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丨“大学校”更开放,受益群体更多元

2024年05月18日22:05:10 教育 1847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陈全】2024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重点强调了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持续发展,博物馆教育、研究职能进一步发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教育成为新时代博物馆传承文化使命的重要目标和神圣职责。

“大学校”更开放 博物馆资源走向更多人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殿堂,博物馆也更多承担起青少年教育“第二课堂”的责任。在当今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活动的广泛开展,对于推动博物馆文物资源挖掘、公共教育职能释放、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等具有多重积极作用。潍坊市博物馆馆长郑晓光表示,博物馆研学可以总结为“参观博物馆之景,倾听历史之音,学习文物之意,探索文明之新”。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所在地重庆市大足区,为持续发挥文化引领作用,让大足石刻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贴近青少年和更多受众,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馆)于2002年起建立了社会教育基地,新增投影设备、桌椅、办公用具、印章、拓板、石雕工具等活动用具,完成了场地、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的升级改造。邀请区内各大、中、小学师生走进博物馆,围绕“小小讲解员”培训和实践、培养大足石刻青少年传播人等主题,与校方合作开展“博物馆进学校、学校进博物馆”等活动。截至目前,相关活动已开展76场。“石说新语:大足石刻进校园、进社区特展”则已经走进15学校、8个社区,共计举办26场。

国际博物馆日丨“大学校”更开放,受益群体更多元 - 天天要闻

游客在大足石刻博物馆参观。环球网记者 陈全 摄

在这个过程中,不少教育科技企业也积极参与,以其丰富的教学和科普经验,利用线上及线下方式,助力博物馆文化资源触达更多孩子。

此前,为了更好地激发中小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做到学思结合、寓教于乐,好未来集团学而思网校发布了三大“学而思博物”教育产品——“我的自然博物”、“我的文史博物馆”和“我的科技博物馆”。

好未来集团执行总裁位晨向记者介绍,“学而思博物”的设计初衷源于希望让更多孩子能够接触并享受一线博物馆的丰富资源,将“博物馆送到孩子的手中”。为此,“学而思博物”教研团队从全世界各地收集了各类博物馆级别的标本和设备,包括动植物标本、各类化石、亿万年前的琥珀、实验室级别的科学设备以及历史悠久的文物等。让孩子们能够直接观察和接触,更深入地感受到这些实物标本和实验材料的魅力。

此外,“学而思博物”将丰富的课程内容与馆藏级教具资源进行了精心的整合,设计出了主题式的课程模式,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进行探索式的学习,通过深入浅出的知识讲解,帮助孩子们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也推动博物馆教育线上线下融合,更有力于科普与教学。

“自然、科技、文史三个类别的博物教育,其实都有一个相似的总体目标。我们希望能让孩子看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培养科学的思维和眼光,认识世界和自身的联系。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终身幸福成长都将起到帮助。”位晨表示。

今年5月,在线教育科技企业猿辅导同样开启了“2024博物馆新知计划”,联合二十余家博物馆,通过馆长公益课、云游博物馆纪录片、科普展览、研学活动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用科技赋能博物馆教育,让博物馆资源惠及全国青少年。同时,引导青少年主动学习传统文化,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升人文修养。

挖掘潜藏资源 博物馆助力科研再上台阶

在学术研究方面,不少博物馆依托自身丰富、优质的文物资源,推动在相关专业上的文化挖掘达到全新高度。多年来,大足石刻博物馆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大足学”学科建设。博物馆牵头完成了重庆市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创办了学术刊物《大足学刊》,出版了“大足学研究文库”系列丛书。其中,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大足石刻全集》(11卷19册)考古报告的编撰出版,成为我国石窟考古学研究领域一项重大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大型石窟寺编写和出版系列考古报告的空白。

国际博物馆日丨“大学校”更开放,受益群体更多元 - 天天要闻

大足石刻北山石刻展览引入声、光、电及投影技术。环球网记者 陈全 摄

目前,这一基于大足石刻的冷门学科,已经走向更广阔的学术研究场景,浙江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院校成立了相关研究中心。作为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博物馆先后举办和召开了“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石窟寺考古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学术研讨会”“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等各类国内外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10余次。

对于高校和其他研究机构中的学者来说,博物馆也是一处“取之不尽”的资源宝藏。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火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纪杰与团队共同编纂的消防安全科普读物《火团团大冒险》中,就从古建筑的防火方式入手,感悟我国古人的防火智慧。在书籍写作过程中,纪杰与故宫博物院等多所文博单位合作,和来自各博物馆的研究院携手实地调研,开展了更有应用价值、更为落地的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最终又成为《文物博物馆单位消防演练工作指引》,反过来为全国文保单位提供专业指导,助力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

纪杰认为,学术界和文博系统应当加强沟通交流,促进项目合作,共建科研平台和基地,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和创新优势,实现让文物“活下来”“活起来”的目标。此外,双方还需要强化人员交流,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人才素质,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在他看来,这些也都是“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重要实践。

文化育人、服务本地 高校博物馆日渐普及

5月18日,国家文物局发布2023年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最新数据,全年新增备案博物馆268家,全国备案博物馆达到6833家,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38万余场,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在这股文博热潮中,越来越多服务于大学教育和研究的高校博物馆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在高校实践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养目标的同时,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又一类可供探索、打卡的文博之旅目的地。

在与农耕文化联系紧密的中原之地河南许昌,一所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于2012年正式开馆。由许昌学院建设的这家博物馆,馆舍面积1500平方米,设有17个室内展厅,基本陈列含22个部分,展出不重复展品5100多件(套),全方位展示了农耕社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农村风貌和文化现象,以及传统农耕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节点。

在农博馆,许昌学院的新生将会接受入学第一课的教育,直观地了解到祖祖辈辈数千年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厚重,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深刻理解“中国精神”“中国道路”“民族复兴”“文化自信”等重要命题的内涵。正因如此,农博馆开馆以来,已经先后获得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河南省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品牌等十多项荣誉。

国际博物馆日丨“大学校”更开放,受益群体更多元 - 天天要闻

2023“出彩中原”河南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许昌学院供图

许昌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校博物馆在遵循博物馆规范和规律的前提下,应当更加注重发挥高校的自身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聚焦博物馆宣教育人、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等功能的发挥。各个高校都有独特的文化设施或载体,盘活这些载体和资源,发挥好它们的育人功能,是创新立德树人方式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河南工程学院龙湖校区,依托该校纺织服装优势特色学科,纺织服饰博物馆于2020年建成建成开放。据该校服装学院教师、纺织服饰博物馆负责人常卓介绍,博物馆旨在收藏、展示、研究和传播中原纺织服饰历史文化,目前拥有1500平米专题展区,设有科普馆和主题馆。科普馆常设“纤维、面料、印染、服装”六个展区,通过实物、模型、视频等多维度展示中原古代纺织染服装发展脉络。近三百件服装、服饰、面料文物及相关复制品,以“衣冠楚楚、纺织纷纷、生活智慧、丹青华裾、纹镂天地、爱心捐赠、花天锦地”为主题进行陈列展示。

国际博物馆日丨“大学校”更开放,受益群体更多元 - 天天要闻

河南工程学院纺织服饰博物馆。河南工程学院供图

谈及设立博物馆的初衷,常卓表示,一方面,博物馆能为学科建设提供专业化程度高、直观性强、呈现形式多样的教学平台;另一方面,也可为学生的专业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优质的辅助学习资源。博物馆志愿者均由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担任,此类活动和讲解实践不仅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还有益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情感,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据悉,今年4月起,河南工程学院纺织服饰博物馆已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目前,“经纬天地,衣尚千秋”中原纺织服饰历史文化展正在展出,多维度展现了中原纺织服饰文明,从专业角度为观众鲜活地讲述了“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至近代发展繁荣的中原时尚故事。

形象可亲、可近、可感 小众性博物馆“破圈”走红

除了高校博物馆,作为文保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更多地方性、小众性、专业性博物馆纷纷打破“沉默”,“破圈”成为热门的文旅目的地和打卡地。

对此,郑晓光认为,这一现象既反映了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良好生态,以及各博物馆展览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文化知识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日渐增长。通过互联网传播平台,博物馆的“高冷”形象变得更为可亲、可近、可感,“到博物馆去”也随之成为社会新风尚。

国际博物馆日丨“大学校”更开放,受益群体更多元 - 天天要闻

潍坊市博物馆。来源:潍坊市博物馆网站

接受记者采访的相关负责人表达了一个共识,对文博资源的活化利用将成为此类博物馆发展的长久路径。

首先,展览展示水平的提高,才是各类博物馆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例如,依托精心制作的的4K宽银幕数字影片《天下大足》和8K球幕数字影片《大足石刻》,大足石刻博物馆在近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

其次,“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对外展览交流必不可少。据了解,大足石刻博物馆开展的巡回展览,已经先后在北京、广州、成都、苏州、深圳等城市举办20场,在社会中收获了良好反响。

在“引进来”方面,临时展览成为了博物馆拓展社会角色,强化宣传展示的重要途径。2023年,大足石刻博物馆、枣庄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汉画石语 舞动汉风——山东枣庄汉画像石精品拓片展”在大足石刻博物馆正式举办,55件(套)汉画像石拓片为观众和游客献上了精彩的视觉盛宴。根据展品特色设计的讲座分享和手工工作坊项目,则吸引了不少家庭共同参与。

本次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天明点检人间事——泸县宋代世俗石刻艺术展”在大足石刻博物馆正式开展。这是大足石刻博物馆与泸县博物馆的首次合作展览,将向观众生动展现宋代战乱背景下川渝地区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审美情趣以及对生死的深刻认识。

文创热经久不息 满足把博物馆“带回家”的心愿

近年来,博物馆文创热持续发展,文博衍生品成为抢手货,部分热门博物馆的“考古盲盒”甚至一度断货,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产品和生活的追求,以及中华民族不断提升的文化自信。文创产品也进一步在助力文博宣传、普及文史知识和推动文旅导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对此,郑晓光表示,文创热既是文物“活”起来的真实写照,也是体现了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美好心愿。该馆不仅深度挖掘了馆藏文物资源的丰厚内涵,推出了郑板桥系列、十笏园系列等一批具有浓厚地域特色且具有实用性的文创产品,还积极发起成立了齐鲁文创联盟,成功举办了“山东省博物馆文创工作现场会”,联合策划了“黄河流域博物馆文创产品展”“创新齐鲁 创意文博——全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展”等一系列活动,积极推动山东省内博物馆开放共享、跨界融合,集聚发挥全省文博机构的平台作用,充分彰显了山东文博文创领域的新作为、新气象。

国际博物馆日丨“大学校”更开放,受益群体更多元 - 天天要闻

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器象中州冰箱贴”。来源:淘宝河南博物院旗舰店

在热销的文创产品背后,是来自考古、文史、美术、设计等行业工作人员的携手研发。从文物的器型、图案,到美观、实用的日常用品,每件文创的诞生背后都凝聚着众多研发人员的智慧与辛劳。在大足石刻博物馆,文化创意元素图库中的原始设计素材已经日渐丰富,北山石刻造像中的植物、动物、器物、云纹、建筑、佛像花冠、配饰等装饰图案经过收集、整理与绘制,共计形成了83件(幅)基础资料。

在文创产品走向广大市场的过程中,各博物馆通过IP授权等方式,与具有相关产品研发、设计和销售经验的企业共同携手,积极开发和引入与博物馆及景区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产品类别,并在推出系列文创产品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保持了较高的产品更新率。

(记者张寒玥对本文亦有贡献)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中山大学取消133人录取资格!605分竟能捡漏中大 - 天天要闻

中山大学取消133人录取资格!605分竟能捡漏中大

2025年7月,中山大学直接砍掉133名考生的录取资格,就因为有人违规面试或直接玩失踪!这波操作让高考公平问题又上热搜。大学就该这么硬气,守规矩才是王道。取消资格这事儿不新鲜,中大处理得明明白白。133人中13人面试违规,120人干脆不来,
田寮小学:【美育一件事】学校社团嘉年华活动巡礼 - 天天要闻

田寮小学:【美育一件事】学校社团嘉年华活动巡礼

深圳市光明区田寮小学信息平台 2025年07月11日 13:31 广东 听全文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动“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深入实施,田寮小学成功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社团考核活动。
高考考上这4个大学专业,即便读民办院校也没关系,就业遭“疯抢” - 天天要闻

高考考上这4个大学专业,即便读民办院校也没关系,就业遭“疯抢”

全国高考各省提前批陆续投档中,985高校投档分数下滑,军校类/警官类/定向招生类等大学投档分数明显上涨,特别是上海海关学院,招生分数大涨,在江苏物理类提前批投档最低分数高达648分,令人意想不到。而从这可以看出,家长和考生报考志愿越来越理性了,认识到了“就业”才是硬道理,与其读名声好听点的211/985高校,倒不...
暑假图书馆爆满背后:拉开孩子差距的三大关键因素 - 天天要闻

暑假图书馆爆满背后:拉开孩子差距的三大关键因素

暑假图书馆爆满背后:拉开孩子差距的三大关键因素上周日,我去图书馆写稿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各个阅览室座无虚席。小学生们专注地写着暑假作业,高中生认真研读高二课本,还有孩子钻研模型设计书籍。这一幕让我深刻意识到: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往往是在学校
黄海刚到毕节六中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 - 天天要闻

黄海刚到毕节六中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

7月7日,区委副书记、区长黄海刚到毕节六中为学校师生代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果,区直有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毕节六中师生代表参加。授课现场黄海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要全面贯彻党...
潍坊青州市:公益课堂点亮孩子缤纷假期 - 天天要闻

潍坊青州市:公益课堂点亮孩子缤纷假期

来源:【青州融媒】暑假来临,潍坊青州市开设丰富多彩的暑期公益课堂,让孩子们收获知识与快乐。在青州市益都街道旗城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带领孩子们通过共读绘本、互动游戏、情景模拟等方式,了解隐私保护与安全知识,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湖北省第九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开赛 - 天天要闻

湖北省第九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开赛

7月9日,湖北省第九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动员大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本次决赛汇聚了来自全省54所高校的145名优秀青年教师代表,他们将在7月10日至11日的两天时间里,分成文科、理科、工科、医科、思想政治课等5个专项组,展开教
这样的“端姐”,谁能不喜欢? - 天天要闻

这样的“端姐”,谁能不喜欢?

在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金雅校区,学生见到徐端,都会亲热地喊她“端姐”“老徐”。她懂孩子的心,乐于跟学生“打成一片”,是学生的良师,也是益友。徐端(右二)和学生在一起。记者刘嘉 摄跟着“端姐”学数学有很多乐趣,她能把数学课讲得像脱口秀一样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