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一篇文章,介绍了史上最牛高考钉子户梁实。
梁实出生于1967年,四川眉山人,执着于考上四川大学。
自1983年到现在,他已经是第28次参加高考,均以失败告终。
每年落榜后,他总会安慰自己不再考了,但报考时间一到,他又认为应该抓住这“最后一次机会”。
看到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千,一般人不能理解这样的行为。
我觉得这么做是非常不理智的,是执迷不悟,浪费资源,考上了清华北大又能怎样。
优秀的人不会为学业所绊,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创业,才有了微软。
再说实在一点,假如考上,这把年纪,大学毕业就到退休年龄了,学到的知识去哪里用?
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我64年出生,中考是考上重点中学的,但家里穷上不起,只能上家附近的普通高中。
1981年参加高考,预考是年级第一名,高考考砸了,只能录取卫校中专,但跳出了农门,也算捧上了金饭碗。
但我心里也一直有个大学梦,但为了生存,即使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必须逼着自己把工作做好,要养家糊口的。
1991年,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正式开考,听到这个消息,我喜出望外,那时我的儿子才10个多月,我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
护士三班倒,工作繁琐辛苦,我下班回家后除了做家务,就是看书学习,从来不浪费一分钟。
每次考试,考场氛围都和高考一样认真严格,仿佛在一次次参加高考,体验紧张心跳的感觉,甚至有几次考试前都出现了早博,幸好自己从小吃苦耐劳,这些对我来说不值一提。
每次考完试就是等待查询分数,当拿到成绩通知单的时候,紧张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而我每次都能顺利通过。
第一次自学考试开考的是大专,16门功课,4年考完,1995年我拿到了大专文凭,是我市第一批拿到文凭的人,并被评为优秀学员,市自考办给我们医院送来了大红的喜报,全院护士大会上我得到了表扬。
过了几年,护理本科段自学考试开考了,我还是毅然决然参加了,尽管我已经人到中年了,又是4年苦读,于2005年拿到本科文凭,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
后来因为有了大学文凭,就有资格考职称,最终升到副高,在同行中,也算凤毛麟角了。
回顾自己一生走过的路,也是一直在追求自己的大学梦,只能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圆梦。
我觉得高考钉子户梁实,他的行为是一种病态,即使不是病态,但这种行为已经损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一个人要面对现实,这么大年纪了,记忆力学习力和年轻人没法比了,几十年就为了一个执念,真的难以理解。
屏幕前的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