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最大的悲哀,就是一直没有被人认可过。
内燃机销量仍然在持续下滑,全新能源正在蚕食内燃机市场,即便是对于体量巨大的汽油机来说,其前景也存在种种不确定性,更别说从来没有被人接受过的汽油机。
其实,我们不应该将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并且区别对待,因为在成熟的市场中,汽油和柴油,都是非常优秀的动力来源。
比如说欧洲、美国,这些市场的汽油机和柴油机销量都非常平衡。
之所以平衡,是因为柴油和汽油属性的问题,让他们拥有各自的优缺点,比如说汽油机,拥有更平顺、更安静的特点,而柴油机则拥有动力强、经济性能更加出色两个特点。
这些特点注定了在市场中,他们拥有不同的客群。
中国乘用车市场中,其实早期柴油机还是有市场的,比如说路虎就曾经进口一批柴油机,大众也量产过柴油版本。
但最后都退出市场了。
原因非常复杂,的确当年的燃油供应量分配不均匀,存在过加油站无柴油供应的尴尬情况,同时早期油品提炼问题,给用户造成了一些困扰。
因为相比于汽油机点燃的方式,柴油机的压燃的确对油品要求更高。
但这些年来看,国内柴油供应非常充足,且提炼水平提升,在满足乘用车用户出行这件事儿上并不困难,但市场仍然不接受柴油。
当下不接受柴油机,最大的问题,是从企业源头就已经不推行柴油机。
柴油作为战略能源,是农用车、重型机械、重型卡车的基本口粮,石油提炼出来的汽油、柴油应该合理分配,将柴油分配给重型机械,将汽油分配给乘用车,保证消化、供应上的平衡,是调控的一种手段。
另一方面,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柴油机的确更加被动一些。
柴油机虽然热效率更高,但因为燃烧不充分,很大一部分柴油机存在尾气不达标的问题,所以想要排放更好一些,必须要添加尿素,这无疑让用车更加复杂。
最为关键的是,中国乘用车消费者在这么多年的引导消费下,根本没有消费柴油车的意识。
即便柴油机拥有油耗更低、动力更强两个特点,但在小排量涡轮增压时代,1.5T发动机可以做到200匹马力的时代,柴油机的动力优势也不复存在。
最为关键的是,如今在市场中根本找不到柴油机,除了重型机械主推柴油机之外,乘用车市场中的柴油机露出量,少得可怜。
在全新的新能源市场中,柴油机更是不可能有任何的发展空间,中国消费者也将会永久无缘柴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