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2022年10月10日07:28:09 教育 1372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高考,自从出现的那一天开始,就被寄予了“改变命运”的寓意。

对于许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高考过后最令人激动的时刻之一,莫过于收到心仪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

但在几年前,有这样一位学子,他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方式却格外“特殊”。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2017年,时任清华校长的邱勇竟然亲自带队,不远万里地从北京赶赴河北,专程为一名新生送去大学录取通知书。

很快,这一消息就在网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且该名新生的信息,也被媒体挖掘了出来。

他叫庞众望,是这一年的市高考理科状元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庞众望

俗话说:“铁打的清华大学,流水的状元郎”。

对于清华大学这样的名校而言,成绩优异的学生堪称比比皆是,庞众望为何能让校长亲自上门送录取通知书呢?

在他耀眼的成绩背后,又隐藏着怎样动人心弦的故事?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承载希望,穷困潦倒的家庭

1999年2月8日,众望出生在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庞庄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恰逢春暖花开、万物悄然复苏。

在这个充满生命力的季节,新生命的降生,似乎也为其家庭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承载着全家人殷切希望的他,被取名为“众望”。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对于庞众望的父母而言,他的出生,是喜,亦是忧。

喜的是家里终于后继有人,忧的是为人父母,却无法保障孩子的未来。

人们常说:“一人重病,拖垮全家”,但谁都能想象得出,当一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都身患疾病时,又会面临多么严峻的生活?

而庞众望的原生家庭,远比我们想得更加糟糕。

他的父亲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母亲脊柱裂、下肢瘫痪,常年卧病在床,家里还有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

一家五口,一残、一病、一幼、两老,全家人的日常生活,全靠外公外婆捡废品才得以勉强维持温饱。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庞众望的家里

由于父母行动不便,年幼的庞众望早早就承担起了各种家务。

当身边的同龄人都在无忧无虑地玩耍时,5岁的他不仅需要踩着板凳,在比自己还高的灶台上切菜剁土豆,而且还得收拾房间、清洗便盆……

到日常拖地洗碗,到照顾母亲的衣食起居,这些繁琐且不易的事情,都被他用稚嫩的肩膀一一扛起。

生活的英雄从来不分年纪大小,面对令人绝望的困境,庞众望用瘦弱的身躯,撑起了这个岌岌可危的家庭。

可即便他如此懂事,命运却依旧没有给予其半点优待。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上小学的庞众望在做家务

6岁那年,庞众望胸前有突出的肿块,经医院检查诊断发现,他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而且情况不容乐观,急需进行开刀治疗。

然而,对于这个家庭而言,4万块钱的手术费,犹如一笔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彼时,村里的许多乡亲听说这件事之后,都劝庞母放弃,实在不行就再生一个,可作为一个母亲,她又怎忍心就此放弃?

家里没钱,庞母就想尽办法去借,用轮椅拖着瘫痪的身躯,领着儿子挨家挨户地借,硬是凑齐了手术费。

在母亲的坚持下,庞众望的病最终得以被治愈,但本就困难的家庭也因此愈发负债累累。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为了还债,父亲被亲戚带到外地打工,母亲也没日没夜地做着刺绣填补家用。

为了替家人分担压力,庞众望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照顾母亲和做家务上,但就算是一心二用,他的学习成绩依旧在年级里名列前茅。

老师对他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能考上大学。”

年幼的庞众望想象不出大学是什么模样,但他知道,那是可以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地方。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对于许多人来说,读书不是人生唯一的选择,但对于庞众望而言,这却是为数不多能够改变其命运的道路。

但即便是这样一条不被许多人重视的道路,他也走得异常艰难。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艰难的求学之路,一朝成名

苦,是一种比较,只有在熬过更加艰难的经历后,才能体会到甜的存在。

对庞众望来说,读书虽苦,却远不及生活中的艰难。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从小学6年纪开始,庞众望每天放学后都会去捡废品卖钱,害怕母亲担心的他,还专门将捡来的废品藏到外公外婆家,等到卖出去了再把钱拿出来补贴家用。

在一家人的不断努力下,贫苦一步步离这个家庭远去,而庞众望的学习成绩依旧无比优异,是众人眼中当之无愧的“学霸”。

然而,艰难的人生似乎真的应了那句老话:“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初二那年,他的母亲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加上负担过重的工作,导致其患上了贫血,不得不入院治疗。

尽管那次入院治疗的费用不到5000块钱,但彼时的庞家才刚刚还清债务,手上根本没有半点积蓄。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庞众望的学习桌

就在家里人为此绝望不已之时,年仅十来岁的庞众望站了出来,亦如曾经母亲在其身患重病时不愿抛弃他,这一次,庞众望同样主动挑起了救治母亲的担子。

他用温柔且坚定地语气对母亲说道:“我需要你,只要有你陪在我身边,比什么都重要。”

为了替母亲筹集治病的费用,庞众望不仅挨家挨户找亲朋好友借钱,而且还向学校请了假,一边在医院照顾母亲,一边在医院附近的小饭馆打工。

深知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的庞众望,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到菜市场捡烂菜叶作为食物,顺便买一些便宜的菜给母亲补充营养。

苦难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了艰难,同时也带来了成长。

在那段万分不易的岁月里,他用稚嫩的双手在日子中写道:“既然苦难选择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给苦难,把笑容交给阳光。”

人生虽难,但庞众望始终没有放弃,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他都挺直身躯,笑着熬了过来。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庞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吴桥中学

作为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吴桥中学的“含金量”自然不言而喻,而他能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凭借自身的努力,取得超过大多数同龄人的优异成绩,其背后所付出的汗水同样令人动容。

比起庞众望耀眼的学习成绩,更加令人感动的,是他始终不变的孝心。

上高中后,由于需要住校,庞众望每个月只能回家一次,考虑到自己不能陪伴在母亲身边,他每天都会抽空写一封信,等回家的时候一次性交给外公,让其每天念一封给母亲听。

这些简短且温馨的信,洋溢着庞众望的孝心,同时也照亮了母亲孤独的生活。

除了写信给母亲之外,他还会想办法将自己每个星期40块钱的生活费省下一半,以此来减轻家人的压力。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长期的艰难生活,让庞众望的身躯越发削瘦,但他的努力却是如此地明亮,就像旭日初升的太阳,照亮了黯淡无光的家庭。

家里斑驳老旧的墙壁上,贴满了许许多多的奖状,这不仅是庞众望付出努力的见证,而且还承载着家人对他的期盼。

2017年高考,庞众望以684分的成绩,成功考上了清华大学,除此之外,他还参加了清华大学的农村专项计划,取得了60分的加分。

最终,他以总分744分的优异成绩,一举摘得了沧州市理科状元的“桂冠”。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庞众望与母亲

“十二年寒窗苦读无人问,一朝金榜题名天下知”,一时间,出身寒门家庭的庞众望被许多媒体争相报道,成为县里乃至沧州市家喻户晓的人物。

但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他声名远扬的开始。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清华校长上门,众人的不解

事实上,作为一个名噪一时的人物,庞众望之所以能够走红全网,并非完全因为其“市状元”的身份。

他的名气,更多的是来自其受到的“特殊待遇”。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正如老话说的:“人才总是格外受人重视”,即便是清华大学这样的名校也不例外。

2017年8月,清华大学的新生录取名单出来后,时任清华校长的邱勇,便迫不及待地让秘书为他取来一份。

在众多新生当中,庞众望总分高达744分的成绩,宛如鹤立鸡群般格外引人注目。

要知道,这一年清华大学在河北的理科录取分数线为843分,也就是说,即便他没有参加学校的农村专项计划,其成绩也足以考上清华。

常言道:“能考上清华的学生,都是当之无愧的学霸”,而能以超出分数线61分的成绩考入清华,无疑是“学霸中的学霸”。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邱勇

看着名单上庞众望那一骑绝尘的成绩,邱勇顿时产生了一个想法:他要去“会会”这名才子,看看究竟是怎样的家庭,才能教出如此优秀的孩子。

说做就做,邱勇当即让秘书订下车票,并联系几名老师一同前往,不久后,几人便浩浩荡荡地从北京出发,带着录取通知书一路奔向河北省沧州市。

在见到庞众望之前,邱勇曾多次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猜测。

他觉得,一个家庭能够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孩子,其父母要么是高学历人才,要么是对读书十分重视的富裕商人,甚至很有可能是书香世家。

然而,现实与他所想的却截然相反。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当兴致昂扬的邱勇抱着满怀期待来到目的地时,这位历经世间百态的清华校长,那一刻却愣在了原地。

无他,庞众望的家实在是太穷了。

年久失修的红砖房映入众人眼帘,原本橙红色的外墙,更是在雨水的长时间冲刷下变得暗淡无关。

现实与幻想的差异,让邱勇深深吸了一口气,他满怀忐忑地敲响了庞家的大门,不一会儿,衣着简朴的庞众望走了出来。

得知清华校长亲自带队上门送录取通知书,庞众望倍感惊讶,连忙邀请众人进屋。

而在踏进屋子之后,邱勇才发现:他将庞众望所经历的苦难,想得太过简单了。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事实上,与其说这间屋子是庞众望的家,倒不如说更像是一个废品回收站。

屋内的院子里堆满了各种瓶瓶罐罐和废旧纸板,很难找出一件像样的家具,甚至就连墙壁也是黑乎乎的,充满了油腻的光泽。

坑坑洼洼的地面,以及随处可见的杂物,让众人的脚步走得很慢,但庞众望却在前方大步流星地走着,对这些“苦难”视而不见。

看着庞众望一往无前的样子,邱勇不由得感到阵阵动容,而更加令他心酸的,是庞父庞母的模样。

当一行人走进屋内时,精神异常的庞父站在角落里,沉默得就像难以察觉的影子,庞母想要起身迎接众人,可残疾的身躯却让她连站起身都做不到。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父病母残,家庭潦倒”,望着眼前的一幕,邱勇瞬间红了眼眶,他拍了拍庞众望的肩膀,发自内心地对其说道:

“真想不到,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还能考出这么好的成绩,了不起,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而在惊叹之余,邱勇也不禁感到疑惑:出生在这样贫困一个家庭的庞众望,为何能够考出如此优异的成绩?

这不仅是邱勇一人的疑惑,也是许多网友为之不解的问题。

尤其是当“清华校长亲自带队上门送录取通知书”这一消息被报道出来后,很多网友都对庞众望的“逆袭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伴随着媒体的不断深入报道,这一问题的答案,最终也逐渐浮出水面。

直到这一刻,人们才发现:庞众望之所以能考上清华,并非天资聪慧那么简单。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成功的“秘诀”,真正的起跑线

不可否认,出生在一个“朝不保夕”的家庭,想要改变命运并不容易。

而庞众望之所以能从万千学子中脱颖而出,靠的并非运气。

纵观他的事迹,我们不难发现:庞众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和母亲留给他的三笔“财富”有关。

其中第一笔“财富”,就是对知识的重视。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庞众望的母亲名叫庞志琴,是一个先天性残疾的苦命女子。

由于生来行动不便,庞志琴的父母就一直没让她上学,虽然自己大字不识一个,但庞志琴却由衷地向往读书的生活。

尤其当儿子出生后,她更是暗暗在心底发誓:一定要供孩子上学,不管家里再难,也要让孩子把书读好。

“让孩子上学”的想法,贯穿了庞志琴为母的人生,起初庞众望年纪还小,家里条件不富裕,她就让上小学的侄子帮忙教儿子学习。

等到庞众望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庞志琴更是立马将其送到学校读书,哪怕后来家里因儿子爱动手术而负债累累,她也不曾让儿子放弃学业。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和许多家长不同的是,庞志琴在和儿子谈论读书的重要性时,并没有“以利诱之”,对其灌输“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的想法,而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向儿子阐述读书对人生的帮助,以及不读书的弊端。

常言道:“父母的格局,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诚然,庞志琴确实无法为儿子提供富裕的物质条件,但在精神上,她对学习的重视和远见,却深深地影响着庞众望。

得益于母亲日复一日的言传身教,庞众望才会对读书格外重视,将学习当成改变自身命运的“救命稻草”。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物质上的富裕,影响着人生的下限,而精神上的富足,却足以决定人生的上限。

庞志琴,为儿子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不屈傲骨,传递的精神

庞志琴留给儿子的第二笔“财富”,来自她对人生的态度。

更准确地说,是她在面对诸多不幸时,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乐观精神。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从先天残疾到生活拮据,庞志琴的人生似乎处处充满了苦难,但正是这样一位“一生比黄连还苦”的女子,却拥有一颗远超常人的“大心脏”。

在庞众望的记忆里,母亲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她的脸上时常洋溢着笑容,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时刻安抚着身边人的心灵。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庞志琴都很少哭泣,哪怕家里负债累累,自己拼命工作,她都不曾将压力带给儿子。

尤其是在做刺绣补贴家用的那段时间,庞志琴经常熬夜工作,家里的灯光又十分暗淡,因此她的手上全是密密麻麻的针孔。

彼时,年幼的庞众望看着母亲伤痕累累的双手,心疼不已地问道:“妈妈,你为什么要做这些东西?”

换成一些家长,或许会趁这个机会和孩子抱怨家里困难,以及自己工作的不容易,但庞志琴并没有这样做,她摸了摸儿子的脑袋,微笑着说道:

“因为这些东西可以挣钱呀,妈妈挣了钱就可以给你买好吃的,还能让你上学。”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命运将庞志琴“囚禁”于残疾的身躯里,但她却在苦难中,磨砺出了不屈的傲骨。

庞众望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并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有时候一道数学题,我得从白天做到晚上才能明白。”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不太聪明”的孩子,最终却凭借着自身的努力,考上了清华大学,而这一切,同样与其母亲的教导分不开关系。

庞志琴曾对儿子说道:“遇到事情少一点抱怨,你面对什么,就要去解决什么,因为你总要继续走下去。”

再聪慧的头脑,也会败给懒惰;再难熬的困境,也敌不过坚持。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在那寒窗苦读的12年岁月里,庞众望正是靠着母亲传递下来的乐观和不屈,打破了一个个困境,最终成功登顶“市状元”的山峰。

尤其是在走红之后,面对外界的诸多“诱惑”,他所做出的选择,更加令人感到惊讶。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拒绝资助,第三笔“财富”

伴随着“邱勇亲自上门送录取通知书”,以及媒体的不断深入报道,庞众望的故事逐渐在网上流传开来。

他的心酸往事,也因此得以被众人知晓。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许多人在对庞众望敬佩不已的同时,也产生了帮助他的想法。

彼时,庞众望和家人每天都会接到很多的来电,在电话里,不少人都表示愿意资助他上大学,甚至为其家人捐款。

然而,出乎众人意料的是,面对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庞众望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很感谢大家的好意,但我也相信,我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自力更生。”

古语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份自强自立的品质,正是庞志琴留给儿子的第三笔“财富”。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庞众望获得的证书

事实上,虽然庞志琴天生残疾,但她始终以正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管家里条件多么艰难,庞志琴都很少主要提出让别人帮助自己。

哪怕是因为两次住院迫不得已和亲友借钱,她也会信守承诺,准时将债务还清。

除了在为人处世方面恪守严己之外,她还严格要求自己必须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

据悉,虽然庞志琴平日里忙于工作,但她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陪伴儿子,关心孩子的身体和学习情况,乃至陪其一起读书。

庞志琴对儿子的爱,让庞众望从小就充满了幸福的底气,同时也让其在她身上学到了自强自立的品质。

庞众望婉拒接受资助的消息传出来后,很快就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不少网友更是敬佩不已地说道:“这或许才是我们想象中的寒门贵子。”

庞众望的“珍贵”,不仅在于他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还体现在其高尚的人格品质上。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2017年8月,在庞庄村众多村民的目送下,庞众望登上了前往北京的高铁,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

事实证明,即便是群英汇聚的清华大学,也依旧没能掩盖住庞众望的出色表现。

就读于清华精密仪器系的他,不仅其学习成绩在系里名列前茅,而且还真正做到自强自立,靠奖学金和平时打零工养活自己。

甚至,孝顺的他还时不时向家里寄钱,缓解家人的经济压力。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如今,距离庞众望考上清华大学已经过去了5年的时间,伴随着热度的散去,人们也逐渐失去有关他的消息。

那么,这个名噪一时的“寒门贵子”,现在又过得怎样了?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现状,能够选择的未来

2021年7月底,一条名为“不负众望”的新闻,将消失已久的庞众望,重新拉回人们的视野中。

据悉,在读完4年本科后,他不仅顺利毕业,而且还获得了直接攻读清华博士生的资格。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如今的庞众望,依旧在清华大学继续深造,追逐着自己的博士生学业。

时隔5年,他似乎真的实现了曾经的承诺,在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的同时,还收获了幸福满满的爱情。

令人颇感遗憾的是,庞志琴最终还是没能亲眼看到儿子穿上学士服的画面,身患重病的她,在2020年不幸去世。

但我们始终相信,庞志琴是微笑着离开的,因为她的儿子,不曾辜负其多年来的期望。

从生活贫困的寒门学子,到走红全网的清华博士生,庞众望的故事着实令人潸然泪下。

然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他的事迹,其实是两个故事。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不可否认,庞众望的人生,确实是一部励志的“逆袭史”,他的逆境乐观和自强不息,更是许多孩子学习的榜样。

这是我们在庞众望的事迹中,所看到的第一个故事,而通过他的成长经历,我们还能看到另外一个故事,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作为一个女人,庞志琴是不幸的,天生残疾和目不识丁就像两道“魔咒”,紧紧束缚着她的人生;

作为一位母亲,庞志琴的能力同样“不足”,收入有限和生活困难,让她无法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可以说,相比于许多母亲,庞志琴的“起点”低到不能再低,但正是这样一位孱弱瘦小的女子,却培养出了让许多家庭都为之羡慕的清华高材生。

她的成功,无疑给万千父母上了一堂课:

真正优质的家庭教育,并非取决于物质条件上的富有,而是在于父母是否能够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为人父母,或许我们无法为孩子提供一个超高的物质起点,但我们却能从精神上为对孩子进行优质的培养。

无论是对知识的重视、乐观向上的性格,还是贴心的陪伴,这些都不难做到。

老话说的好:“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那么你就要先做到成为那样的人。”

愿父母们都能从庞志琴母子的故事中有所感悟,掌握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

也希望孩子们都能向庞众望学习,纵使身处灰暗,依旧能够昂首挺胸仰望光明。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寒门才子庞众望的“逆袭史”,和他成功背后的文盲母亲 - 天天要闻

正如他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我们能去选择自己的未来呀。”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给老师表演,耀州区南街小学刘胡兰小组志愿服务队献爱心啦 - 天天要闻

给老师表演,耀州区南街小学刘胡兰小组志愿服务队献爱心啦

在我市耀州区有这样一支特殊的志愿服务队伍,它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他们都是学生和教师;有这样一所特殊的学校,校园里处处都有英雄故事。近日,记者走进耀州区永安路街道南街小学,探访该学校刘胡兰小组志愿服务队,在时光深处
用AI护航心灵,南财为学生心理健康注入智慧动能 - 天天要闻

用AI护航心灵,南财为学生心理健康注入智慧动能

“自从体验了VR心理训练,我现在能在课堂上大胆发言了!”南京财经大学会计专业大三学生李明坦言。曾经因社交恐惧困扰的他,如今在虚拟现实场景中反复练习沟通技巧,逐渐找回了自信。这正是该校创新构建的“AI辅助+人工守护”双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带来的改变。近年来,南京财经大学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要求...
3所“双非”强校,都是行业领域的佼佼者,你更看重谁 - 天天要闻

3所“双非”强校,都是行业领域的佼佼者,你更看重谁

高考志愿填报过程,实质上是同分数段大学之间的比较,重点是专业、城市、学校实力与高考生个人需求等方面的权衡。高考成绩处在550分--570分这个分数段,有不少很有实力的“双非”高校,武汉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燕山大学就是其中的3所,在这3所
重庆大学一本科生发表14篇SCI论文?在读博士:不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就不能叫“发表论文” - 天天要闻

重庆大学一本科生发表14篇SCI论文?在读博士:不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就不能叫“发表论文”

极目新闻记者 邓波近日,重庆大学大四学生刘某乔发表14篇SCI期刊论文的相关信息引发社会关注。重庆大学称,学校高度重视此事,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核实,若发现不当行为,将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引发争议的推文截图起因是多篇官方账号推文发布了2023—2024学年度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重庆代表名录,重庆大学化学工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