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苦口之药,方为良药;逆耳之言,方为忠言

2021年09月06日18:31:18 情感 1770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明]洪应明

菜根谭》一书,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思想精华的汇集。汇人生感悟之精粹,聚生活智慧之精妙,可谓处世立世之宝鉴,修身养心之真经。

网上,对《菜根谭》虽有很多不同的解读,但大都过分拘泥于字面的解释,而不能站在中华文化基因和思想融贯体系的坐标上,作以追根溯源上的诠释和理解。这样的解说,往往难以把握其中的思想真谛和精神实质,有时不免出现与本意相背的误解。我的诠释理解,仅限于学术上的探讨和心得上的交流。

人生智慧:苦口之药,方为良药;逆耳之言,方为忠言 - 天天要闻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这样的现象:

顺耳之言,听得顺乎心意,常为人所乐意、愉快接受。

顺心之事,遂如人之所愿,常为人所津津乐道、满意。

不过,人生的智慧仿佛在与人开一个“玩笑”,真理恰与习情相悖、习俗相反:

犹如良药苦口利于病一样,忠言虽逆耳然利于行。

犹如一篙松劲退千寻一样,难事虽拂心然利于德。

今天,我们就围绕《菜根谭》“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的价值论说,来谈一谈进德修业之人生磨练、砥砺的“砥石”价值问题。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

逆耳之言,或不顺耳之言,往往是忤逆自己的主观意志或心意之言,亦即是与自己的主张、想法相背之言,或是与自己的心情、成见相反的不中听之言。

大庭广众之下,或是在集体的会议中,有人说出对己逆耳之言,就会觉得很没有面子,感到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和挑衅,以至于出现相互指责,甚至矛盾激化的场面。

平时,若是有人说出对己逆耳之言,也会觉得这个人有不识抬举、大煞风景之嫌,不免想要反唇相讥,即使争论得面红耳赤也在所不惜,最终必是闹得不欢而散。

逆耳之言,真的是遭人嫉恨?逆耳之言,难道就永远说不得?逆耳之言,怎样才能为人乐意接受?这些都是常见而又不得不加以认真思考的问题。

从社会环境上言,的确需要一种宽松包容、相互信任和没有猜忌的氛围。从一个人自身修养上说,心性修为最为重要。要有虚心听取的态度,谦虚受教的意愿。

接受逆耳之言,需要一个乐意接受逆耳之言的心境。这一心境的修为,既需要对逆耳之言于自身有益的深刻认知,又需要对说逆耳之言者的包容大度。每一次逆耳之言的乐闻,都在彰显自己的雍容大度和品质高贵。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是古圣贤“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公孙丑上》)的价值意旨。“闻过则喜”,在于闻人告己过而有益自身改过,故欣然接受。拜闻善言,是乐取人言之善以为增进己善的价值意蕴。与此相类,逆耳之言往往是直言、诤言和谏言,无疑会对自己省察遗漏、弥补过失和反省缺点大有裨益。

常闻逆耳之言,就能保持自己头脑的清醒,而不为固步自封所局限,不为自以为是所蒙蔽,不为刚愎自用所致患;就能集思广益,弥补决策不足,弥补过失错误,及时止损而获益。

常闻逆耳的良言、善言,常听些“不中听”的直言相告,就能把之作为自己成长进步的“砥石”:

由此觉察到自己或有精神之钙的缺失,就需要及早加以补钙,强筋健骨,坚定信念。

由此觉察到自己或有性格气质的缺点,就需要及早进行完善,涵养磨砺,重塑自我。

由此觉察到自己或有修养涵养的不足,就需要及早加以进益,进德积善,文质彬彬。

由此觉察到自己或有作风形象的怠忽,就需要及早加以整治,自查自纠,洗澡治病。

人生智慧:苦口之药,方为良药;逆耳之言,方为忠言 - 天天要闻

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

拂心之事,不顺心之事,往往是不如人愿之事,亦即是与自己的初衷、目的和心愿背离之事。现实生活中,常出现拂心之事,就会觉得做事不够幸运,感到命运不济,甚至出现信心受挫、一蹶不振的不良后果。

拂心之事,真的是一无是处?拂心之事,难道就永远有不得?拂心之事,怎样才能为人容易接受?这些也皆是常见而又不得不加以认真思考的问题。

从社会环境上言,需要一种包容失败、体谅挫折的良好氛围。对于一个人来说,心性修为甚为重要。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敢于较真的作风。

接纳拂心之事,需要一个乐意接纳拂心之事的心性。这一心性的修为,既需要对拂心之事于成长进步之益的深刻明察,又需要对拂心之事的正确看待。每一次拂心之事的接纳,都在证验着自己的意志品质和顽强精神。

拂心的不如意之事,多是矛盾重重、疑惑不解之事,往往是百思不解、难以攻克之事,常是意料之外、无法如愿之事。心中常有拂心之事,就要领悟《老子》“多易必多难”的思想主张,从难处考虑问题,做好经历风雨的准备。

人生惯常了顺心之事,往往就经不起难事、苦事的“洗礼”,而或意志颓丧,精神萎靡,士气低落,信心丧失。适当经历一些不如意、不顺心之事,便会让人生有更丰富的阅历,而对前进道路上的坎坷挫折有一些充分的准备和适应。

常有拂心之事,就能保持自己大脑的镇静,而不要以一帆风顺为习以为常,而做好艰苦卓绝的心理准备;不要以事事顺意为人生之乐,而肯于期待以苦为乐的心灵体验;不要以驾轻就熟为做事的常态,而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

常有拂心之事,经常想些不如意的逆事,就能以此作为自己敦品励德的“砥石”:

由此觉察到自己的料事不神,就需要提高前瞻预测水平;

由此觉察到自己的人格弱项,就需要培养处变不惊心性;

由此觉察到自己素质的缺项,就需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由此觉察到自己意志的不足,就需要自觉磨砺尽快弥补。

人生智慧:苦口之药,方为良药;逆耳之言,方为忠言 - 天天要闻

言言悦耳,事事快心,此生便埋在鸩毒中。

“言言悦耳”,则不知有逆耳之言,极易落入巧言、虚言和甜言蜜语的包围之中。若不能听从逆耳之言,便不会有人乐意向自己仗义执言、直言不讳;若不能乐闻逆耳之言,便不能有人肯于对自己说出忠言逆耳的肺腑之言。

“言言悦耳”,一味听从顺耳之言,就会成为小人和权谋者所利用的爱好、癖好,而任人所雕琢、奉迎,言不由衷从此而生,察言观色由此而作,流言蜚语因此而来,谗言谰言赖此而成,言之凿凿、名正言顺缘此而去。

“言言悦耳”,听每句话都是好听的话,一旦成为习惯、习性,就会成为一言堂,再也听不到老实真实的话,就会疏离耿直正直的人,失去反省自查和反思改过的建设性良言,难以得到群策群议的有益善言。

“事事快心”,不知有“拂心之事”,极易落入万事顺利、事事如意的虚幻之中。不正视拂心之事,便不会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而必然意气用事,则事事皆幻;不注意拂心之事,便不会有事在人为的精神,而不能攻克难事,则事事皆艰。

“事事快心”,一心想让每件事都称心如意,就会成为小人和老好人所利用的习性、习情,而任人所摆弄、欺瞒,虚报情况满天飞,只知有好事而不知道有没完成、不尽如人意之事,因此无所事事者由此而生,无济于事之策自此而出。

“事事快心”,见每件事都是成功、顺利的事,一旦成为习惯、习性,就会自我封闭、刚愎自用,再也得不到事情的真相,就会排斥扎实干事的人,失去了实干创业的氛围,必然一事无成。

习惯于“言言悦耳”,贪图于“事事快心”,便会将此生放入虚假幻想之中,导致乐极生悲的境地。若是对此迷执成性,嗜好成瘾,贪婪成痴,流连忘返,无疑是将自己的一生葬送在鸩毒之中。

人生智慧:苦口之药,方为良药;逆耳之言,方为忠言 - 天天要闻


人生一旦迷执成性,嗜好成瘾,贪婪成痴,就要进行一次自我革命,革自己的迷执之命、嗜瘾之命和贪痴之命,在顿悟解脱中重生。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则诤言、忠言和直言滚滚而来,兼听则明,多听则睿。

心中常有拂心之事,则真情、实况和实是蜂拥而至,求实则真,务实则利。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已充分证明中华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迎接各种挑战的开拓能力。这一文化内涵,既本自“学·思·观”的探求真理而来,又呈现着“学·思·观”的理性自觉和开放思维。让我们齐心协力地一道投入“文化自信”的时代洪流之中,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冷静的思考,清醒的应对,果敢的斗争,无愧的付出。坚信“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欢迎评论交流探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版权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70后的独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绝境才会重生,余生灿烂安好 - 天天要闻

70后的独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绝境才会重生,余生灿烂安好

你好,我是一名单亲妈妈,79年的羊,今年46岁了,独立抚养一个大一的娃。我在饭店工作,为了碎银几两努力的奔波着,日常空闲见缝插针的写小作文贴补家用。生活从来都是惧怕强者的,“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这句话也适合我们的生活。我从三十多岁就自
邻里街坊那些事儿(5):洁癖和待客是两码事儿,不能混为一谈 - 天天要闻

邻里街坊那些事儿(5):洁癖和待客是两码事儿,不能混为一谈

原创作品,感谢您的关注点赞、评论与转发!我们3楼的高阿姨在社区里工作,人长得不漂亮,但能说会道,关键是全身上下打扮的很利索干净。听对门葛大妈说,高姨可是有福之人,人家结婚几十年,她老公从来不让她洗衣做饭收拾家务,就连两个孩子小时候也没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