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极目新闻报道,近日,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学一老师因三名学生未填报北大清华,选择其他名校而解散班级微信群,网传聊天记录引发热议。
网传图片显示,该老师在群内表示三名学生不听学校、老师、家长劝告“完全以一己之心填报热门专业”“将我们所有的感情都化整为零”。该老师还表示“明天上午将以失望解散此群”,这是“班主任教育的失职、职业教育的失败”。
7月7日,记者就此事询问瑞昌一中,但该校工作人员拒绝了采访。瑞昌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应称,“事情正在处理,请关注后续官方公告。”
看到这则消息,禁不住让人想起,在平时的教育中,经常可以听到家长、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孩子和学生说,要知道,你们学习,不是为父母、为老师,而是为自己,为自己将来的前途,今天不认真学习,明天就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只有考上好学校,才有可能找到好工作。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都有一种感动,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不容易,都在为孩子、学生操碎了心。尤其是老师,面对那么多学生,都要苦口婆心地去教育、引导,是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然而,当看到瑞昌市第一中学这位老师的言行后,“三观”立刻被打碎了,老师高大而高贵的形象,也似乎在瞬间崩塌。平时老师苦口婆心地对学生的各种教导,难道都是假的,是违心的?不然,为什么学生在填报志愿问题上,让老师如此愤怒、如此不能接受呢?为什么学霸就一定要填报清华与北大呢?难道只有清华、北大才能证明老师的教学水平高、班主任的培养能力强吗?
也许,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有些老师,平时看起来很关心学生,原来,他们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名气,尤其是录取清华、北大的学生给自己带来的名气。如果这样,老师的两面性也太强了,强到让人难以忍受、让学生难以有自主选择的地步。
记得自己的女儿上初中时,由于学习成绩不是很拔尖。有一次,班主任家访,当女儿母亲讲到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的名字时,这位班主任竟然当着我们的面说,你家女儿怎么能与她比呢?那一刻,真的想狠狠地扇这位老师一个嘴巴。成绩好与成绩一般在老师的眼里,难道孩子和家长连尊严也不该有吗?
而从瑞昌一中这位老师的行为来看,与女儿那位班主任可谓同出一辙,都不是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不符合当老师的条件,而更像是商人。商人为利而活,这样的老师是为个人的名气而活。因为,考上清北的学生多了,班主任的名气就大,以后就可以担任更好班级的班主任,也让自己在家长中的名气更大。但凡有这种心理的老师,在与家长的交往中,也往往会存在很多不能见光的行为。即便没有交易行为,也会在职称评定等方面,存在一些私心很重的想法。
中国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只会死读书。从瑞昌一中的此起事件中不难看出,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到哪里去有创新意识呢。想一想,学生连选择自己学校的权利都没有,都得按照家长、老师的意愿去做,今后还敢创新吗?敢有不同意见和想法吗?所以,如何改革中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手段,确实到了非常紧迫的时刻。尤其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更需要从小学就开始,更多灌输学生创新意识,开拓学生创新思维,让他们敢于去想,敢于去探索,而不是照本宣科、死板教条,更不是唯分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