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性基本清零。”在飞灵汽车工程师社群中,有不少工程师反映近期部门基本人手紧张,一家新造车企业人士更是表示整个部门只剩下了2个人在坚持上班。“天选打工人。”其自嘲说。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的运转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不仅仅是这两家企业,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中,不少车企都遭遇了疫情带来的冲击波。
以垂直供应链为特色的比亚迪,在这两年的零部件短缺情况下,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模式也受到推崇。但是在近期,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廉玉波在深圳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2022中小企业工商论坛上说,这几天由于不少工人感染新冠,严重影响了生产,比亚迪每天生产的汽车要减少2000—3000辆。
而在12月初,另一家北方的自主品牌某车企在放开之后,由于当地城市感染率较高,当时员工中1/4发烧感染请假,1/4发烧退烧了已经复工,1/4感染了症状轻微坚持上班,1/4还未感染。而从车企整体来看,在当地的开工率在60%。而另一份在网上流传的来自调研公司的资料显示,该公司因病未到岗的工人大概占比为50%。目前暂不清楚这家公司的恢复情况。
由于各个公司目前都处于疫情的冲击波下,整个产业链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不管是供应链还是消费者需求的信心肯定都有一个恢复的过程。所以我认为明年上半年在供需两端的压力都会比较大,但需求的压力肯定会更大一些。”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近期在与明镜pro交流时判断,2023年的新能源市场,在上半年的挑战会“非常大”。
那么,目前汽车行业受到的冲击究竟有多大,产业链是否还在平稳地运行,对于2023年汽车行业中的从业者又是如何判断的?汽车工程师社区飞灵汽车在近期做了一次线上调查,在超过1000个有效样本中,全景式地展现了目前汽车行业在疫情放开初期所遭受到冲击力度,同时也部分呈现了从业人员的心态变化。
此次调查数据来自整车企业(占比43%),零部件企业(占比48%)以及汽车销售服务行业(占比8%)。显示,目前汽车行业中阳后康复的人群比例为32%,而正处于感染期中的比例为33%,由此已经阳了的比例为65%。而目前没有感染的比例为35%,这部分人目前作为“天选打工人”是企业运营的主力。“找人办事都找不到,不少人都阳或者还在康复中。”有一家合资车企的内部员工表示。
在不少公司中,由于感染率短时间暴增,员工的到岗率非常低。飞灵的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到岗率在100%的公司占比仅有3%,而到岗率在50%—90%的企业占比为36%,到岗率低于50%的比例最大,达到了48%。此外,有11%的人表示其所在的单位到岗率已经在10%以下,运转难度非常大。由此也带来了企业经营上的波动,一些企业受到严重的冲击,但个别企业在零部件风波中反而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调查数据显示,仅有8%的从业人士表示,其所在单位生产经营没有受到冲击。43%的受调查者认为公司受到了冲击,但冲击带来的经营下降幅度在20%以内,而有38%的受调查者表示公司受损严重,下降幅度超过了30%。另外,约8%的受调查者表示,公司受损严重目前几乎瘫痪了。由于公司经营受到了冲击,这也带来了员工的收入上的波动。在这次调研中,不少从业者表示自己收入也处于波动中。
其中,受损幅度在15%以内的占比为31,而影响较大受损幅度在30%以内的约为18%。没有影响,目前正常的占比最高,为46%。意外的是,有3%左右的受调查者表示其今年收入不仅没有受到影响,甚至还增加了。这使得不少人羡慕嫉妒,也有猜测这些从业者所属的公司。“是不是芯片或者电池的?”有人猜测。
今年汽车行业因为疫情导致的“城市静默”和封闭式管理,多次陷入供应链断裂边缘,而此次放开之后,短期的冲击更加巨大。在阐述对目前供应链情况的时候,有从业者表示目前供应链基本没有处于正常之中,认为供应链严重冲击或者处于瘫痪状态下的受调查人数占比为9%,而认为受到较大冲击但表示仍在运行的为90%。另外,还有1%的受调查者表示其所在单位并未受到影响,有序地运行。
在遭受这种冲击之下,不少车企对明年的市场还是表达了担忧。“我们希望二季度5月份能够逐步地恢复回来,这是我们初步的判断。”李斌说。
在调查中,15%的人士认为目前的疫情看起来是一波接着一波,需要做好长期的准备,而李斌一样认为明年下半年会有起色的占比为39%。另外,44%的受调查人士认为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还处于恢复之中,需要看整个大环境的变化来判断,特别是应该关注消费者的收入和消费信心恢复情况。“明年上半年在供需两端的压力都会比较大,但需求的压力肯定会更大一些。”李斌说。
“单品件可以相互调配,每个产品都是有备用供应商,只要提前做好再库,就可以调整货源。感冒又不是瘫痪,行为人有能力站起来去上班
,不上班喝西北风吗?目前影响销量最大因素是经济低迷,老百姓赚钱少了,谁还会执着于买车呢。”有飞灵汽车工程师对此表示。
持续三年的疫情对汽车行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而与此同时整个行业又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两个问题的夹杂下,整个汽车生态和格局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消费端来看,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价值衡量、喜爱判断都有与之前不同的巨大差异。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加之最近的冲击波,不少从业中对行业的判断都有了变化。
就企业内部来看,在此次调研中有13%的人士认为企业在今年遭遇了多重冲击,转型不力也持续亏损,认为企业未来生存机会渺茫。而40%的人士认为,所在企业遭遇了巨大挑战,企业也处于亏损之中,但是一直在努力寻找方向,认为可以通过努力完成转型。30%的人士表示今年基本和去年持平,虽然经营上不咸不淡,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已经算是不错了。还有15%的人士表示企业今年“红红火火”。
而由此也产生对2023年不同的两极化的看法。8%—10%的人士对明年持负面态度,认为企业活不下去了,行业前景悲观。而持有积极和中性态度的人士占比分别是32%和55%。积极态度的人认为在经历了短期冲击之后,2023年汽车业将进入一个更好的未来。那么,你对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判断是什么,欢迎留言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