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婆婆到儿子家养老,儿媳索要存款,并提出三件事:先答应我再搬

2022年10月31日12:56:03 情感 1628

婆媳之间的关系有的时候就像是一个天平,两个人分别在两端,看似平衡,可实则却是谁都想要翘起对方,在家里的地位更高一点,更有话语权一点,长期在这样的一种博弈之下也就导致了双方的矛盾发生,互不相让,感情一直都处于一种似亲非亲的模样。

按理来说婆媳之间并未有深仇大恨,两个人都是通过儿子,丈夫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儿媳妇坐月子,怀孕,婆婆会主动的帮忙照顾,同样的,婆婆养老,儿媳妇也应该出一份力的,可偏偏这样的事情到最后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婆婆带娃时候与儿媳妇之间所产生了矛盾,比如婆婆养老的时候遭到儿媳妇的拒绝,关系止步,各自为难,严重一点的甚至还会影响夫妻感情。

但当老人的养老需要依赖儿媳妇的时候,似乎一切的事情又变得有太多的困难,并非所有的儿媳妇都懂得如何给婆婆养老,也并非所有的婆婆都懂得如何跟儿媳妇相处,谈不上孝顺二字,只是有些“丑话”没有说明白。

穷婆婆到儿子家养老,儿媳索要存款,并提出三件事:先答应我再搬

穷婆婆到儿子家养老,儿媳索要存款,并提出三件事:先答应我再搬 - 天天要闻

66岁陈大妈的事情:

陈大妈今年已经66岁的年纪了,这样的年纪对于一个家境普通的人来说其实已经挺大了,陈大妈也不例外,看上去白发苍苍的,陈大妈的老伴去世的早,两个人忙活了一辈子了,一直都在打工赚钱,没有特别稳定的工作,年轻的时候老伴外出打工,陈大妈在家里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在附近的厂子里上班,就这么过了一辈子,直到儿子结婚了之后,有了一个稳定的生活后,陈大妈的老伴才从外地回到了家乡,跟陈大妈一块经营晚年的生活。

两个人当初也是弄了一个小吃摊,平常做点小吃到夜市上面去卖,虽然赚不了大钱,但是却成为了两个人夫妻几十年最幸福的一段日子了,一起工作,一起回家,晚年的生活似乎这样过着也挺好的。

穷婆婆到儿子家养老,儿媳索要存款,并提出三件事:先答应我再搬 - 天天要闻

可是世事无常,在陈大妈六十岁那年,老伴因病去世了,这让陈大妈伤心欲绝,这辈子没有什么依靠的人,本就是小户人家,有老伴在的日子才是幸福的,可如今的老伴去世了,陈大妈在这个世界上的亲人只剩下了儿子,身边的人都劝陈大妈不要难过,以后搬去城里,跟着儿子一块生活,让儿子儿媳妇给自己养老,争取做个城里的老太太,可每次面对这样的说法,陈大妈也只是笑笑,并没有作答。

因为在她的心里明白,儿子家里是最后无奈的选择了,儿媳妇对她并没有那么的亲。

这一切还得从当初儿子的结婚开始说起。

儿子有出息,上了大学,在省城找了工作,并且谈了恋爱,也就是现在的儿媳妇了,两个人的感情倒是挺好的,可唯独两家人的家庭情况却大不相同,陈大妈的儿子是村里来的,可是儿媳妇的家庭却是不错的小康家庭的,父亲是做生意的,母亲是正式单位的员工,本来这场婚姻的结合在当初就遭到了女方家里的反对,觉得门不当户不对,但是最后是儿子儿媳妇的坚持,这才有了后来的婚姻。

但是这场婚姻却没有那么的容易,因为家庭情况的差距,儿媳妇当时的父母需要让陈大妈给儿子在省城买房才行,这可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了,把家里的所有积蓄都拿出来买房子都不够用的,可是没办法,为了儿子的生活只能够硬着头皮起借钱,凑钱,就这样还卖掉了家里的地,欠了些钱,这才购置了后来的房子,让儿子儿媳妇的婚姻得以继续下去,虽然辛苦,但是陈大妈跟老伴却从来都没觉得累,只是一再的嘱咐自己的儿子要好好过日子,不要闹矛盾。

穷婆婆到儿子家养老,儿媳索要存款,并提出三件事:先答应我再搬 - 天天要闻

后来儿子的生活稳定了,陈大妈跟老伴攒了好几年的钱才将外债都还清了,这才让生活稳定了下来,后来在儿媳妇怀孕的时候,陈大妈也是主动的住进了儿子家里,跟儿子一块照顾儿媳妇,可当时的情况却让陈大妈也挺尴尬的,亲家母住在家里,她的到来就像是个客人,甚至更像是个远房的亲戚,明明是自己儿子的家,明明这套房子的首付的几十万都是自己一家人凑出来的,明明当时欠的钱都是自己一家人还的,可是如今住进来之后,处处都感觉到了不适,处处都被当作是客人对待,儿媳妇如此,亲家母如此,在家里什么活也不让陈大妈做,饭菜都是亲家母做,自己想要过去搭把手都会被拒绝,家里的卫生,也都是亲家母做,陈大妈根本插不上手。

就这么尴尬的住到了儿媳妇出了月子,看着自己的小孙子,陈大妈也忘记了前些日子的尴尬,反而多了很多的欣慰,是自己的亲孙子,就像是自己亲生的一样,捧着,呵护着,心里暗暗决定要好好对待自己的孙子,但孩子是自己的孙子,也是亲家母的外孙,陈大妈按照自己的经验去对待自己的孙子的时候,亲家母上来拦住,说陈大妈这不对,那不好,就连她拿出自己攒了多年的小棉袄给孙子的时候,都被儿媳妇与亲家母拦下来了,说:

“这么厚的衣服,以后孩子穿着肯定也不好看,况且在家里,家里也不冷。”

陈大妈还想挣扎一下,让孙子出门的时候穿,可是儿媳妇也拦住了,说:

“有准备的新衣服,让她放心。”

就这么一来二去,那件小棉袄成了压箱底的衣服,哪怕直到现在,陈大妈也没有见孩子穿过。

穷婆婆到儿子家养老,儿媳索要存款,并提出三件事:先答应我再搬 - 天天要闻

后来的一段时间里,陈大妈本就决定了要在儿子家里长住的,帮助儿媳妇带娃,照顾儿子儿媳妇的,可是却因为生活中的很多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遭到了儿媳妇的不满,衣服不能混着洗,要分开,小孩子的衣服也要洗衣机洗,用手洗不干净,做饭的时候要少盐少油,家里的碗筷要分开,孩子的饭要按照食谱上面来,抱娃之前要洗手,要跟着孩子尽早的学习,养孩子要按照科学的方式……

这些种种的事情都让一个从乡下来的老太太怎么去改变,怎么去学习?陈大妈在家里没少受到儿媳妇的嫌弃,最后只待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就被儿媳“劝”走了,当初依旧是儿媳妇提出来的,让陈大妈回去,不用忙了,说孩子有她跟她妈来照顾。

陈大妈心里虽然难过,但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毕竟自己的经验有些“过时”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

就这样,陈大妈回了家里,跟老伴开始了后来的跟老伴的摆摊生活,直到现在,陈大妈跟老伴去儿子家里生活的日子加起来都不到两个月,说起来有些心酸,但是说起来也是意料之中。

这也是为何在老伴去世之后,旁人劝说陈大妈去儿子家里养老,但是她却深知“去不得”的原因了。

穷婆婆到儿子家养老,儿媳索要存款,并提出三件事:先答应我再搬 - 天天要闻

后来的生活也是如此,陈大妈并没有选择去做一个“城里的老太太啊”,而是在老家继续摆摊,赚点钱自己花,老伴去世的时候只给陈大妈留下了一套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房子,以及卡上不足十万的存款,不过这笔钱对于陈大妈来说,足够了,自己的花销少,摆个摊还能够赚一点,生活也就这么过着。

直到陈大妈66岁,身体不行了,头疼脑热,腿脚不便渐渐地影响了她的生活,她收起了那摆了将近十年的小推车,在家的日子似乎越来越难熬了,身体好的时候还行,自己能出去买点菜,买点肉,自己做点好的,一旦身体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就不行了,连床都下不了,儿子在省城也回不来,每天来家里最多的就是邻居了,用邻居的话来说:

“我就怕你哪一下没有缓过来,连送去医院抢救的人都没有。”

话有些直白,可是却也有些心酸。

穷婆婆到儿子家养老,儿媳索要存款,并提出三件事:先答应我再搬 - 天天要闻

趁着儿子儿媳妇带着孙子回来的时候,邻居专门跑上门来,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了陈大妈身体的问题,甚至直接安排了陈大妈的儿子将陈大妈接过去养病,要是身体好了再给送回来,要是身体不好,就待在城里养老,还对着陈大妈的儿子一通指责:

“你妈多大的年纪了,身体好不好你自己不知道么?当儿子的,你爸在的时候还好,现在你爸不在了,你妈一个人在家里怎么过,你们倒是不累,我累,我天天得来家里看看你妈还活着么,就怕哪一天没起来,没人知道,赶紧接过去养老。”

邻居的话字字说在痛处,儿子也意识到了,要将陈大妈接过去养老,而这一次的陈大妈也没有推脱,可是在她的心里依旧有担心,担心儿媳妇的嫌弃,担心儿媳妇的不满。

穷婆婆到儿子家养老,儿媳索要存款,并提出三件事:先答应我再搬 - 天天要闻

果然,在陈大妈准备搬过去的时候,儿媳妇提出了要求,直言:

“既然您以后要在家里养老了,我们也有很多的事情要说清楚,说明白,存款都给我们吧,我们替您保管,这样的话您的生活也不用担心了,我们的生活也能够缓解一点,还要您答应我三件事再搬:

第一件事,在家里的时候尽量别再用您的经验,或者是用您的生活方式去影响我们,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咱们相差几十年,有太多的不同点了,为了避免矛盾,希望我们都能够互相不干涉,互相不指责;

第二件事,有病就看病,有药就吃药,有不舒服的就说不舒服,不要自己憋着,忍着,到时候自己的状态也差,在家里也是一副很难熬的样子,不光你自己过得不舒服,家里的气氛都变了,影响我们俩的情绪不说,还会影响孩子,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哪里疼,该看病看病,该吃药吃药,不要在家里总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您要是每天都一直躺着,累着,喊着这里疼,哪里痛,肯定会影响全家人的心情的;

第三件事,不要没事找事做,不需要您做饭的时候您就不要瞎忙活了,我们会有安排,或者是点外卖,或者是我们做,再或者是一块出去吃,您不用在家里瞎操心,自己忙活一顿饭,结果我们回来也不吃,您心里也不舒服,我们心里也不舒服,家里不需要您帮什么忙,有空了您就歇着,去楼下转转,去看看电视,总之您不要瞎忙就行,我是家里的女主人,我希望家里的所有事情都是在我的安排之下,而不是您来安排我们的生活。”

穷婆婆到儿子家养老,儿媳索要存款,并提出三件事:先答应我再搬 - 天天要闻

儿媳妇的一番话让陈大妈沉默了许久,然后支支吾吾地说:

“家里也没多少钱了,咱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不像你们家,存款也不多,至于你说的那三件事,我这么大年纪了,就算是想安排你们的生活,也安排不动了,忙了一辈子了,这以后跟着你们住,每天什么也不做,我心里也不舒服。”

儿媳妇却说:

“就是没多少钱了,所以才要给我们,不管钱多钱少,我们拿着保管,您也不用担心,您放心,每个月肯定会给您钱的,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们也不多说什么,至于那三件事,是为了您着想,也是为了我着想,闲着我不会怪您,家里乱糟糟的您没有收拾,我也不会怪您,这一点您放心,就算是您吃完饭不洗碗,我下班回来洗碗我心底里也不会有什么怨言的,只是很多时候您所谓的帮忙,可能不是我想要的。”

陈大妈也没有再说话了,而是默认了儿媳妇的说法,就这样,陈大妈搬进了儿子家里,现在的生活刚刚开始,而她虽然也忍不住想要去做些什么事情,但是也只是一些,她也怕做多了到时候惹儿媳妇生气,陈大妈说:

“老了,没脾气了,只能被人安排了,这辈子当家作主几十年,到老了连个决定也做不了,不中用了,儿子是我的亲儿子,孙子是我的亲孙子,这个房子也有我们当初的付出,可是这个家,却很难是我自己的家。”

这句话中有些心酸,可这却是事实。

穷婆婆到儿子家养老,儿媳索要存款,并提出三件事:先答应我再搬 - 天天要闻

写在最后:

陈大妈的经历戳中了多少的父母,戳中了多少晚年老人的无奈?

想必像她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有太多的人晚年一个人无法生活的时候,只能够跟着孩子们在一起生活,若是一家人的关系从始至终都很好,都很亲密的话,晚年的生活自然是会避免太多的矛盾,可若是跟儿媳妇没有那么深厚的感情,却又不得不去听从她作为一家之主的一些决定的时候,自己能做的只能接受。

穷婆婆到儿子家养老,儿媳索要存款,并提出三件事:先答应我再搬 - 天天要闻

一个人生活的心酸,跟孩子们一起生活的无奈,戳中了多少的老人,可是当我们回过头去看陈大妈的儿媳妇所提出的三件事情的时候,也许换一种心态去看待,并不过分,反而透露着一些尊重以及理解,老了,就要好好的养老,不要再去插手孩子们的生活方式,不要去瞎忙,自己养好自己的身体,自己保持好一个好的心情,这样孩子们也能够放心一些,你过得也能够轻松一点,既然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为何不做呢?

有的时候老人之所以跟孩子们一起生活的时候难熬,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没有扮演好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总想着要去帮助孩子们,总想着要去照顾他们的生活,总想着要做些什么事情,最后反而适得其反,像陈大妈跟儿媳妇之间的这次对话,其实很好,丑话说在前面,往后的日子才可以各自心中有数,避免很多的矛盾发生,你们觉得呢?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田朴珺曾问蔡澜:你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答:我不吃醋的 - 天天要闻

田朴珺曾问蔡澜:你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答:我不吃醋的

田朴珺跟蔡澜一起吃饭,问他:“你会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巧妙地答非所问:“我很多东西都很喜欢吃,但我不吃醋,不吃酸的东西!”看样子蔡澜跟太太的婚姻是开放型的,太太方琼文职业是电影监制,也是个独立大女主的样子,所以两
结婚35年丈夫出轨50岁闺蜜转账18.6万,她仅追回4.3万,律师:法院不告不理 - 天天要闻

结婚35年丈夫出轨50岁闺蜜转账18.6万,她仅追回4.3万,律师:法院不告不理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海浦东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胥女士和沈先生1989年登记结婚,共同生活三十多年后,不料丈夫竟然和自己的闺蜜陈女士有了婚外情,并多次大额转账给陈女士。该事件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和讨论,登上微博热搜榜。△相关事件登上热搜2024年7月,62岁的胥女士和67岁的沈先生离婚,结束了35年婚姻。离婚后,胥...
回顾:公公扒灰,儿媳嫁给公公,结果,一人被杀,一人喝药而死 - 天天要闻

回顾:公公扒灰,儿媳嫁给公公,结果,一人被杀,一人喝药而死

有些事儿搁在老黄历里早该翻篇了,可有些事却好像在生活的旮旯里长了根,不会翻篇。就说江苏盐城一个小村子里的旧事,搁到现在听着都觉得刺得慌——公公跟儿媳妇搅和到一起,最后闹出人命,这事放到八十年末的农村,跟拿钝刀子割肉似的,疼得人直抽气。女子吴
以自由之姿,共赴爱的山间茅屋,潺潺小溪 - 天天要闻

以自由之姿,共赴爱的山间茅屋,潺潺小溪

村上春树曾言:“你不是我权衡利弊后的选择,而是我怦然心动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定。爱情中最好的心态,大概就是深情而不纠缠。我做好了跟你一辈子的打算,也做好了随时要走的准备。我是爱你的,但,你是自由的。”这番话语,恰似一缕清风,拂过爱情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