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人讲究养儿防老是有道理的,女儿和儿子终究还是不一样。”
再还钱给女儿后,王大爷感叹说。
做了一辈子靠手艺吃饭的木工,王大爷靠双手养活了一子一女,然后分别给他们成家立业。
但任务完成了,王大爷的身体也差了,加上也没什么积蓄,老了之后生活过的很一般。
三个月前,王大爷的老伴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病,女儿知道他手头不宽裕,家里还需要开支,所以第一时间给他拿了5000块钱。
王大爷接了钱,但也开口说,这钱算是借的。
女儿推让了几次,最终默认了。
同病房的人觉得王大爷有点倔,王大爷说,我既不靠儿子,也不靠女儿。
但养老谁也不靠,也不过是无奈之下的倔强。
二
父母住儿子家,就是住的儿子的家。
父母住女儿家,其实住的是女婿的家。
这是这么多年,王大爷一直埋在内心里的真实想法。
王大爷的儿子在镇上生活,结婚后就一直是小两口独自居住。媳妇有点小脾气,不是很好相处,又是独生女,要养老恐怕也是优先给她自己的父母养老。
所以,从小两口结婚的第一天开始,王大爷和老伴就自觉的和儿子媳妇保持距离。
但内心里,王大爷还是觉得儿子家就是自己家,因为儿子的房子,是王大爷出了大头买下来的。
所以有时他也会开玩笑说,以后老了,动不了了,就上儿子家养老去。
这里面,有着一种出资人的底气。
王大爷的女儿一家在市里生活,小两口都上班,但女儿的工资比女婿少很多,是典型的男强女弱的传统模式。
女儿结婚时的婚房是亲家买的,后来小两口生二胎换了大房,就像原来的小房子给了亲家住。
外人都说王大爷有福,女儿又贴心,家里经济条件也好,儿媳妇不好相处不要紧,老了可以跟着女儿住。
但王大爷只是笑了笑。
跟着女儿住,女婿会乐意吗?你又不能给他带来什么益处,女婿凭什么养你?
三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女儿的态度。
女儿的能力,决定了父母的待遇,。
女儿自己有本事,父母晚年就有依靠。
王大爷是一个传统的人,虽然对儿子和女儿一直一视同仁,但内心里总觉得,儿子是可以用来给自己养老的,而女儿,则是别人家的儿媳妇,日常体贴照顾一下就算尽到孝心了,养老,是万万不能指望。
最关键的是,女儿家的经济支柱是女婿,女婿再怎么亲近,最多也只能是半个儿子,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给你养老?
别说养老,日常大额一点的贴补,你都不能要。
一旦要了,女儿就有短处了,小两口吵起架来,女儿就要多听一些闲话。
所以,王大爷坚决把女儿的5000块钱,及时还给了女儿。
四
都说生儿生女一个样,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给儿子的支持,通常都要比给女儿的大。
比如儿子结婚,父母会主动买房,因为出了钱,所以内心里会有大股东的感觉。
而女儿结婚,多半只是出一定陪嫁,女儿的家自己没有出过资金,所以即使住进去,也难免会底气不足。
最重要的是,在女性更多的照顾家庭的普遍情况下,女儿的收入大多不如女婿,靠女儿养老,就显得更没有底气了。
万物有果皆有因,可对于普通父母而言,很难做到儿子和女儿整整的一碗水端平。
所以,养老时,女儿跟儿子不一样的困局,无解,只能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