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教务部门公布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全校本科学生的学业警告名单。
经评估,共有737名学生收到学业警告通知,134名学生首次被降级试读,另有81名学生再次面临降级试读。
本科生遭遇“降级”?
预警、降级与清退机制 学业预警是学校为应对潜在或已显现的学习困难(如旷课频繁、考试不及格)而采取的警示措施,旨在通过沟通和帮助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各高校的学业预警规则不尽相同。
降级试读作为一种介于正常就读和退学之间的处理方式,给予学生一次机会重新适应学习节奏。若学生未能达标,则可能面临退学。
例如,根据《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学业预警及降级试读办法(2020修订版)》,每学期初统计不及格学分,超过15分则发出学业警告;首次达到25分以上者将被降级试读一年,试读期满后仍超过25分,则建议退学。
武汉大学的学业预警分为三个级别,严重程度依次递增。对于毕业班学生,如果达到一级预警及以上,通常需延长学习年限,并需在三月份向学院申请,获得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学籍转入下一年级。
一些大学,像吉林大学、四川大学等,在多次降级后仍无法达标的,才会执行退学。本科转专科也成为一种严格管理的方式。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发布相关规定,允许学业未达标的普通本科生转至专科学习。
南京大学设有“柔性退出”机制,对经过多次预警和帮扶仍无法适应的学生,会引导他们转向成人高等教育或其他形式继续学习。这些措施既保证了教育质量,也为那些难以完成本科学业的学生提供了其他选择。
近年来,由于学分不足或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等原因,不少大学生被学校清退。这标志着传统的“严进宽出”模式正在逐渐改变。
动真格!直指“严进宽出” 研究生清退尚可理解,但本科生同样面临大量清退的情况引人深思。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迅速放松自我,认为大学生活应该是轻松愉快的。
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曾强调:“中学拼命学,大学轻松过”的现象需要转变。本科阶段是塑造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没有扎实的本科教育基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便无从谈起。
当前,我国已步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十分必要。同济大学的张端鸿副教授指出,缺乏内在学习动力的学生群体,如果没有有效的淘汰机制,高等教育将变得低效。
国际上,保持一定比例的本科淘汰率是高水平大学的共同做法。美国数据显示,四年制大学的毕业率约为57.3%。欧洲国家的大学淘汰率也较高,英国为20%-30%,德国为30%,法国高达50%。
为了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政策频出。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完善学分体系,严格学分标准,建立学业预警和淘汰制度。随后几年,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强化了对本科教育质量的关注。
不合格即无法毕业的规定,促使在校学生专注于学术研究,多项政策及大规模清退行动的真正目的在于提升本科教育的整体水平。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本科教育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也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作为大学生,应重视每一次考核,包括最终的毕业论文,以不负自己的努力。
欢迎您的阅读,请关注本号,持续为您带来有用资讯,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