奶点点头。其实她还有很多话想说,自从生病之后,她似乎想明白了许多事情。但又没有必要一一说明,唯独小蓉这件事,总是要给孩子一个交代的。

一时间刘奶奶不再说话,郑玉莲也陪着沉默起来。

过了好一阵,刘奶奶又开口,“其实这也是我心里一个结,解开了。”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