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小说《飘》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里瑞德最后拎着箱子走出家门,思嘉在后面悲伤地叫住他,问瑞德:“你走了我该怎么办?”瑞德回头决绝的说“我才不管呢!”
唉!看得真是叫人揪心。
书中瑞德跟思嘉求婚时,思嘉刚刚失去她的第二任丈夫,瑞德说他怕再一次错过她,所以他不想再等了,他只有通过与思嘉结婚的方式才能完全占有她。粗鲁霸道的话语里藏着瑞德对思嘉深深的爱意。
而思嘉答应瑞德的求婚,却不是因为她此时多爱瑞德,而是因为瑞德能给她带来安慰还有她想要的金钱。
可为什么最后当思嘉跟瑞德表白她爱他时,瑞德却离开了呢?
〔一〕艾希礼一直在那
与思嘉求婚时瑞德就知道思嘉心里一直爱着艾希礼,可还是跟她求婚了,瑞德了解思嘉,他知道艾希礼并不适合她,只是思嘉自己执迷其中看不清,瑞德相信只要他对思嘉足够好,总有一天思嘉会爱上自己。
但瑞德还是高估了自己对思嘉迷恋艾希礼这件事儿的承受度。
婚后不久他们的小女儿邦妮出生了,可思嘉心里还是放不下艾希礼,并自认为艾希礼会介意自己跟瑞德生孩子,就跟瑞德提出分房睡。
这样的要求无疑让瑞德的心凉了半截。
就像书中瑞德说的:“艾希礼一直在那里,那逼得我几乎发疯,我没办法每天与你面对面吃饭,我很清楚,在你的心里你更希望坐在我这个座位上的是艾希礼,同样的晚上我也无法抱着你睡觉……”
是的,他们分开的主要原因不全是因为艾希礼,因为后来思嘉也意识到自己对艾希礼已经没有爱了,还跟瑞德告白挽留。
但原本属于两个人的婚姻,却因为思嘉迟钝的看不到瑞德对她的爱,一心揪着对艾希礼的执念,让她与瑞德的感情倍受蹉磨。
〔二〕思想上的差距
他们刚结婚时,瑞德像父亲一样宠爱着思嘉。
就像书中瑞德对思嘉说:“战争期间,我曾打算离开,忘记你,但我没做到,只好时常回来,战争结束后,我冒着被捕的危险,就是为了回来找你。思嘉,你的确也奋斗了一番,我比谁都清楚你走过多么艰辛的道路,所以我希望你能休息一下,由我来为你战斗。”
此时的瑞德把思嘉当成女儿一样呵护着,心疼着,思嘉的任性,无知无畏,甚至是残忍他都能容忍。
可夫妻之间不能总是这样的关系。
夫妻之间,
丈夫与妻子的关系:有时是父亲,有时是丈夫,有时是儿子。
妻子与丈夫的关系:有时是母亲,有时是妻子,有时是女儿。
因为人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这近乎是婚姻中男女关系的必然属性。
可他们之间相处时却无法很好的转换。
在他们最疼爱的小女儿邦妮因骑马坠亡时,瑞德悲痛欲绝,当场就把摔死女儿的小马驹开枪打死。思嘉做为母亲也同样伤心难过,甚至当场昏厥。
可当思嘉恢复过来,能理智的处理女儿的丧事时,思嘉却没给瑞德一句安慰的话,而是指责要不是瑞德教女儿骑马女儿就不会死。
这无疑是给刚刚失去心爱女儿的瑞德的心上又狠狠的插了一刀,瑞德去找贝尔(妓女)买醉吐露心声,跟媚兰(艾希礼的妻子)诉说悲伤,却与思嘉无法交流,互相安慰。
瑞德是一个阳刚气质十足的男人,平时都是他嘲讽,帮助别人,可是再强大的人也有脆弱的时候,当他像一个无助哀伤的孩子需要一个女人像母亲那样给予他安慰和理解的时候,思嘉做为妻子做为他最亲密的人却不懂他,也不体谅他的痛苦。
从相识到走进婚姻,瑞德像思嘉的保护伞,老师,父亲,丈夫,而思嘉却一直是十七八岁小女孩的心性。
虽然经历了战争的残酷,思嘉不得不从一个富家小姐被迫成为一个为全家生计奔波的女商人,生活上她是坚强的,生意上她是敢闯敢拼的,但内在思想上她却是匮乏的。
所以婚后当瑞德在思想上需要与她沟通时,两人却始终无法同频。
瑞德是一个年长思嘉17岁的的男人,与思嘉一样出身上流贵族,他崇拜当过海盗的祖父,年轻时因为反叛的脾性和作为,被他的父亲赶出家门,靠着自己一路摸爬滚打,精明算计才拥有了大量财富,他上过西典军校,去过很多地方,可以说学识见识都有,他能清楚的看出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本质,也时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而思嘉只是在自己的家乡塔拉长大,上学时最爱的就是数学,所以在生意上她精明强算,但在思想和见识上却很难与瑞德同频。
这样的差异就如同思嘉看到艾希礼和媚兰在文学,音乐,艺术上有那么多共同话题时表现出的迷惑和不理解一样。
为了小女儿邦妮以后的的发展,为了让邦妮能接受到老南方上流社会中好的思想的熏陶,瑞德愿意放下面子和以前看不上他的邻居们搞好关系,而思嘉却觉得没必要,她觉得只要有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做为母亲,在教养三个儿女上思嘉也没尽过太多心,思嘉把心思放在赚钱上,放在迷恋艾希礼上,放在打扮漂亮举办舞会上……孩子有时更像是她那些没有爱情的婚姻的产物,是累赘。
而瑞德对三个孩子耐心陪伴,用心和他们相处,即便是思嘉与前面两任丈夫所生的子女,瑞德也一样爱护。
瑞德看出孩子们的问题,而此时的思嘉已经无需再为生计奔波,瑞德劝思嘉放下生意像媚兰那样给孩子们多些爱,多些陪伴教育,少些呵斥和责备,而思嘉却总是不以为意。
战后时局变动不定,瑞德提醒思嘉适时远离那些本质粗鄙品行不端的人,可思嘉还是与他们交往。
瑞德看中赞赏媚兰的品性,也看到媚兰对思嘉的真挚情谊,劝思嘉善待媚兰,思嘉却觉得媚兰只是个胆小瘦弱,循规蹈矩的小女人。
思想上的差异,见识上的不同让他们在婚姻中的相处矛盾重重。
就如瑞德对思嘉说:“你永远只会看到表面,而无法去重视事物的实质。”
瑞德说他是怀着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爱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在爱着思嘉。
可两个人要想相伴着走下去,除了漂亮的外表,除了物质宠爱,还需要思想上的同频共振,灵魂上的契合神交,要不然天长日久只会让婚姻中的两人疲惫厌倦。
〔三〕赢了心劲儿,输了感情
在书中瑞德对思嘉说:“你把别人对你的爱,当成鞭子,在他们头上挥舞。”
所以在两人相处时,瑞德对思嘉的爱对她的好,很多时候都不直接表露出来,而是用嘲讽粗鲁的话代替,装作不经意,不在乎,而这样的瑞德也让思嘉经常怀疑他是否真的爱她。
就像在艾希礼生日时,思嘉与艾希礼拥抱在一起被别人看到,但此时的拥抱已经没有了爱情的成分,只是两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老朋友间温情的拥抱。
但这件事却被传的沸沸扬扬,瑞德知道后也很生气。
事发当晚,思嘉跟瑞德解释,瑞德喝醉酒把思嘉抱上楼,即便瑞德带着粗暴愤怒的情绪,思嘉却觉得他们度过了结婚以来最美好的一个夜晚。
此时的思嘉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已经深深的爱着瑞德,而瑞德也同样爱着思嘉。
可第二天早上瑞德却不敢面对思嘉自己先跑出去喝酒,当他从外面回来时两人谁都不肯先表露自己的情感,最后以冷言冷语互怼告终,瑞德更是带着女儿邦妮出走。
是的,两人都太骄傲了,那种不肯先袒露爱意而强烈维护的自尊心,那种都想要占据感情高地的胜负欲,可想而知会让婚姻中他们有多累,多别扭,又会有多少的横生枝节和误解。
也是因为这样,导致后来怀孕的思嘉从楼梯上摔下来流产,这是思嘉经历的三次婚姻中最想要的孩子,她觉得这个孩子是他与瑞德爱情的结晶,但却因为两人的骄傲、互讽、较劲失去了。
就在这样不懂得,不会相爱相处的婚姻中,两人磋磨着,痛苦着,消耗着。
就像在瑞德离开时书中对他外貌的描写:
“身上的衣服被他那越来越粗的腰身撑着,显得褶皱而邋遢,浑身上下美好的形象已经被糟蹋,一张刚健的脸变粗糙了,饮酒和放荡也损坏了他那英俊的外貌,如今他的头已经不像新铸金币上那个年轻的异教徒王子的头像,更像是旧铜币上苍老疲倦的凯撒了”。
而思嘉也因瑞德的离开而满心的痛苦和哀伤。
〔结语〕
瑞德说,他是唯一一个了解思嘉的底细也依然爱她的男人。
记得有句话说事事都明白的人最温柔也最冷漠。
而瑞德就是这样的人,他了解思嘉,他爱她的漂亮,坚强,充满生命力,爱的热情似火,温情似水;但对思嘉身上的缺点也同样看得清楚但缺乏包容心。所以又冷漠决绝的离开了。
思嘉最后发现自己原来爱的是瑞德,她回忆过去瑞德为她做的点点滴滴,可回忆中一直都是瑞德在为她付出,她说爱瑞德,但此时她真的懂得如何爱瑞德了吗?没有!她只是需要他。当爱她维护她能给她力量的媚兰去世时,环顾身边她才发现在心理和精神上能给她安慰和支撑的只有瑞德。
两人最后分开,瑞德说他要去寻找“美好的东西”,这“美好的东西”是媚兰的谦和,温柔,包容,是艾希礼说的老南方绅士身上的儒雅风度。
而思嘉也回到塔拉,回到从小教养她的黑人嬷嬷身边,去重拾她母亲艾伦身上拥有的美好品质,去学会如何爱人,去学会成长。
一直觉得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儿,那问题也一定是出在这两个人身上,就像瑞德与思嘉的分离艾希礼的存在真的有那么大的关系吗?
他们的婚姻中没有物质上的缺乏,主要原因还是他们精神上的不同频,不默契,不理解,导致他们不信任对方对自己的感情,致使他们爱的疲惫不堪。
爱一个人可以因为美丽的外表,但想长久的相处走下去一定是内在的吸引与懂得。
而相爱的两个人是要用爱意温暖、滋养彼此。而不是拿对方对自己的爱反过来对付对方,在对方头上挥鞭子,满足自己的好胜心虚荣心和不自信。
同时爱一个人的优点也要包容接纳他(她)的缺点,要不然怎么能叫真正爱一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