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剧没有说一句苦字,却苦到天际;全剧没有说一个爱字,却爱到骨髓。”这是很多人看完电影《隐入尘烟》后写的评价。这部电影是在我们家乡拍的,剧里的人物都说的是我们家乡话,听起来很亲切。
男主人公马有铁,一个老实巴交却又坚持原则的光棍,给哥哥免费干了大半辈子的活,除了那头毛驴,他一无所有;女主人公曹桂英,跛脚尿失禁,没有劳动能力也没有生育能力,住在窝棚里,成了哥嫂的负担。后来经人介绍,两个社会边缘人组成了一个新家。
他们彼此心里有对方,但从未在嘴里说出过那个“爱”字,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来诠释“爱”。寒冷的冬天,有铁天未亮就出门到城里给大侄子拉家具,一直到晚上还没有回来。桂英放心不下,就怀里揣着一杯热水在村口守望。左等右等也等不来,罐头瓶里的水凉了,她又一瘸一拐地回家换热水……
有铁走到村口刚看到桂英时,责备她大冷天在这儿守着干吗,可等他喝到了桂英递给他的热水时内心一定是甜蜜的,同理,他给桂英穿上新买的大衣后,桂英的内心也是甜蜜的。真爱是需要传递的,很多时候,传递这份爱的不是高档西餐厅的咖啡,而是普通场所里的一杯热水。
有这样一对情侣,男生住在城北,女生跟他哥嫂一家住在城南,一天晚上,女生感冒了,想喝点热水,烧水壶在哥哥房间,可哥哥上晚班去了,房门紧锁,于是她给男生发微信,说感冒很难受,想吃药可没有热水。男生回复信息说稍等片刻。他下床后找来自己的杯子,然后灌了一杯热水,他担心去女友家的路上水变凉了,于是将水杯装进了棉手套里,又将一盒感冒药装进了衣兜里。
下楼后他打出租车去了女友家,当他将热水和感冒药递到女友面前时她很感动,随即将他紧紧搂在怀里……尽管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分手了,但在那个寒冷的夜晚,那杯从十公里外的城北带过来的热水,却准确地见证了他们之间真挚的爱。
—2—
《隐入尘烟》这部电影是在我们家乡拍摄的,有观众说西北地区的农村生活居然还如此艰难,其实,这只是社会边缘人的缩影,现在的农村,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要想在农村找到“马有铁”这样的人,还是不容易找的,但是,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比如20年,“马有铁”这样的人还是有不少的。
20年前,我正在读高中,我们村里有一户人家,弟兄三个,还有两个妹妹(已出嫁),老大有自己的家,跟儿子儿媳住一起,老二跟他老婆住在老宅,院子里有个羊圈,羊圈旁边有个小屋,一直打光棍的老三住里面。家里有三十多只羊,老三每天的工作就是放羊,风雨无阻。这群羊都是老二的资产,老三给他打工,没有工资,但他的的衣食住行由老二夫妻来负责。
老三说话有点口吃,农忙的时候还要帮老二干活。在他39岁那年,经人介绍,跟邻村一位患有小儿麻痹的女子组建了一个新家——他的新家是在老大老二和村民们的帮助下建起来的。分家后老二还给老三分了六只羊,一头驴,还有三亩地。比起《隐入尘烟》里马有铁无情的哥哥,老大老二算是有良心的人。
老三跟他腿脚不便的老婆经常在田间地头忙碌着。除了地里的活,他还要抽空放羊,挖药材。我们老家沟壑纵横,有不少药材如柴胡,长在悬崖边上,老三如同山羊,身手敏捷,那些长在悬崖边的柴胡也能被他采挖回来。
老三放羊的时候,他的脖子里挂着一个水壶,壶里是他老婆烧的“公水”——一把小麦炒熟,然后撒到刚烧开的开水里,就成了麦香味的公水。有一次老三干完地里的活就去放羊了,水壶忘了拿,最后是他老婆一瘸一拐地拿着水壶去找他,那个场景很像《隐入尘烟》里在村口等候马有铁回家的曹桂英。
《隐入尘烟》里,桂英在给有铁送吃的途中掉进了水流湍急的水渠里,等有铁赶到水渠时桂英已经没有了呼吸。心灰意冷的有铁还完所有债务,放走了驴子后服药自尽了。故乡里的老三,也没能全程陪护老婆走完余生。一次他在悬崖边采挖药材时失足掉了下去,等村民们发现他时已经没有了呼吸。他老婆没多久就精神失常了,又过了两年,因病去世了……
这都是20年前的事了,现在的故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条件好的人家都是二层小洋楼,最次的也是砖瓦房,好多人家买了私家车,养羊的村民很少,也不再有人放羊,更不会有人去悬崖边挖药材了,因为药材已经规模化种植了……
故乡变得富裕了起来,可在我的记忆深处,依然有老三牧羊的身影,且久久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