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海徐汇 上海徐汇
6月份,在民宗宣传月期间,徐汇区长桥街道统战条线联合街道妇联开展“非遗传承·魅力校园”系列活动,分别走进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和上海市园南中学。活动以非遗文化为载体,推动民族学生接受非遗文化融合教育,进一步铸牢未成年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非遗文化融合教育,增强民族学生文化认同

讲座现场
第一场“非遗传承·魅力校园”活动在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的多功能厅拉开帷幕,上海市非遗海派绣球代表性传承人和非遗蜡染双料代表性传承人杨宁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杨宁结合自身传承项目,深入解读传统纹样在海派绣球和蜡染中的应用与创新。她详细讲解了海派绣球中常见的花纹、花鸟纹等设计灵感来源,以及如何通过刺绣针法将传统纹样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绣球上,赋予其吉祥美好的寓意。在蜡染技艺部分,她介绍了从图案设计到蜡液绘制的全过程,展示了传统纹样在布料上留下的独特纹理和色彩层次。

周雨祺同学
在体验环节,非遗手作老师指导同学们完成了非遗扎染、金箔手账本制作和中国结书签制作。完成作品的孩子们非常兴奋,预初8班的周雨祺同学表示:“这种晕染颜色很漂亮,不死板很自然。以前学过单色的扎染,今天这种比较难,彩色颜料难控制。但我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
政教主任史霞表示:“从文化育人的角度来说,西南模范注重校园文化氛围,也比较注重学生的沉浸式文化浸润。我们通过一些课程,比如社会实践课程、劳技课程,把非遗的项目放到课程中。除了活动主会场,楼下教室还有30个班级收看非遗项目的直播。”
非遗体验与民族融合,促进学生文化交流
6月24日,第二场“非遗传承·魅力校园”活动在上海市园南中学举行。在多功能厅,杨宁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杨宁通过讲述非遗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渊源,激发了学生对非遗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讲座结束后,学生们自由选择教室参与非遗教学体验。

杜暄桐同学
六(5)班的杜暄桐同学参与了京剧脸谱绘画体验,她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京剧脸谱,平常生活中我们接触不到京剧,今天能发挥想象力去亲手绘制属于自己的脸谱。这次体验让我意识到传承非遗需要绘画功底,人物在纸上作画已经很难了,画在脸上的话,难度会更大。”

山壹同学展示她做的绣球
六(7)班的山壹同学参与了绣球制作的体验,她说:“从这次活动体验中,我感受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不易,他们每天都在做同样的工作,却没有厌烦,反而把非遗技术传授给我们,我觉得他们很伟大。我大概花了一个小时制作这个小绣球,根据步骤一步一步来,先是缠线,然后再点缀。虽然过程有点难度,但成品很精致,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上海市园南中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学校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包括非遗传承。这么多年来,一届届学生更替,我们一直在坚持文化传承。孩子们今天的体验,能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和了解非遗,也希望能在未来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把非遗推向新的高度。”
以非遗文化为载体,推动民族融合教育

同学们体验非遗手作
记者了解到,在民宗宣传月期间,长桥街道统战条线和妇联通过“非遗传承·魅力校园”活动,积极推动民族学生接受非遗文化融合教育。依托“清和同心”品牌建设,结合长桥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清和育人”实践平台,通过地校共建、社校共育,整合资源,双向赋能,为学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和文化交流平台。
原标题:《解锁传统文化新姿势!徐汇学子手作扎染、画脸谱→》
阅读原文
来源:上海徐汇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