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父母支持985高校的女儿退学当尼姑,14年过去她后悔了吗

2022年10月01日00:10:58 佛学 1343

2008年,父母支持985高校的女儿退学当尼姑,14年过去她后悔了吗 - 天天要闻


一位19岁的985在校美女高材生,于一次天台寺之行后,毅然选择了出家为尼。


身边人得知此事,都震惊不已:大好的青春就这么白白浪费,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好的事了?


她没有过多的解释,青灯古佛,静心修行。


如今,14年过去了,她依旧面带笑容,吃斋念佛,不愿还俗。


她就是被称为“最美尼姑”的比丘尼——释正孝同。


2008年,父母支持985高校的女儿退学当尼姑,14年过去她后悔了吗 - 天天要闻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决定常伴青灯?又是什么原因,让她坚守14年,仍不愿意还俗?


2008年,父母支持985高校的女儿退学当尼姑,14年过去她后悔了吗 - 天天要闻

耳濡目染,与佛结缘


释正孝同,原名释正孝,1989年出生于河南乡下,家境普通。母亲是位佛法爱好者,就像有的人喜欢哲学、历史学、励志类书籍,她母亲喜欢的是佛经。


小时候,释正孝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听母亲念经,她捧着一张乖巧的小脸,静静地听,一句句不懂的佛经,像一首首儿歌,在她心里泛起点点涟漪。长大后,她已不再满足于听,而是拿起书,和母亲一起阅读,书里没有才子佳人的缠绵,却有世间大慈大悲,每每读之,她总似有所悟,随之夜以继日。


每晚睡觉前,释正孝都要在佛音的陪伴下入睡,在寂静、漫长的夜里,佛经是她最贴心的朋友。


这样的经历,为她以后人生的重大转折,埋下了伏笔。


释正孝很有灵性。


初中时,由于没有城市户口,昂贵的借读费成了问题,释正孝便考虑转学,来到了铁路中学。初中转学,很多人觉得:肯定是在原来的学校混不下去才转的。


可现实却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释正孝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被当地重点高中——安阳实验高中录取,让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2008年,父母支持985高校的女儿退学当尼姑,14年过去她后悔了吗 - 天天要闻


上了高中,她倍加努力,别人还在睡梦中时,释正孝早已起床晨读,课间除了上厕所,就留在座位上刷题。天道酬勤,释正孝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除了学习,释正孝待人和善,深得同学们喜爱。此外,她还有着同龄人没有的冷静和淡然。很多老师曾预言:这孩子机敏聪慧,未来必定不同一般。


优秀的“种子”一旦落下,开花结果就成了必然。最终,释正孝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985重点大学——山东大学


2008年,父母支持985高校的女儿退学当尼姑,14年过去她后悔了吗 - 天天要闻

一次出行,坚定信念


有一年假期,父亲问释正孝想去哪里玩,父亲本以为会是游乐场、公园等,却没想到,释正孝回应:“湖北红安的天台寺,”她一脸认真地说道。


父亲起初很惊讶,随后就想通了,这孩子受她母亲的影响,也爱上了佛经,爱上了寺庙。


天台寺,千年古刹,清幽古雅、梵音绕梁,释正孝一入古寺,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平静。


2008年,父母支持985高校的女儿退学当尼姑,14年过去她后悔了吗 - 天天要闻


红尘多琐事,古寺百年幽。释正孝喜欢上了这里,她抚摸着古寺厚实的墙体,听着树叶沙沙的声响,内心有一种声音呼之欲出。


当父亲提出可以回去了,她犹犹豫豫地说:“再待几天吧?”


之后,释正孝就和其他僧人一样,暮鼓晨钟,跪坐蒲团,挺直腰板,双手合十,打坐诵经。


没事的时候,她就缓行入山,发呆冥想,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假期就要结束,父母一遍一遍地催促,直到下了最后通牒,释正孝才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下次再来,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离开天台寺,释正孝的生活全都乱了。


生活上,她几度失眠,脑海中全都是佛经和梵音。


学习上,她和同学一起学习嬉戏,总会莫名的忧伤:“这是她想要的吗?”尽管大学生活多姿多彩,可她却提不起一点兴趣,感觉自己不属于这里。


最神奇的是,有天晚上,释正孝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里,她是佛祖的小童子,手里还有一颗蛋。


大多数人会认为只是一个梦罢了,梦醒了,一切都恢复如常。可释正孝当真了,她觉得那是她与佛的缘分,是佛在指引她前行。


于是,释正孝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削发为尼,与青灯古佛相伴。


2008年,父母支持985高校的女儿退学当尼姑,14年过去她后悔了吗 - 天天要闻

前行受阻,不改初心


想要出家,释正孝还要得到父母的同意。


佛教戒律指出:“出家受十戒之时,必须身无十六种遮难”,“父母不允”是十六种之一。


也就是说:父母如果不同意孩子出家,尽管勉强出家,也不得受戒。


释正孝把想法告诉了父母,母亲并未阻拦,而是一句肯定:“凡事遵循自己的内心。”


短短九个字,让释正孝心里的石头落下了一半。


反观父亲,他并不痴迷佛法,一直在劝说女儿,什么美好青春,什么大好前程。可是这一切,释正孝放下了,正如母亲所说,人活一生,活的就是一个遵循内心。


2008年,父母支持985高校的女儿退学当尼姑,14年过去她后悔了吗 - 天天要闻


父亲看到释正孝的坚定,便妥协选择了支持。


剃度仪式上,当他看到女儿长发一点点飘落,女儿往事种种,人间喜乐都在眼前闪过,父亲还是没忍住,几度落泪。


2008年,父母支持985高校的女儿退学当尼姑,14年过去她后悔了吗 - 天天要闻


而释正孝伸手摸了摸自己光溜溜的脑袋,些许不适,没多久就恢复了平静。


这一刻,红尘再无释正孝,佛家有了释正孝同。


释正孝同出家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亲朋好友,有人询问:“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咱们一起想办法。”


也有人谴责释正孝同的母亲:“你们孩子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明明有着大好的青春,光明的前途,却选择出家为尼,很多人表示无法理解。


面对各种猜测和指责,释正孝同父母每次都会平淡地说一句:“孩子喜欢就好。毕竟没有什么比看到孩子快乐幸福更重要的了”。


2008年,父母支持985高校的女儿退学当尼姑,14年过去她后悔了吗 - 天天要闻

“最美尼姑”,山上修行


释正孝同正式开启了修行生活。山上修行,不是我们想的那样,每天在寺庙收点香火钱,打扫打扫卫生就好了。


修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艰苦得多。


释正孝同吃得清淡。馒头,青菜,天天吃,顿顿吃,普通人都受不了,可释正孝同却吃得开心,还将自己的饭碗吃得“锃亮”。面对其他僧尼的询问,她平静地回应:“我只是将馒头把碗上的汤汁擦拭了而已。”


释正孝同穿得简朴。同一季度只穿一件僧衣,破了,就打个补丁继续穿。袜子缝缝补补,不是没有新的,而是觉得没有必要换。


释正孝同住得极其简陋。一张木板床,经书几本而已。


释正孝同每次出行两手空空,寺庙内,手机,电脑,网络的使用是有严格规定的。出门不带手机,估计很多人会觉得很怪异,可释正孝同却面带微笑,一步一台阶地爬上山顶,步履轻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丝毫不受影响。


出汗了,用手简单擦拭,每到一个地方,就停下来,双手合十,低头微躬。


2008年,父母支持985高校的女儿退学当尼姑,14年过去她后悔了吗 - 天天要闻


修行之苦,不止如此。释正孝同虽为女子,却浑身都是劲儿,挑水、砍柴这些粗重的活计,她都争着去做,就连寺院打扫卫生,她都主动去承担最苦最累的活——打扫厕所。


日复一日,释正孝同做了14年。


有人觉得这样的生活也太苦了,可她却乐在其中,并在修行的过程中找到了新的乐趣:禅乐


禅乐的学习并不容易,释正孝同曾说:“当时学琴都已经20岁了,学习条件非常艰苦,山上没有老师,都是坐着车,下山到武汉去学习,来回的路上就六七个小时。很多人不理解这种修行,选择了离开。”


而她坚持了下来。


2008年,父母支持985高校的女儿退学当尼姑,14年过去她后悔了吗 - 天天要闻


随后,释正孝同依靠聪慧的头脑,日复一日的修行,加入了广玄艺术团。这是一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特殊禅乐团队,并担任主持和主演工作。


一次寺庙活动,游客将释正孝同主持的照片发到了网上。凭借着出众的相貌,甜美的笑容,释正孝同瞬间赢得了众多网友的心,被称为“中国最美尼姑。”


2008年,父母支持985高校的女儿退学当尼姑,14年过去她后悔了吗 - 天天要闻


释正孝同走红后,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


有游客看完表演,感叹道:“我曾经得知广玄艺术团时,并未抱有多大的期望,在我看来,只要演得差不多图个乐趣就行了,但观看后,他们的表演确实令我感到震撼,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


也有人说:“来到这里以后,听到音乐我觉得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有赞美,就会有质疑。


“出家人,男女应该有所避讳,你们却一起彩排,还同台演出,是不是欠妥?”


释正孝同回应:“戒律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演出时,节目单写在黑板上,男女之间不会有什么交流,确实有需要沟通的,必须3人以上在场,目光低垂,简单地将事情说清楚。”


也有人表示:“这个世界太疯狂了,和尚尼姑也疯狂了,忘了自己的身份!”


“出家人还跳舞,拉一些民间曲子,唱基督教的歌曲,不是六根清净吗?这样还不如还俗!”


面对质疑,释正孝同曾说:“禅乐是禅者的演奏,非常包容,没有国界和宗教,世间万物,只要是善的、美的,我们都会赞美。”


就像天台寺方丈说的:“这是一种世界观,禅乐也是一种修行方式。”


2008年,父母支持985高校的女儿退学当尼姑,14年过去她后悔了吗 - 天天要闻

因梦出家,无怨无悔


如今,14年过去了,不少人都在期待那个因梦出家的女孩儿有一天幡然醒悟,可现实是,她在天台寺“混”得有声有色。


释正孝同不仅成了乐团的“台柱子”,还被大家所熟知,成为一名网红。


与外面纷繁复杂的生活相比,释正孝同更喜欢寺庙中清净祥和的生活,沉浸在佛道中,做自己热爱的事,很是惬意。


2008年,父母支持985高校的女儿退学当尼姑,14年过去她后悔了吗 - 天天要闻


她曾说:“其实,我们人生无非就是要追求一个快乐、幸福,在这里,有清新的空气,可以学习禅乐,修身养性,这样的生活简单自然,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幸福人生。”


什么是幸福人生?


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有的人喜欢追求财富,有的人喜欢平平淡淡,有的人喜欢生活多姿多彩,有的人喜欢刺激,有的人希望事业有所成……


作家毛姆曾说:我们其实都活成了别人的样子。


成功也好,财富也罢,那都是世俗人的所谓幸福,为了这样的幸福,在别人的期许下成长,顺着他人的意愿悄悄地走完余生。却始终未想过,现在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吗?


但释正孝同不一样,为了追求心中的梦,默默坚守,不曾退缩,并坦言:不后悔当初的决定,仍愿意与青灯古佛相伴。


即使,现在还有很多人依然不理解,为什么释正孝同宁愿舍弃他人可望不可及的大学、光明的未来,也要选择出家为尼,但她依旧初心不变,继续修行。


为梦想,努力一时很容易,穷尽一生逐梦,很艰难。你做好准备了吗?


-END-

作者:鸟儿

编辑:丹尼尔李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辽宁巨婴刘思琦:16岁吃饭靠人喂,每天花销过万,如今过得怎样了

他29岁财务自由37岁脑干出血,被妻子绑着,骑摩托车救了回来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