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国庆七天假终于来了。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家门口的红旗也迎风飘扬,我心里一股豪情油然而生。
闲来无事,我无意间看到了一部叫《一刀倾城》的片子,是讲谭嗣同的。我记得放假前的最后一节课是历史课,历史老师给我们讲戊戌变法,那时我一心想着放假,哪里还听得进去!只记得那一课有讲到“戊戌六君子”,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谭嗣同了。
谭嗣同,戊戌变法主要参与者。变法失败后,他在明明可以和老师康有为一样逃亡日本,却仍选择留下来面对守旧派的追捕。六君子中以谭嗣同的名气最大,可他的下场也是最惨的。慈禧太后为了实现杀一儆百的目标,决定以最残忍的方式将谭嗣同斩首。清朝处决死刑犯时,刽子手使用的刀会有很大差别,罪刑越大刀口越钝。
虽然电影用了大量镜头烘托表现谭嗣同就医时的慷慨从容,但远没有下面这段文字带给我的震撼强烈。
在谭嗣同师父胡致廷撰写的《谭嗣同就义目击记》中,后人看到了谭嗣同被斩首的全过程,“前清杀官员的刀和杀平民的刀不同,官越大刀越钝。这不叫砍头,叫锯头,锯头比砍头的痛苦要添上几十百倍的。而对这痛入骨髓的惨状,第五个受刑的谭先生,一直是若无其事的样子,砍了三十多刀才断气。”他临死前说了这样一句话:“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种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即使过了百年,读之仍让人壮心不已。
谭嗣同是出身名门,文武双全。他的父亲谭继洵当时是湖北巡抚,算得上是一员封疆大吏。他本可以逃脱,但他却抱着必死信念留在北京的,原因一:希望亲友不受到株连。谭嗣同留下了仿造父亲的笔迹写下断绝父子关系的信件,当他通知梁启超等人离京时,说:“没有死者,无以图将来;不有生者,无以招后起。”原因二:他想用自己的鲜血让国人认清清朝的腐朽、愚昧与不可救药。“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后来的许多革命党,都感动于谭嗣同的牺牲,走上了反清的道路。
谭嗣同等人被斩首过程中,有一幕可能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周围有大量的围观民众。这些人除了看热闹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拿着馒头准备蘸血吃。另外,在谭嗣同等人押往刑场路上,沿途老百姓竟然向他们扔臭鸡蛋、烂菜叶等,痛骂他们“卖国”。鲁迅先生在小说《药》里塑造了一个革命者夏瑜的形象,他的鲜血染成了愚昧的民众争抢地以为能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人血馒头。近现代以来有无数的“夏瑜”,为了唤醒愚昧的民众,救亡图存,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之中有谭嗣同、徐锡麟、秋瑾等等。这些伟大的革命先驱,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感染了世人,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相比于保皇派的康有为,谭嗣同对清朝没有丝毫的幻想,他以死报国,打消国人对此王朝的幻想。
谭嗣同死后,谭继洵给儿子写了一副挽联“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坠凌云之志。当年的屈辱冤死的谭嗣同如今早已昭雪,成为正义与担当的代名词!
微风轻柔地拂过我的脸颊,我再次抬头望向那迎风飘展的红旗,“今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谭嗣同,这盛世中国已如你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