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前的男身观音菩萨
男身观音菩萨像
男身观音菩萨像
在莫高窟内,我有兴趣地看到了许多男身观世音菩萨的塑像和壁画,从而证实了我1984年在普陀山看到的“南海观世音大力士”的塑像。在那以前,我一直都认为观世音菩萨是观音娘娘,是菩萨中唯一的女性代表,却原来也是一尊伟男子菩萨。后来在书中查阅到中唐以前的观音菩萨是男身,之后按照中国百姓的愿望逐渐演变成了女身,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观音形象。这次来到莫高窟才目睹了观音菩萨的真面貌,那里壁画中的观音菩萨几乎都留着小胡子,他们身后有光环,脚踏或坐禅在莲花上。在中唐之后的壁画上就渐渐地出现了女身观音的形象。回来之后查阅了相关资料,才得知如下:
男身观音菩萨像
男身观音菩萨像
男身观音菩萨像
观音菩萨,梵文 Avalokiteśvara,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也是艺术的重要题材之一。
盛唐时期,吴道子把宗教人物画推进到了极富表现力、生动感人的境地,其代表作就是“男观音像”。在敦煌莫高窟以观音为题材的壁画,主要有“千手观音变图”、“不空绢索观音变图”、“水月观音图”、“如意轮观音变图”、“观音经变图”等。明末丁云鹏所绘的墨色观音大士像,就与传统的画法不同。图中所绘的观音菩萨,状如圣母,披衣露额,大眼小口,怀抱婴儿,坐于垫有兽皮状蒲团的石上,闭目沉思,空中有鹦鹉飞来。
“观世音”是一位印度菩萨,从记载观音身世的几部佛经都能看到观世音菩萨是大乘佛教菩萨中的男菩萨。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大约是魏晋时期,是随着魏晋时期净土宗的盛行而日益深入人心的。
男身观音菩萨像
男身观音菩萨像
男身观音菩萨像
净土宗的信仰是称名念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魏晋时期社会的动乱是造成这种信仰盛行的社会现实根源。哀鸿遍野、苦难深重的动乱社会,更促使人们信崇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在印度佛教庞大的佛菩萨王国里,中国民众很快选择了观音菩萨,原因就是因为广大民众祈望有一位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救世主。在频生的天灾人祸面前,束手无策、陷于失望甚至绝望境地的平民百姓,需要这样的救世主。
中国民众接受印度的佛菩萨却并非全部照搬,而是改造为中国菩萨。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印度的观音形象逐渐发生重大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观音入主中国初期是以“伟丈夫”男菩萨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例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的木雕,观音都是以男子汉形象出现,嘴唇上还有两撇小胡子。后来,特别是唐宋以后,观音完全变为女菩萨,而且是非常秀美妩媚的女菩萨。她的标准像是“圣观音”,亦称“正观音”、“圣观自在”,是观音各种宝相的总代表。
在所有的佛像中,唯独观音菩萨的形象千姿百态,比如: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如意轮观音、准胝观音、送子娘娘、千手千眼观音,等等,这也表明了中国百姓在种种苦难面前的各种乞求愿望。比如不生育的家庭就希望观音送给他们孩子,观音形象就成了送子娘娘;蒙受冤屈的人就希望观音有千手和千眼,看清罪孽,将坏人捉住,观音形象就成了千手千眼观音,等等。在众多的神明中,也只有观音菩萨受到中国人的爱戴,因为她是万能万贤的菩萨。
以上心得也圆了我的心愿,既了解了古代历史,又“体察”了民意。有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2010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