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丨“六气”品质进校园 延庆奋进“新”教育

少年有志,国家有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2年11月22日,疫情的警笛再次被拉响,线下教学再次转为线上教学。在延庆区第四中学,同学们不仅听课认真,作业保质保量,而且课上有朝气,眼里有神气,进取有锐气……“我想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正在开展的‘六气’教育。”延庆区第四中学学生成长中心主任李崭说。

何为“六气”?李崭给出了解释:“‘六气’包括正气、大气、锐气、才气、朝气、神气。我们希望通过‘六气’学子培养体系,把学生培养成为志向高远、敢于担当、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新时代好少年。”

区第四中学通过开展特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六气”品质,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着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区第四中学挖掘校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校内教育供给能力,探索出主题鲜明、内涵深刻、内容丰富的特色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学校每个学期都会依据重大教育主题开展为期一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走访昌延联合县政府重走红色抗战路,探访双清别墅感受共产党“赶考”精神,走进驻延(庆)部队感受新时代国防力量……红色实践周活动意义深刻。立足生态文明教育,学校还开展了绿色实践周活动,学生怀着憧憬走进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北京科技中心、延庆规划馆等,感受绿色发展理念,了解城市发展脉络,参与生态环保活动。

区第四中学初二(3)班学生朱楚慈说:“通过绿色实践周的参观学习,我深刻了解了北京市、延庆区在保护生态中付出的艰辛努力、取得的卓越成就,我觉得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提高学习本领,提高生态文明素养,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实践周教育丰富多彩,主题日教育特色鲜明。国庆节前夕,学校选派少先队员护卫人民英雄纪念碑,值勤首都少年先锋岗。

区第四中学初一(7)班宋雨璇说:“我觉得那是光荣神圣的时刻,面对天安门城楼,紧靠人民英雄纪念碑,我深深地感受到先烈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学校一如既往开展妫水母亲河走河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师生在妫水河两岸捡拾垃圾、清理杂物。9年来,参与妫水母亲河走河志愿服务活动的师生人数达4500余人,徒步行程约1260公里。

李崭说:“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利用校外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注入活力,邀请社会各行各业优秀工作者走进校园,拓展学生视野,畅通教育渠道,助力多元化全方面培育卓越人才。”

据李崭介绍,学校先后邀请红色宣讲员、公检法工作人员、历史学者、冬奥工作者、北京榜样获奖者、艺术团队等,走上“六气”学子讲堂,为学生们“传经送宝”,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提升校内教育供给能力方面,学校通过多元激励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成就感。除了校园十星、三好学生、新时代好少年等奖项鼓励,还聚焦规范行为、自我超越、志愿服务、活动赛事、挑战自我、突出贡献和终极对抗等7项内容,构建“六气”学子激励机制,给学生创造超越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看到自我成长的效果。同时,创设了“六气”学子奖,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不同发展方面,让榜样与学校办学理念一起生动、鲜活起来。

学生德育教育要抓在日常、关注点滴。学校把班级建设的所有内容和职责分解到每一名学生,让学生人人都能参与班级事务。在年级层面,以年级大班委为主体,参与日常活动组织实施和常规检查评比。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班级、年级、学校层面找到归属感,增强责任感,提升荣誉感。”李崭说。

近年来,我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深入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得到加强,思想道德素养和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近日,首都文明办公布2022年度“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评选结果,区第四中学申报的“养‘六气’品质 育卓越人生”德育案例获得创新案例提名。

延庆区教委副主任陶汪来表示:“思想道德教育是立根塑魂、正本清源的教育,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各学校再接再厉,继续发扬开拓创新精神,不断创新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理念、途径、方法,结合工作实际,抓好推广落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教育工作中落地生根,让同学们听党话、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