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大城市工资高,你一个月赚多少钱啊?存款多少了?”
“毕业好几年了,什么时候买房呀?”
“有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结婚生孩子?”
这样的连环问,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尤其是春节回家过年,更是频繁出现。
亲戚朋友打着“为你好”的名义,不断旁敲侧击窥探你的隐私。即使心里很不情愿,但表面上仍要保持客气礼貌。
因此,过年变成了“渡劫”。原本最喜欢的过年,变成最不愿意到来的时间。
小时候,过年意味着穿新衣、吃美食、放鞭炮,快乐而松弛。长大后,过年似乎变得越来越没意思了。
一家人坐在一起,要么各自低头刷手机,要么嗑瓜子尬聊,还动不动就把天聊死了。
我们之所以讨厌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觉得自己没有被尊重,另一方面是不知道如何回答。
在面对冲突时,下意识做出“战斗、逃跑、僵住”的应激反应是很不明智的,最佳的方式是积极回应,把聊天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回家过年,原本是一件开心的事,可总有些人、有些事让我们很不舒服。面对这些难堪的问题,明智的人都学会了巧妙接话。
具体该怎么回应呢?
1.减少信息量,“打哈哈”应付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一上来就问你隐私的人,不是真正关心你的生活,只是随口寒暄一下。所以我们不用过于认真,模糊应付过去就行。
比如:当别人问你一个月赚多少钱时,不一定给对方一个确切的数字,而是可以说:
一般般,就是普通打工人,一年到头也没多少。
过去的都过去了,不提了吧!
能有工作就不错了,不好不坏,混口饭吃。
大多数的人听到这里,就会知趣地不再问了。但不排除有些人没有边界感,喜欢问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时,由与对方的关系,来决定接下来的话术。
如果对方是关系亲近的长辈,或比较要好的朋友,你就继续“打哈哈”装傻,比如:“买几件衣服还行,买房买车指望不上。”
可如果你跟对方只是泛泛之交,那不妨直接拒绝:我们好像还没熟到可以聊这些私人问题。我现在要是编一段谎话告诉你,你也觉得没意思,还是别打听了吧。
就算对方不高兴,你也不用有负担。毕竟,人家都好意思为难你,你又何必再顾及面子呢?一个不懂得尊重你的人,关系注定越走越远。
2.学会提问,把难题抛回去
聊天就像打乒乓球,双方有来有回才能进行下去。过年遇到打听工资的人,我们可以把问题重新抛回去,而不是独自内耗。
你可以直接说:“你问这么清楚干什么,是不是要给我涨工资呀?”
或者你也可以装穷,故意感慨生活不易:我肯定比不过你,你先说你赚多少呀?你不说我也不说。今年手头紧,年后打算买房,到时能借点钱吗?
这种反问句,可以让对方意识到侵犯了你的隐私,从而知难而退。有时你可以先发制人,提前预判对方可能问的问题。
比如,亲友聚会或同学聚会时,尽量一见面就声明,今天大家只谈感情,不聊收入、不比娃。
当你事先亮出自己的底线时,就相当于设定了游戏规则。谁破坏了氛围,谁就会显得失礼。
注意:你的反问一定要干脆利落,不要有讨好感,更不要支支吾吾。
保护好自己的边界,让自己舒服,比取悦别人更重要。
3.反客为主,戳对方的痛点
语言,有时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润滑剂,但有时也是刀子,不经意间刺伤别人。
听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次过年回家,姑姑问小静存了多少钱,她立马回怼:
姑父怎么没跟你一起来?表姐结婚一年多了,怎么还没生孩子?你们家怎么还没换大房子?
一听这些话,姑姑顿时沉默了,空气中弥漫着尴尬的气氛。
很多人之所以热衷于窥探别人的隐私,是因为痛不在自己身上,所以很难设身处地考虑别人的感受。但当别人不惯着他们,把回旋镖扔回来时,他们就会感同身受。
因此,如果有人在过年时让你难堪,你也可以立马找一个跟他有关的缺点,把关注点重新拉回到对方身上。不过因为这招杀伤力太强,需要慎用。
遇到实在不想聊的话题,不用假装客气,巧妙岔开话题就行。
年味,就是团聚的味道。过年,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也是阖家团圆的时刻。
我们跟家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过着不一样的生活。有共同话题是幸运,没有也属于正常情况。一年到头,大家各奔东西,忙碌着各自的生活,难得聚一次,要是一言不合就争吵,那就失去了相聚的意义。
愿我们每一个人在春节的相聚中,都能真正关心彼此,分享快乐、增进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