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吕静贤
本文摘要:
只有踏踏实实走好学习和发展之路,才不愁以后文凭无用,并离开文凭后一无是处。
文凭、学历,仅仅是我们获得更好发展的工具,而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当不知如何通过学习去改变命运时,请从做好眼前的学习和成长开始。
要改变命运,取得成绩,首先应有一颗踏实学习和成长的心。
学历贬值已是不争的事实,还要继续读书吗?
01
网上,山东大学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发布了非事业编制管理岗位公开招聘拟聘用人员公示。
这则公示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因为这公寓管理员岗位拟录用的两人,其中一人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为建筑学;另一人则为阿德莱德大学葡萄酒商务接待硕士。
有网友说:
一个没有学历的普通清洁工阿姨都可以做的活,却偏偏招来两个高学历的年轻人,这内卷到什么程度啊?!
为什么我们付出那么多宝贵的精力、时间和金钱,到头来对改变我们的命运根本没起什么用?
02
现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出来社会找不到工作,或选择做快递、滴滴,要不就是一窝蜂地竞争某个基层岗位(而这里面不乏有北大、清华的博士、硕士等)。
由此可见,学历贬值已是彻底、不争的事实。
那,读书还有用吗?还要不要继续读书?如果不读书,还能走什么路?
我的回答是:要读,继续读,而且是好好读!
为什么?
03
你想想,为什么那么多大学毕业生出来会找不到工作?而且不乏985、211,博士、硕士这些重点名校出来、高学历的人?
为什么这些勤勤恳恳、辛辛苦苦读几十年书出来的学子,会一出来社会求职就碰壁?而不得不俯下身子、降低条件去迎合市场?
原因无它,就是在读书的时候并没有用心去读书、去学习。
此话怎解?
容我细细说来。
首先,读那么久书,获得不低学历和文凭的人,出来社会都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那么最主要的原因肯定是:竞争激烈。
而竞争激烈的另一面就是内卷激烈。也就是说,相同学历、高学历的人过多,导致就业岗位供不应求。
其实这仅仅只是表面。
因为如果用心观察,你会发现,还是有不少岗位需要人,但却又招不到人的。但,这些需要人但又招不到人的岗位,满足条件的没几个。
而这些岗位,其实与那些竞争激烈的岗位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差别,那就是:技术含金量。
这个技术含金量,也就是能令一个人从一群人中脱颖而出的专业技术和特长。
也就是说,身处内卷却又不得不内卷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的学历、文凭并没有多少含金量;
除了学历和文凭之外,他们在专业领域内,并没有什么专长和优势。
这说明什么?
说明了:一直以来,在常年累月的学习中,他们只是碌碌无为的低效勤奋者。
他们为了学习而学习,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围绕着成绩、分数和排名,考上什么大学是他们是他们学习的最大目标和动力。
他们犹如默默勤奋的蚂蚁,一直都在埋头努力。“天才出于勤奋”、“努力改变命运”是他们的座名铭和行动指南。
但后面汹涌的内卷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势不可挡地袭来,学历、文凭一下跌落神坛,他们也因此一无所有。
04
他们失败在什么地方?
失败在没有前瞻性?不能很好地预测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这只是表面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他们缺乏思考力。或者说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并培养、发展出相应的思考力和学习力。
所以,当学历、文凭突然失去优势时,他们也突然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的竞争底气。只能选择降低择业标准去适应社会,如选择体力劳动的职业。
可以说,除了单单有学历、文凭上的竞争优势外,他们与其它所有无学历、文凭的打工者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换句话来说,就是他们花了数十年的努力、汗水、金钱和时间,换来的仅仅仅只是一张薄薄的仅仅代表着文凭的毕业证。
表面上看,他们似乎学到了许多相关的专业知识,甚至说起专业理论来头头是道。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培养出任何有用的、适应社会发展所需和要求的能力。
他们失败在这里。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读书改变命运永远不过时
05
是读书没用了吗?是读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了吗?
不,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读书改变命运永远不会过时。
因为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可以说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样要求越来越高,标准也越来越细化。
这个社会,包括这个世界,都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的各领域的优秀人才。
核心和关键在于:你是否真的具有相关的能力。
如前文所说,许多大学生,重点大学毕业的高学历人才,他们之所以出来社会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培养出任何有用的、适应社会发展所需和要求的能力。
所以导致没有竞争优势,并在内卷的冲击下,一下被打回原形。
那么应该怎样去读书?怎样才是读书的正确姿势?我想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
而且,因为信息的差异,我们很多普通人也不容易掌握到底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方面的人才的详细信息。
难道继续这样盲目地跟着网上的碎片化信息,去撞运气地选择专业和学习吗?
当然不行。
那怎么办?
06
我觉得,首先就是重新找回学习和读书的初衷。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读书?
其实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我们希望能变得更好,也更强大。在这社会上更能驾驭、掌控自己的人生和命运。
所以?
所以我们就要踏踏实实地去学习,去认真掌握一门或几门我们希望学会和掌握的技能。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学会和掌握相关的技能?
这就涉及到我们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
而学习心态则是由我们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所决定。
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方向是什么?
因为不同的目标和方向,决定了我们的学习心态,也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方式。
其实很多孩子,都是认真学习的孩子,但到最后仅仅拿到一纸学历成为高分低能者并不适应社会,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孩子没有认真学习,而是他们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搞错了。
他们把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放在了考高分、考好学校、选好专业上。这只是表面上的目标,也是短期目标、阶段目标。也就是说,这只适合人生某一阶段。
而且,这种学习方法也有一个短板,就是:所学到的东西仅仅只是阶段性,而且是狭窄性的。即所学到的东西仅仅只适合于某种(类)考试,离开了考试,就什么用也没有了。并且,一旦考试改了内容,花费巨大精力和时间学到的东西就什么用也没有了。
还有一点,对于所学的知识,也仅仅只是表面知识的获得,缺乏对知识的深入学习。
原来知乎上就有网友曾经讲过这种现象,他说:很多重点大学出来的高材生,专业上并没有建立深入、系统的知识体系,仅仅只是掌握表面上的解题技巧。所以一遇到需要深入思考或深度专业技能的,就扛不住了。
所以,如果仅仅是以考试为目标的学习,就如吃速食面一样,表面上和吃其它一样,可以达到解饿的目的,但实际上没有什么营养,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
而且你也要知道,幼年的学习,不是短期投资,是长期投资。如果一味地只为解决生理上的饥饿,而不注重各方面营养的均衡和吸收,长期下来是得不偿失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辛苦读书十几年,到最后仅仅只是获得一张文凭而已,而无任何优势 。
所以明确学习目标很重要,它决定了我们的学习态度,同样也决定了我们的学习方法和质量。
07
我们应建立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家长先树立起这样的意识,那就是:应把读书当作培养素质和能力的长期过程,而不是为了应付眼前表面上的考试的过程。
培养素质和能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会仅仅只满足于获得解题技巧和方法,而是下切夫去理解技巧、方法下的基本概念和逻辑;
也不再仅仅只是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而是通过浏览、阅读大量的相关知识,去多方面、深入理解相关的知识;
而且不仅仅只是深入学习某一领域,其它相关的知识领域,也会积极地探索和了解。
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就能打好扎实的知识地基,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做好应有的准备。
并在这过程中,孩子培养出学习能力。
(要知道,很多大学生毕业出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失业,所学专业不合适是一方面原因,还有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培养出学习力。导致没有转行重新开始的勇气和底气,再加上一直以来所学的知识都是表面上、碎片化的知识,难以撑起继续学习的地基,所以最终不得不选择没有什么含金量的体力劳动。)
而这,就需要在成长过程中,以大量阅读为主线,进行两个方向的发展:一个是广泛阅读,一个是深入阅读。
前者拓展思维和视野;
后者提高思考深度、深入掌握某个专项技能。
而孩子在早期学习中,也就是小时候主要是以广泛阅读为主,拓展思维和视野。这个时候也就是培养和建立三观,并发展出综合素质的主要阶段。
等到进入少年期、青春期,就可以选择某个专业领域进入深入阅读,也就是深入学习和发展。
大量而丰富的阅读,其实就是一个人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满足各方面需求的养料(如主食、水果、点心、营养品等),如果把功利化学习中的教材比喻成速食面的话。
它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促进心智发展的最有效工具。
所以一个人有效的学习力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一个是主动、积极地学习,也就是大量的阅读;
另一个就是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相应地发展出学习力,即从宽泛阅读(学习)顺利过渡到深入阅读(学习)。
在这过程中,一个人有效的学习力也自然而然地培养、发展出来了。
而学习力,也是一个人的终身竞争力。
只要脚踏实地,所有的努力都会开花
08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求孩子好好读书是为了什么?
我们希望他(她)将来能找个好工作,过上好生活。
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这个想法没有错,也很接地气。
但我们很多人也许忽略了这个想法的局限性和弊端:
一、它仅仅局限于找工作;
二、它把人生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到找到一个好工作上,似乎人生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拥有一个好工作来解决。
关于第一点“仅仅适用于找工作”,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至少花费十几年的时间、精力去埋头苦学,仅仅只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合适的工作。
找到一份合适的好工作,很难吗?
很难,但又不难。
很难,很多好工作都门槛高,也竞争激烈;
不难,只要你擅长并热爱某个领域,学不好是不可能的。
所以,与其花费十几年的巨大代价(时间、精力、金钱)去期望通过好成绩考到好学校、选到好专业,再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不如一开始就找到并确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并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积累该领域的优势,到了最后选专业的时候,一切都准备得当、水到渠成。
关于第二点“把人生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一份工作上,似乎人生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找到一份好工作来解决”。
好工作会带来好生活,这其实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不错,一份收入高的工作确实能让我们能生活得更好、更体面。但这仅仅只是表面。我们在经济上没有烦恼,并不代表着我们在生活的其它方面也都会没有烦恼。
如果钱真的能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和难题,那么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有钱人患上抑郁症、找不到人生的意义,甚至选择轻生了。
前段时间,我才惊闻一个许久没联系的朋友跳楼自杀的事情。
而且这个悲剧发生已差不多两年了。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惊讶地嘴巴张成了O型,要知道这个朋友,一路都顺风顺水:
从小到大,身为独生子女,享尽父母的爱和呵护;
大学毕业后,又顺利地考进市里的一个好单位,年轻有为,前途一片光明;
而且朋友家境也不错,属于拆二代,可以说经济上也没什么烦恼。
两年前这个朋友走时还不到40岁。
后面断断续续地听到一些关于这个朋友的小道消息:据说,朋友的感情之路不是很顺畅。这次悲剧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他的感情纠葛有关。
看来,不是说有份好工作,人生就能一了百了。人生照样有很多问题、困难甚至挫折等着我们去面对和解决。
09
所以,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投资,不是期望他(她)好好学习考高分,将来找个好工作,而是帮助他(她)学会成长:
成为一个有意识去成长,也懂得如何去成长的人。
也即终身成长(学习)者。
这样,孩子才能做好一切准备,去迎接将来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工作,还有婚姻、生活等各方面的挑战。
而要做好这一切,首先需要我们家长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把目光放长远,不以功利教育为目标和方向。
其次,就是在孩子的成长、学习过程中,以培养综合素质为核心和方向,帮孩子建立大量阅读的好习惯,引导他(她)们深入、系统地学好每一学科,并在这过程中发展出终身竞争力:学习力。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长大后才不惧各种挑战,有能力、有底气去迎接生活的各种挑战。
其实,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只要脚踏实地,那么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会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