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08分,那是非比寻常的一刻。
伴随着鸟巢第一束烟花声地响起,
北京奥运会正式拉开序幕。
全国人民都在电视前雀跃着,欢呼着,
这是个令我们无比自豪的奥运会。
欢悦的气氛几乎渲染了全国上下每一个角落,却驻足于一间病房前。
病床上躺着一个女人,她叫刘岩。
就在不久前,她还是一位舞者,站在舞台上熠熠生辉。
可惜命运多舛,喜怒无常。
不过短短几天时间,
她便从一个前途似锦的舞者成为了一个余生注定与轮椅相伴的“残废”。
而这一切,都要追溯到12天前奥运会的彩排上。
一、
3米的高空处,在由电子箔纸组成的巨大的画轴上,刘岩正翩翩起舞。
踏着摇曳生姿的舞步,刘岩不敢有一丝松懈。
她是唯一被张艺谋导演指定的独舞演员,
每一帧舞蹈都必须做到精益求精,无可挑剔。
然而,顷刻间,意外发生了。
车台运行的时间比预料中快了一秒,
刘岩一只脚刚踏入车台,另一只脚却踩了个空,
车台前进的力量把她狠狠地掀翻。
伴随着“怦”的一声,刘岩的背部摔在了一根运行轨道上。
剧烈的疼痛急转直下,旁边的工作人员慌忙地簇拥而来。
“刘岩!你没事吧!……快!快打120!”
在被抬上担架的那一刻,
刘岩意识到,自己可能要和这次奥运会永永远远地错过了。
这台手术进行了整整6个小时。
当刘岩再次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医院惨白的天花板。
父亲和母亲正坐在她的床边,眼中含着心疼,
刘岩想坐起来伸手去帮母亲拭去眼角的眼泪,
可满身的绷带与支架让她无法动弹半分。
“妈,我这下半身怎么没有任何知觉啊?是不是手术麻药的劲儿还没有过?”
没有人回答她,母亲捂住刘岩的手,抽泣了起来。
刘岩有些慌了,这时,主治医生推门而入,
在医生进入病房的第一刻,刘岩赶忙追问。
“医生,我要住院多久?这个伤影不影响我以后跳舞?”
医生望着刘岩希翼的眼神,欲言又止。
“刘岩,你第十二胸椎严重错位,神经受到压迫……
胸椎以下身体彻底瘫痪了,
如果恢复得好,还有坐起来的希望,
只是……再也站不起来了……舞,也永远跳不了了。”
医生的话宛如晴天霹雳一般在刘岩耳边炸开,
一直难以置信的窒息感涌上心头。
怎么会这样?
她还年轻,前途不可限量,怎么就瘫痪了呢?
绝望与痛苦笼罩着刘岩,
过往努力刻苦的舞者岁月宛如走马灯般在她脑中放映。
就像是个光照陆离,转瞬即逝的梦般。
二、
与舞蹈最开始的结缘,是在刘岩9岁的时候。
刘岩的舞蹈启蒙老师白莹是内蒙古当地小有名气的歌舞团老师。
在小刘岩决定学舞蹈的那一刻起,
父母便把她送到了老师白莹身边学习。
在那个尚且稚嫩的年纪,
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舞蹈的刘岩练习地非常刻苦。
不得不说,天分是个很奇妙的东西,
白莹一眼便看出来刘岩身上的灵气,
她觉得刘岩如果接受专业的训练,
将来一定会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
于是,白莹建议刘岩的父母,
把刘岩送到北京专业的舞蹈学院进行更加系统化的学习。
起初,刘岩的父母是犹豫的,毕竟当年刘岩还小,
小小年纪就要远离父母在外学艺,总是会不适应的。
然而,当他们把这个想法告诉刘岩,
她眼睛里亮起来的一瞬间,让这对夫妻决定放手一搏。
1993年,
刘岩怀揣着对未来的一片向往进入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学习。
在这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跳舞比刘岩好的比比皆是,
更有甚者从小就开始接触舞蹈,
光基础功底,便甩了刘岩一大截。
与她们相比,刘岩那点微不足道的天赋,简直“不够看”。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
刘岩的进度总是低于其他人的,学习成绩也老是上不去。
可是刘岩这个人,人如其名,
她有着像石头一样的坚强不屈,过人的意志。
落后了就追赶,
别人用一小时练习,她就付出双倍的时间与精力!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随着汗珠的一滴滴落下,
刘岩的成绩如同蓄势待发的爬山虎一般向上攀爬。
刻苦是她的“吸盘”,将她牢牢地推向了制高点。
六年的附中生涯,
刘岩从最末的“吊灯尾”爬到了班级前列。
但是她很快就陷入了一个“怪圈”,
凡是她参加的任何比赛,无论大小,她永远排在第二名。
同学以此调侃她是“二等奖专业户”。
刘岩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自己遇到了瓶颈?
这个疑问在刘岩心中生根发芽,
毕业后她没有去别的地方发展,
而是选择继续留校做职业舞者。
她想要突破这个瓶颈,让自己再上一层楼。
除去参赛跳舞的时间外,
刘岩几乎整个人“泡”在了练功房里,
压腿、下腰、劈叉、拿大顶、跑圆场,经常练得汗流浃背。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在当舞者期间,
她连续担纲主演了《红河谷》、《西厢记》、《妈祖之光》等多部大型原创舞剧。
毫无意外,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全国舞蹈大赛金奖、
首届亚洲艺术节金奖等一系列大奖的领奖台上都有她的身影。
刘岩也从“二等奖专业户”成了圈内闻名的“获奖大户”。
当然,让她真正出圈的,
是2004年她的《胭脂扣》。
凭借自己的原创舞蹈作品《胭脂扣》,
刘岩不仅获得了此次表演的金奖,
亦在舞蹈界舞出了名声。
她婀娜的身姿,将古典的优雅展现的淋漓尽致,
曾几度,让无数人觉得惊艳。
继“获奖大户”后,她“刘一腿”的外号,也因此流传开外。
2006年,刘岩与杨丽萍、谭元元同登春晚,
献上了《岁寒三友》这一段自编舞蹈。
在这次的同台表演中,
年轻的刘岩并不逊色杨丽萍与谭元元这两位“久经沙场”的前辈。
她用自己独特的肢体语言,
俘虏了一个又一个观众的心。
在舞台上大放光彩的刘岩,人气急剧上升,
在观众心中,她成了可以和杨丽萍比肩的“舞蹈大师”。
然而,人红是非多,
随着刘岩名声的不断扩大,麻烦也纷至沓来。
郎昆就是刘岩名声败坏的“导火索”。
在一次逛街时,
媒体拍摄到刘岩和郎昆牵手出街的画面,举止十分亲密。
要知道,彼时的朗昆早已有妻女,
而当时,郎昆的妻子马艳丽正在国外出席活动。
一时间群情激愤,刘岩与郎昆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舆论刚开始发酵的时候,
他们谁都没有进行澄清与回应,
可是随着事情的越演越烈,逐渐到了不可控的情况。
刘岩否认了和郎昆有婚外情,
称她和郎昆只是普通朋友。
可没多久,郎昆和马艳丽宣布离婚。
在媒体面前,
郎昆的前妻马艳丽多次暗示她感情的破灭是因为第三者介入。
这让刘岩的朋友声明显得极其尴尬。
也是从那以后,
在公共场合时的郎昆与刘岩再也没有了任何亲密的举动,
循规蹈矩,客客气气。
可是很显然,想要就这样息事宁人是不可能的,
网友不愿意放过这件事,死咬着刘岩不放口。
对此,刘岩再没有过任何回应,
她又做回了舞台上那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只是这次的起舞,注定带着些“泥泞”。
绯闻风波后的刘岩路人缘暴跌,
每当有人惊叹于她轻盈的舞姿时,
总要捎上一句“可惜了啊!”
直到2007年,转机悄然而至。
那年,中国经历艰难万苦争取到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机会。
北京奥运会项目总负责人兼总导演张艺谋,
有一个奇思妙想,
他想要用舞蹈展现出丝绸之路的历程。
可在挑选领舞人时,张艺谋迟迟拿不定注意。
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刘岩,
在观看了刘岩以往的所有作品后,
张艺谋采纳了这个建议。
就这样,刘岩收到了张艺谋的盛情邀请。
在奥运会上独舞一曲,
哪怕只有短短的一分多钟,
对于刘岩来说,这简直是莫大的荣幸。
她毫不犹豫的便答应了。
于是,她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奥运会开幕式中《丝路》的唯一独舞a角。
a角指的便是在节目中第一表演的主角,
对刘岩来说,这是张艺谋对她舞艺的莫大肯定。
刘岩为了人生中最大的一个舞台而精心准备着,
她前前后后独自排练了将近500多次,
废寝忘食,不分昼夜。
为了不辜负这份期望,亦为了挑起这份责任,
刘岩付出了百分百的时间与精力。
可你总是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临。
意外发生了,
就在距离奥运会开幕式只剩12天的紧要关头,
刘岩被送进了医院。
她被抬上担架的那刻,
问了一句“明早还是5点到鸟巢吗?”
没有人回答她,她也再也等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三、
电视机内,那个顶替她的b角演员正在画卷上翩然起舞。
刘岩看着看着,泪水便模糊了她的眼眶。
一开始的小声抽噎逐渐转向悲伤,
交杂着《丝路》的音乐,显得格外凄凉。
那原本是属于她的殊荣!
可如今,她却只能躺在病床上杞人忧天!
一名优秀的舞者失去了双腿,就像翱翔的老鹰失去了双翅,
其造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刘岩觉得人生失去了希望,
她将自己封闭起来,排斥医生,拒绝任何人的沟通。
她刻意回避着所有的一切,在黑暗中独自舔舐伤口。
直到奥运会结束的第四天,张艺谋来了。
坐在病床前,他向刘岩讲述着奥运会的成功。
每当张艺谋向刘岩描绘一点,
刘岩眼眶中的眼泪便多一分。
临走的时候,张艺谋给刘岩留下了一张祝福卡片。
祝福卡片上是这样写的:
“在开幕式中,我第一个要感恩的人是刘岩,
她把一切都给了开幕式,她是英雄!”
在看见卡片内容的那一刻,
刘岩万般委屈涌上心头,终于撑不住崩溃大哭了起来。
听着女儿绝望的哭声,
刘岩的父母捂着嘴,心里仿佛刀刺一般难受。
凡是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变得更强大!
自那次发泄过后,刘岩仿佛一下子便想通了,
张艺谋的话为她带来了不小的慰籍。
“已经没有时间来哀叹命运的不测。”
她对自己这样说道。
于是,去康复中心做复健成为了她每天的“头等大事”。
健身,按摩,
刘岩努力配合着医生,丝毫不敢有任何懈怠。
她再一次向众人展现了她岩石般的毅力与不屈不挠的精神。
日复一日,
她为复健做的所有的努力都像是扔进大海里的一颗石子,
没激起一丝波澜。
“妈,你觉得我还能站起来吗?”
“能……能!”
母亲嘴上说着能,眼神却十分闪躲,
她也是一位医生,
所以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女儿的伤有多重,
站起来几乎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可是难道她就要把真相赤裸裸地摆在女儿面前吗?
那太残忍了!
而刘岩看出来了母亲的难言之隐,
却仍然选择相信母亲为她编制的“谎言”。
总要有些什么支持她走下去的动力!
刘岩想要为自己的舞蹈生涯画上一个句号,
不想它以遗憾的结尾。
于是,她开始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专业的博士学位。
如果不能再站上舞台,
那就换另一“圆梦”的方式。
为了让自己走出“阴霾”,
刘岩将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她大量阅读心理学书籍,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顺利从博士毕业的那天,
刘岩第一次提议让母亲推她出去走走。
阳光照在她的身上,腿上,慢慢渗透进她干涸寒冷的内心。
“上帝已经死了,但美好一直在!”
轮椅并没有夺走刘岩的所有美好,
反而让这个年轻的女人重新开始审视自己。
她开始担任舞蹈学院的古典舞老师,
将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了自己的学生们。
不仅如此,或许是因为自己受过伤的原因,
刘岩开始热衷于参加公益活动与公益教育。
福利机构里,
经常会出现刘岩耐心教小朋友们学跳舞的画面。
这位坐在轮椅上的大姐姐,
为无数尚且稚嫩的生命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2009年,是刘岩命运的再一个转折点。
这一年,在父母朋友的鼓励下,她重拾了舞者的身份,
在轮椅上,用纤细灵活的手臂舞蹈。
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中国年度舞蹈最佳表现女演员”奖,
是刘岩坐在轮椅上领取的第一个奖项。
“舞梦童圆”中华舞蹈爱心行动的启动仪式上,
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的“爱心大使”称号,
是属于“刘一腿”的再一次加冕。
2016年,维也纳的“塔拉”奖,亦被刘岩收入囊中。
这个奖项是专门表彰那些在不屈服于命运,
在绝境中依然奋勇向前,勇敢面对的人。
她的伤成为了她的徽章,
也成就了她的宽容与感性。
在媒体企图旧事重提,将她的伤“阴谋论”时,她可以淡然地说: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刘岩的一生在辉煌与失意之间交织,
命运狰狞的笑言从未将她打趴下,
反而让她越挫越勇。
用一句很俗的话来说,
“当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还会为你留一扇窗。”
刘岩打开了这扇“窗子”重新看见了“阳光”,
而对于我们来说亦是如此。
“因为这个世界有白昼,也有黑夜,有冬天, 也有春天。
所以光明总是与黑暗交错,
寒冷总是和温暖相随,
如果你沉浸在失去太阳的悲伤中无法自拔,
那么你也将错过繁星。”
……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