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社交过度消耗的当代青年

2024年01月13日17:25:04 情感 1911

文章来源 / 怀左

前两天有读者向我提问一个问题,具体如下。

被社交过度消耗的当代青年 - 天天要闻

大概意思也简单,即总是担心会被别人讨厌,于是自己暗生了许多小猜测。

虽然这段关于问题的描述,没什么标点,但我在读的过程中,还是能感觉到提问者的疲惫与焦虑。字里行间,都夹杂着一种已经持续很长时间的烦。

读完,我的第一感觉是完全没必要,但又一想,每个人是不一样的,确实有一类人,会被类似这样的日常社交,过度消耗。

别人回复消息晚了,这边可能心里已经翻江倒海;

被别人说了几句,连续几个晚上睡不着觉;

如果明确得知别人讨厌自己,那更严重,可能再也不敢和人家说话。

事情本身没什么,哪怕真的不被某人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呗,咱也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欢,很正常。但抛开这种客观事实,内在的审判、自我要求、反复折磨,却是接连不断

从这个点去看,很多时候,我们都擅长给自己找不痛快。

这种自我折磨,根源还是认知问题,对社交的原理不太清楚,对别人的真实想法看不清。就像平时我们打牌一样,打到中后期,高手一般可以猜到对方手里大概的牌,也能想清楚自己该怎么打。而菜鸟,要么是按自己喜好瞎打,要么是不会算牌,犹豫不决。

道理差不多,算不到时,像胆小之人走夜路,战战兢兢,前怕狼后怕虎,打开灯一瞅,原来在自家客厅。

这种认识的偏差从哪里来的?

在社交中,其实暗含着一种矛盾,即我们人类是群居动物,完全不和人打交道是不行的。但人的本性又偏向于自利,所以身处人群中,更多想着的其实还是自己的利益与舒适度

每个人都站在这样的立场去想问题,那么心性强且擅长社交的人,就比心性弱且不擅长社交的人,消耗要小很多。

而这种消耗少,并不是因为前者的能量有特别多,而是人家因为擅长社交、对人心了解比较多,所以在和人接触时,可以由习惯支配,能处于一种低功耗的状态之中,而后者,一直处于高耗能状态中。

以冲刺的姿态跑马拉松,谁能受得了?

人一天的能量是有限的,过度消耗,疲惫感只会加重。就像提问的那个女孩一样,当别人用不太好的语气回复她时,她会憋着,自己生闷气,伤害自己;日常里也是尽量对人好言好语,但想不通为什么别人不怎么愿意和她玩。

看不明白,想不通,导致的就是一轮又一轮的猜测与内耗。唉,读读问题,我都觉得累。

生活就像打牌,所谓的高手,其实就是特别熟悉规则,且运用自如的人。

再回到刚才提的矛盾:1、期待社交;2、更关注自己。这里面需要把握的度,是如何在可以照顾他人感受的情况下,还能尽量多让自己舒服一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赢。而要达到那个状态,必然还需要几个点:

1、知道别人需要的是什么,并且可以提供一部分(满足所有,不可能);

2、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做到什么,想在社交中得到什么;

3、一定程度的钝感力,能屏蔽外界的评价,并在内心有属于自己的评价体系;

4、知道真正重要的其实是自己

如果能把这几个点处理好,与他人交往时,难度会相应小一些。但也正是因为这些东西学校里没有教,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也没得到很好锻炼与指导的人,在人群中处处碰壁,就很自然。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年轻人比较喜欢的社交方式,比如找搭子、过年不想回家、不喜欢酒局、不喜欢被催等等。合并同类项以后,指向的就是低成本、高收益、尽量围绕自己利益与舒适度而展开的社交形式。为什么大家平时更喜欢抱着自己的手机,也是因为手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不需要过度消耗,但很多精神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不是因为咱们自控力不足,而是手机实在太好玩了,要是给古人,他们也会玩得不亦乐乎。产品想发展,就得挖空脑袋,去满足人的需求。

分析当下的许多年轻人,要结合成长环境去看,同时也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去看。我们小时候还施行的计划生育制度,减少了家庭的新生人口,另外一个就是现化的进程,经济发展,物价升高,人们往大城市走等等,导致过去传统社会中的大家庭解体,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个独立的小家庭。

家里孩子少,经济也在往上走,一家人就围绕那一两个孩子转,想着尽量给孩子最好的,别让孩子再受罪。孩子在得到更多宠爱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外部约束、匮乏、不适,需要压制自己迎合别人才能得到利益的锻炼,与长辈们比,少了很多。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所谓的人情练达,拆开来看,就是知道别人的需求,能尽量满足,同时能压制自己的本性。而在小家庭出生的许多孩子,少了这样的锻炼环境,同时本性中满足自己需求的欲望,进一步舒展。

但习惯了这种模式,慢慢长大,离开家庭,进入到更大的圈子中,就会感受到明显的受阻。说白了,就是身边人的不像爹妈,不会一直哄着你,而你在渴望关爱的同时,不知道如何与身边人相处。

一个两个,是性格问题;普遍性存在,就一定有社会的影响。到了社会中再学习,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外加本身性格,又把人进行了区分。有的人抗挫能力强,调整能力强,适应比较快;但还有更多人,很难做出改变,身边也缺乏适合的教学环境,一步步,陷入到了长期的焦虑与消耗之中。

就拿我前段时间推荐的《沧浪之水》讲,看里面人物,有的人适应社会快,有的人适应社会慢。主角池大为前期一直内耗,琢磨更多的是要不要,好不好,到底对不对。抛开他后期的升职加薪去看,中间的各种拧巴,本质就是认识与操作问题。

时间与环境,总会让人改变,无非就是早晚的问题。孙悟空以前天不怕地不怕,被压了五百年,出来该说好话说好话,该行礼行礼。事情总能把人教会,铁头娃也能给你干碎。但就怕的就是明白道理时,太晚,晚到了无能为力。还拿孙悟空说事,他虽然等了五百年,但出来就有机会。同样被压制的人,永远也没机会的,一大把。

最后再说说放松的方法吧,我觉得有两方面,一个要参与实践,提高认识;另外一个就是学会放松,自我解压。

正写的这篇文章,我是用手机打出来的,而我用的这个手机,用了已经四年多了。这期间,有好几次内存快满,手机变卡,但我清理了很多东西后,手机还能继续用。尤其微信里的东西,一年清理一次,一次就能空出几十个G的内存。手机清理内存后,运行会加快,类比一下,我们也要定期清理心里的内存。

咱平时就是给自己加压太多了,想要的东西太多,害怕的东西太多,于是心理内存减少,大脑运行减速,常出现负担过重与卡顿的情况。解压,有一个好方法:把事当事,把精力用在做事情与完善上,而不是无关紧要的猜测上。大不了做得不够好,然后发现问题,继续完善。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压着步子去面对事情,进步感就会一点点随着积累到来,平时的内在消耗,也会减少很多。

在这个过程中,多思考、多学习、多请教、多练习,对于事情的原理,对于人性的了解,肯定也会逐步增加。学着有耐心,学着能等待。生活已经很难,尽量少折磨自己,把进步交给更长期的时间与日拱一卒的做事与学习中。

也许最后,轻舟已过万重山。

-END-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世上最好的男人:我平凡又伟大的父亲 - 天天要闻

世上最好的男人:我平凡又伟大的父亲

世界上最好的男人,有一个就足够了,而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 都说最温暖的是心灵的港湾,最温情的莫过于父母之爱。父亲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写满了真实与深情。悠悠父爱,恩重如山,父亲脸上的一道道皱纹,都是我成长的见证。
每年都如此,没什么不一样 - 天天要闻

每年都如此,没什么不一样

快船的赛季结束了。 今早进行的抢七大战,快船19分劣势不敌掘金止步首轮。除了首节短暂领先外,快船被完全压制,比赛中分差一度被拉到三十多分。 这一战,泰伦卢选择变阵,用小琼斯替下邓....
夫妻五一假期因开车问题吵架,丈夫被扔高速上手机也没带,只好在车道上插兜散步 - 天天要闻

夫妻五一假期因开车问题吵架,丈夫被扔高速上手机也没带,只好在车道上插兜散步

假期出门,难免遇到不顺心的事儿。5月1日早上,一名男子就因为开车途中跟妻子发生口角,被对方赶下车,“扔”在了京沪高速上。5月1日,扬州京沪高速界首服务区附近,民警发现一男子单手插兜、大摇大摆地在应急车道上散步,赶紧上前阻止。经了解,男子姓郑,与妻子从南方自驾回河南,途中,两人因开车问题发生争吵,妻子一气...
男人在你面前有这3种行为,说明他爱你很深 - 天天要闻

男人在你面前有这3种行为,说明他爱你很深

真正爱你的男人,不靠嘴说。他的爱,藏在细节里,落在行动中。很多女人在关系里患得患失,其实不是因为不够爱,而是迟迟等不到一个明确的回应——他到底有多在乎我?其实判断一个男人爱不爱你,从不复杂。他若真情深重,会在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中,把你摆在
身上有这3个特征的女人,即使长得一般,男人也爱到着迷 - 天天要闻

身上有这3个特征的女人,即使长得一般,男人也爱到着迷

一个女人能不能吸引男人,从来不只看外表。真正让男人动心的,是一种深入骨子里的气质,是她身上那种让人一靠近就放松、想靠近的能量。你不必多美,也不需要多完美。能让一个男人心甘情愿爱下去的,是那种让他“离不开”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往往藏在你自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