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瑞昌一高中,3名够清北分数线的考生,拒绝学校、老师、家长劝告,没有填报清北志愿,引班主任老师大怒,解散群聊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认为,填报志愿是高考生的自由,老师没有权力干涉,批评老师为了一己之私,试图干涉是不智之举,吃相难看。媒体也下场猛批,校方吓得赶快出通报,学校和班主任也道歉。
按说,事情到此就算完结。3名考生如愿选择了名校热门专业,班主任老师也丢了形象。但细心网友扒出,这件事远不是我们网友想象的那么简单。
先看一下班主任漆老师的聊天截图,漆老师为何会情绪激动?截图里就有隐情。
这3名高考生在高中3年是怎么过来的呢?从截图标红部分,我们可以看出,3名考生在初升高成绩出来之后,就和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师在一起,老师们3年来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假期,学校为这个班学生投入100万。什么意思?下面截图有高中带类似班级老师的描述。
原来,各县市一中,学生在初中时,高中就开始定向招生。如将各初中尖子生选拔在一起,组成“清北班”、“强基班”,入班之前,高中就和家长签订协议,高中承诺投入资金,家长承诺,孩子到了清北分数线,必须填报清北。当然,协议签完不给家长 ,学校留存。
这对孩子和家长来说,是一件好事,高中阶段享受优质资源,冲击清北的把握大大增加;对学校来说,可以完成当地下达的清北指标数。对这种尖子班老师来说,可以有业绩,此生无憾,“我带出了多少清北学生”。
老师之所以发出如此气急败坏的言论,是因为其认为,学校3年为班级投入那么多,这么多老师3年免费付出那么多,3名学生考出清北分数后却不遵守协议,让老师觉得,这是诚信问题,道德品质问题,3年辛苦养出了“白眼狼”。其实,老师的判断貌似有道理,因为,将班主任发言截图传出来的,大概率也是这3人中的哪一个。
正如有网友评论的,老师感到被辜负后,发泄情绪,很正常;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不听劝,也正常。但是,背后还有一个诚信问题,不能只考虑走自己的路,将别人的路给断了。
写在最后
瑞昌3名学生签了协议,考上清北分数后拒报清北,这件事从根子上说,是学校做错了。学校顶不住当地清北指标考核的压力,选择签约办“尖子班”,本来就是违背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行为,漆老师干扰学生填报志愿,也是错误的行为。
这件事放在政策天平上称量,3名考生没有错,但放在道德天平上,却错得离谱。古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意思是诚信是人立身根本,在道德天平上输了理,还选择公开漆老师聊天记录,试图通过舆论来支持自己选择,是将倾心付出3年的老师钉在耻辱柱上,更是错上加错,无异于“吃饱了打厨子”,农夫与蛇的故事。
作为老师,教出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不伤心?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