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洞”到“2+X+Y”,解密复旦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25年05月03日18:02:07 教育 1045
从“黑洞”到“2+X+Y”,解密复旦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天天要闻从“黑洞”到“2+X+Y”,解密复旦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天天要闻

复旦大学《物理前沿导论》的课堂上,袁峰教授正在介绍黑洞吸积理论。这门由32位物理学科骨干教师轮流介绍各自研究方向的学科导论课程始于2024年,覆盖了物理学系所有研究领域,帮助学生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概览学科全局,培育科研志趣。尽管课程主要针对大一新生,但吸引了不少高年级学生跨级旁听。课后,23级物理学系本科生张子楠打算加入天体物理相关课题组进一步深入学习。

从“黑洞”到“2+X+Y”,解密复旦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天天要闻

这一场景,是复旦大学以系统性改革重塑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生态的缩影。2024年以来,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改革3.0,推出“相辉学堂”“AI大课”“思政大课”“X+AI”双学位项目等创新举措,推动学科交叉,以四个融通为标志,全面构建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淬炼“金课”,挤掉“水课”,开设交叉跨学科课程,建设大学分、高难度的本研荣誉课程体系,将通识课程、跨学科学程(微专业)覆盖本研全学段,是教育教学改革3.0的重要变革。

春季学期,化学系开出一门新课——《切问近思》。初听名字,有些深奥,实际是理论与实践的跨界实验场。课上学生学习如何进行文献检索、数据收集,通过文献调研整合知识、解决问题,提出创新想法。

两位本科生在李巧伟教授和纪季副教授指导下,把微流控技术用在晶态多孔材料合成上,目标直指化学实验创新大赛。在化学系,院士与中青年组成教学团队,将化学基础课《普通化学A》讲得有声有色,小班制“物理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获得新知。

数学科学学院推出数学英才班,创立“3+2”荣誉课程模式——每周3节课讲基础知识,2节课进行前沿研讨,开展小组讨论、前沿讲座、专题汇报、自主学习。在分析、代数、几何拓扑、应用数学四大系列,开出17门荣誉课程。“荣誉课程突出前沿性、拓展性、延伸性,让我们把知识‘嚼碎了再重组’”,23级数学直博生卞诗瑞说。

2024年起,学校推动AI赋能教育教学,推出116门AI课程,建成AI-BEST课程体系。生物学科6门AI课程入选学校首批“AI大课”,化学系的《人工智能化学计算模拟》是一门计算化学与AI结合的硬核课,而《人工智能在化学中的应用》则展示化学与AI结合的多元应用场景。

此外,学校基于AI-BEST课程体系,推出数、理、化、生、气五大学科的“X+AI”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教务处介绍,3.0版的教育教学改革标志之一是把“2+X”从本科扩展到本研全学段,在培养路径上实现“2+X+Y”的立体交叉的多元融通。这其中,“2”是通识教育与专业培养,“X”是多元发展路径,“Y”则专攻融合创新能力培养。复旦已打通本研选课间的壁垒,赋予学生自主个性化发展的权利和能力,本研学生同坐一个教室上课,将成为常态。

从“黑洞”到“2+X+Y”,解密复旦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天天要闻

在复旦,科研实现前置,让本科生直通“学术深水区”。

21级物理学系本科生张宇泰大二进入科研导师课题组,在导师的带领下与研究生共同研究超对称理论。大三,他参与研究项目《DAHA和膜量子化:揭示量子场论中的代数结构》,不仅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本科生项目的资助,更让他有机会将理论与实际研究相结合。通过层层选拔,他加入中国优秀学生代表团,赴德国各高校和研究所进行访问学习,并参与了202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

作为复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3.0版的骨架,本研融通是将本硕博各学段作为“完整的有机体”通盘考虑。按照“目标逆推”思路,“一以贯之、各有侧重、持续进阶”,自上而下(top-down),顶层设计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重塑本研各阶段的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进行“本研融通”全链条顶层设计。

化学系建设本硕博中心,本科生和研究生一起攻关课题,中心的老师会在课题申请、中期、结题各个环节把关,提出意见。在物理学系,本研课程体系在10多年前就一体打通,实现学分互认。数学、生物学依托2023年建成的国家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2024年校内也启动支持物理学、化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助推本科教育主体向本博融通转变。

“拔尖创新人才需要长周期、全链条培养。要助力有潜力的学生形成科学志趣、发展优势特长、致力创新报国。学校将用2-3年的时间,以造就多类型人才为目标、学科专业调整为基座、本研招生联动为源头、培养体系和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为路径、管理体制机制调整为保障,全面革新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焱说。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图书馆内“露脚”,暴露的是公德短板 - 天天要闻

图书馆内“露脚”,暴露的是公德短板

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实习生 蒋子欣 王乐乐7月8日,有网友发帖称,在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内出现不文明现象,图片显示,多名男子或打赤脚或穿鞋躺在图书馆的沙发上,网友吐槽称,自己此前曾在沙发上休息,评论区也有网友表示,平常在图书馆休息时会把头靠在扶手上,现在看到有人将脚放在扶手位置,感到非常不适。截至发稿,...
5万、8万、10万,学位论文为什么越写越长 - 天天要闻

5万、8万、10万,学位论文为什么越写越长

一位同学在论文写作时电脑周围贴满提示2025年6月底,正在读研二的刘艺,学位论文已经写了6万字。而6万字,只完成了她计划的60%。从去年开始,按照新出台的《学位法》,学术学位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专业学位研究生可进行实践成果、其他规定的成果答辩。这对于为学位论文费尽心力的学生而言,或许意味着一种解绑。但绝大...
数字课堂跨越国界,这堂“云课”很精彩 - 天天要闻

数字课堂跨越国界,这堂“云课”很精彩

新华社天津7月10日电(记者尹思源)5G物理网络搭建区、5G应用综合实训区、空中课堂……位于莫斯科国立通讯与信息技术大学的俄罗斯鲁班工坊内,学员们不仅能够汲取最前沿的数字技术知识,还能通过项目实操,不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授课老师们借助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的5G设备,为学员们讲述着前沿的数...
深圳中学梅香学校学子走进社区,践行“社区小主人”使命 - 天天要闻

深圳中学梅香学校学子走进社区,践行“社区小主人”使命

7月5日,深圳中学梅香学校(以下简称“深中梅香”)五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梅林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我是社区小主人”主题实践课程。此次活动旨在深入推进“每周半天课程”,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观察、思考、表达和行动。当天上午,学生们在学校集结,老师们详细介绍了课程...
中高年级孩子学习,还得适量的刷题 - 天天要闻

中高年级孩子学习,还得适量的刷题

学习学习,不能只听课,不做题,只有做题了,才会发现自己到底有没有听懂,有没有把知识点消化透彻了。学习的方法就是听课、做题、再剖析薄弱点、再听课、再做题。只有这样的流程,反复去做,才能把知识点灵活运用。知识比较难的时候,可以从简单的题入手,慢
广联达深化国际产学研合作 助力马来西亚高校建筑教育升级 - 天天要闻

广联达深化国际产学研合作 助力马来西亚高校建筑教育升级

在全球建筑行业加速迈向数字化的背景下,广联达与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建筑环境和测量学院达成新一轮战略合作,双方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马在建筑教育领域的合作迈入新阶段。 本次签约仪式在马来西亚理工大学苏丹易卜拉欣行政大楼举行,学院院长Kherun Nita Ali教授、广联达马来西亚及中东区域总监Joyce Chan Zhai Zye...
高考624! “他在哪上学,我就跟着去哪!”父亲背着儿子12年…… - 天天要闻

高考624! “他在哪上学,我就跟着去哪!”父亲背着儿子12年……

最近,一段拍摄于保山腾冲,长40秒的视频《父爱如山》,让无数网友红了眼眶。视频中,一位父亲背着儿子的身影,承载了12年风雨无阻的坚持,今年高考,儿子钏助毓也以624分的成绩,给了父亲最美的回报。每天凌晨 3 点,钏大哥驾驶着三轮摩托车驶向蔬菜批发市场,找到空位后卸下当天售卖的蔬菜,等待着批发客商。6 点多,钏大...
3名考生拒报清北,反手曝光班主任,谁该为违约买单? - 天天要闻

3名考生拒报清北,反手曝光班主任,谁该为违约买单?

近日,江西瑞昌一高中,3名够清北分数线的考生,拒绝学校、老师、家长劝告,没有填报清北志愿,引班主任老师大怒,解散群聊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认为,填报志愿是高考生的自由,老师没有权力干涉,批评老师为了一己之私,试图干涉是不智之举,吃相难看。媒体也下场猛批,校方吓得赶快出通报,学校和班主任也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