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舟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退役军人事务部、财政部日前发出通知,明确从2024年8月1日起再次提高部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据了解,这次提标,是国家连续第20年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
这条通知不仅被各大新闻媒体平台纷纷转载,也在许多朋友圈里迅速刷屏。“补助虽不多,但荣誉性极大!”“这是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职业的又一实打实举措”“连续20年的坚守与关怀,从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关心关爱”。
抚恤优待军人军属,是针对军人职业风险和牺牲奉献所采取的重要保障措施。此条通知的优抚对象中,有革命战争年代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老红军战士,有和平建设时期练兵备战默默奉献的退役军人,有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那些年轻时用血肉之躯守护家国如今已然年迈的老战士,那些因战、因公致残或者致病的残疾军人,那些失去了家人默默承受心中悲痛与生活重担的烈属,他们的付出牺牲,我们时刻不能忘记;他们的饥寒冷暖,我们必须放在心上。
军人抚恤优待工作,承载着光荣的历史传统,饱含着军人军属和广大退役军人的热切期盼。我们党从掌握枪杆子之初就高度重视军人抚恤优待工作。早在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和《红色战士伤亡抚恤条例》,规定了红军官兵土地分配、婚姻保护、死亡抚恤等制度,以及红军官兵和家属在捐税、房租、交通、子弟教育等方面享有的优待。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一声“上战场打鬼子”,热血男儿应者如云、追随者众,他们能够如此积极,除了政治上充分宣传发动外,力所能及地予以军人军属优待抚恤也是原因之一。可以说,优抚工作一直伴随着我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有力服务了党、国家和军队工作大局。
近年来,在国家层面,随着政策不断完善,特别是退役军人事务部组建后,军人抚恤优待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启新征程、展现新气象。从调整优化军人军属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交通等方面的优待政策,到提高优待抚恤标准,从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到设立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等等,一系列贴心暖心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强化的是政策措施的“落地感”,增强的是广大优抚对象的“幸福感”,最终又会转化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安全感”。
当然,现实中也偶尔会出现一些军人抚恤优待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执行不到位、宣传解释不到位的情况。今年年初,徐州男孩毛豆持优待卡乘坐公交车被质疑的新闻引发关注,许多网友唏嘘不已,表示“很遗憾用这种方式了解‘三属优待卡’。”尽管后来北海舰队邀请毛豆一家登上舰艇参加海军成立纪念日舰艇开放活动,为这一事件画上了温暖的句号,但其中暴露出的问题仍值得反思。
让利好政策及时充分落地,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实,让广大优抚对象切切实实感受到尊崇关爱,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民族尊严、社会稳定、国防建设大局。做好优待抚恤工作,不仅仅是军地有关部门的事情,更应在全社会营造爱国拥军、尊重优抚对象的浓厚社会氛围,激励更多人积极参与到帮助和支持优抚对象的活动中去。全社会对优抚对象的关爱尊重、褒扬激励,必将为新时代强军兴军事业注入不竭动力。
“后方无忧,前方无畏。” 让军人没有后顾之忧,才能使他们在国家利益受到挑衅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更加无畏地挺身而出,才会有更多的有志青年立志投身国防和军队建设,投入到保家卫国的职责使命中去。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每一条好政策的背后,都离不开对国防建设大局的家国情怀,都离不开对军人军属的深情厚爱。我们相信,在这样的深情厚爱中,“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必将更好地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