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幡动,到底是风在动,还是幡在动?你看慧能法师是怎么解释的

2022年11月28日22:22:03 佛学 1892

公元667年,正月初八,六祖慧能结束隐遁生活,来到广州“法性寺”,迎面撞上一场激烈的“辩法大赛”。

这“法性寺”主持印宗法师,这日正坐堂讲解《涅槃经》,讲着讲着,狂风入室,一旁的经幡,也就是旗子,被风吹起飘摇。法师座下的和尚们,本来听讲听得犯困,一个个神思飘忽,巡游八荒,这一个意外,一群人忽然来劲了,高声争论是这幡子自动,还是风吹幡动,人群很快分为两头,各引所知所学,争得不可开交,却谁也不能说服谁。讲经大会搞成这样,明知这些和尚借题发挥,印宗法师也很无奈啊,弟子不成器,老师表示很无辜。

风吹幡动,到底是风在动,还是幡在动?你看慧能法师是怎么解释的 - 天天要闻

六祖慧能于门外听了许久,终于一步踏入门内,大声喝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和尚心动”,一语双关,如当头棒喝,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看着这个灰头土脸,农夫打扮的人。印宗法师听得慧能大喝,浑身一个激灵,脑中灵光一闪,却又转瞬即逝,无处寻迹,随即生出一个念头,来人不寻常,一定要留住他。嘿嘿,哪有不成器的弟子,只有没本事的老师。

寺中后院,两人对坐深谈,几个回合下来,印宗法师越发心惊,来人深不可测,而又句句切中奥义,难道竟是传闻中隐遁南来的六祖?慧能微笑,并不隐瞒,随即将随身行囊中祖师衣钵取出展示。印宗法师看后惟有拜服,当下即请六祖登堂传法,慧能一笑,说你看,我还没受戒呢。

风吹幡动,到底是风在动,还是幡在动?你看慧能法师是怎么解释的 - 天天要闻

正月十五,印宗法师为慧能落发。二月初八,智光律师为慧能受戒,广州一城震动。之后,六祖慧能就在法性寺开禅,开启了他半生传法的历程。这就是六祖慧能受传衣钵后出山的故事,同时也是一段著名的“公案”。

风动,幡动,和尚心动,这都说了个啥嘛,难道说,心不动风幡就不动了?这是不是胡说八道啊?

天下的道理,总是相通的,明代王阳明也有过一段类似的故事,说过类似的话。王阳明与友人游山,友人说你总说“心外无物”,你看这花树,深山中自开自落,与心何干,与你我何干?王阳明捻须微笑,回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风吹幡动,到底是风在动,还是幡在动?你看慧能法师是怎么解释的 - 天天要闻

王阳明话说得比慧能清楚,却也更加让人迷惑了,你不看花,花便没有,你去看了花就有了,这也太唯心,太那啥了吧?

其实,无论六祖慧能还是王阳明,两个故事两段话,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即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

客观的世界,当然不会因我们的主观意志而改变,但是,客观的世界与我们通过观察,映射在我们心中的世界,是两个不同的存在。我们认识中的世界,并不完全是客观的世界,实际上是客观存在与我们的主观判断,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吹幡动,到底是风在动,还是幡在动?你看慧能法师是怎么解释的 - 天天要闻

好比说,“盲人摸象”的故事,盲人因无法看到大象全貌,每个人都根据自己摸到的一部分,作出旁观者啼笑皆非,他们自己却深信不疑的判断。我们每个人,都因自身的学识,情感,欲望,经历等等限制,蒙蔽,影响,很难看到事物的本来面貌。比方说一片树叶初生,有人看到生机盎然,有人看到孤寂死亡,有人只看到一片树叶,有人却看到生生不息,这是什么呢,这就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分别。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却因看的人不同,而有了不同。

那么,为什么世界会因看的人不同而变化?因为看的人不同,因为人与人的“心”不同。就好比同样面对疫情,这个世界几乎没有两个人的看法,想法是一样的,对吧。

王阳明的“看花”,说的是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六祖慧能的当头棒喝,却是一语双关,既是斥责和尚们不专心,借题发挥搞事情,同时也一语道破玄机,跳出“风动幡动”的争论,直指问题核心,本质,即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