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正史的记载,东汉明帝(公元58一74年在位)时,楚王英是我国最早奉祀浮屠(即佛陀)的人(见《后汉书.楚王英传》),而汉末融是最早“课读佛经”的人,(见《三国志.吴书刘繇传》附传)。他们有否使用佛珠,都不可考。
佛珠已经成为中国、西藏、日本、韩国、泰国等地区,僧尼居士所携带使用的重法器,甚至成为佛教徒的一项重要标志。佛教经典记载佛珠的起源,一般以《木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启示为通说。经文中写到:‘佛告王日:“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子,如是渐次度木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由此看来,波流离王用木子制造佛珠,持念‘三宝’一佛陀、达摩、僧伽(即佛、法、僧)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这是佛教念珠的起
源。
佛教是汉代传入中国的,一说是汉哀帝(公元前6一前1年在位)时,博士弟子秦景宪从大月氏使者伊存,口受《浮屠经》,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或说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遣郎中蔡惜到天竺求佛法,以白马负经而归,是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之
始。
三国时代,吴主孙权,筑建初寺,礼待康居僧人僧会,许其翻译佛经与布道佛教,由其是江南一带,佛教开始流行。魏齐王曹芳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僧人昙摩迦罗来朝,颖川朱士行受戒出家,这是我国正式有沙门之始。上述两位来华的僧人,有否携用佛珠,也无可考。
两晋南北朝时代,异域僧侣来华的人数越来越多,最著名而影响最大的高僧是佛图澄和鸠摩罗什。佛图澄在洛阳,受后赵君主石勒、石虎的礼敬,在境内建筑佛寺八百余所;他的弟子道安,也受前秦君主苻坚的敬重;而道安的弟子慧远,结白莲社于庐山,讲论佛法,为一时朝中士大夫所宗仰。鸠摩罗什在长安,受后秦君主姚兴,尊为国师,在逍遥园召集僧睿、僧肇、道生等八百余人,从事佛经翻译、译出经书九十八部,四百二十五卷。从此,佛经流传广远了。后魏杨炫之撰的《洛阳伽蓝记》说:
“时佛法经象,盛于洛阳,外国沙门,三千余人。”这时外国来华僧侣众多,其中多数僧侣都携带着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