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三天竺

2022年06月26日08:34:02 佛学 1788

雨中三天竺 - 天天要闻

三天竺,并不在计划之内,却成了意外之喜。

那一年,我们一家同去杭州住了4天,顺便拜访我的高中同学陈占峰博士一家,和我的同门师妹杨丽娉医生一家。

有一天,师妹带着妻子去逛街,这种事情决计是不会带着我的。于是,我与陈占峰约好,一起去灵隐寺

位于西湖灵隐山麓的灵隐寺,为杭城最早的古寺,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距今已有1670多年。

灵隐寺的创建,颇具传奇色彩。印度僧人慧理从中原云游入浙,登临灵隐山时,见山中一峰似曾相识,说:"此乃天竺灵鹫山一小峰,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在飞来峰下卓锡建寺,连建五刹:灵鹫、灵隐、灵山、灵峰、灵顺。除灵隐之外,其他四寺或废或更,均已不存。

小时候,看游本昌先生演的《济公》,如痴如醉。从那时候起,就对杭州灵隐寺向往不已,总觉得以后少不得要瞻仰一番。于是,在与占峰兄骑车前往灵隐寺的路上,心情还是有一丝迫切的。

等到了灵隐寺的山门口,我却一下没了兴致。因为,那里挤满了游客,乌泱泱地全是人头,无数的人拥作一团,用力地向前挤,仿佛都想抢先别人一步,喧嚣而混乱。那种情形,与我想象中的佛门清净全然不同,我突然间没有了一丝进去的欲望。

扭头望向占峰兄,他仿佛与我一样的想法,我俩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地,离开灵隐寺山门,扭身向更深处走去。

雨中三天竺 - 天天要闻

没想到,一个绝妙的去处,恍若轻纱罩面的少女,在斜风细雨当中,轻轻地揭开面纱,笑靥生花……

那就是,三天竺

三天竺当然不是真的天竺,而是灵隐寺深处依山而上的三座千年古寺。上天竺法喜寺,中天竺法净寺,下天竺法镜寺。

从灵隐寺门口的三竺空蒙牌匾开始,沿着天竺溪向上游走,溪流潺潺,老藤古木,充满诗情画意。一路上会经过下天竺、中天竺、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最终抵达上天竺。这里四周群山环抱,竹林婆娑,是真正的佛门清净之地。

整条天竺路就是礼佛之路,幽静、古朴,路旁的古树比游人和房屋更多。我们的心,仿佛从这里逃离了纷扰,从灵隐寺门口的热闹,一下变得宁静无比。

雨中三天竺 - 天天要闻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从我们离开灵隐寺的时候,天空就飘起了小雨。我和占峰兄撑起雨伞,有一搭无一搭地说着话,幽长的林间路上,行人很少,只有雨滴打在伞上发出的“沙沙”声,仿佛还有第三个人跟我们一起聊天。

那第三个人可能就是东坡居士吧!因为这时候,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了苏东坡的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就这样一路走着……

下天竺法镜寺,创建于东晋咸和五年(330),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是杭州唯一的尼姑庵。沿佛缘步道,有错落有致的民居小店,尤见昔日天竺香市之禅意;迤逦向前,林间山谷,云影光天。

中天竺法净寺,位于天竺山之稽留峰下,景色幽美,历史上还有“稽留旭日”、“合涧沉钟”、“七星潭月” 、“永清竹浪”等为“中竺十二景”,不亚于西湖十景!位于稽留峰下的禅茶园是杭州最早种植龙井茶的产地之一,50多亩龙井茶田一直保持着绿色、纯净的原叶,口感也更甘醇、厚重。这让嗜茶的老韩心痒不已。

到了杭州,怎能不尝一尝龙井茶?

山路之上,雨越下越大,已经不适合继续前行。一眼瞅见路边有一家叫作“陈七房”的茶铺,我俩便停下来,朝老板娘讨了两杯茶,稍作休整,既是躲雨,也正好品茶。

雨水顺着山路流下,空气中也有了一丝凉意,唯独手里捧着的热茶和正浓的谈兴,使得一切在无意之中又获得了平衡。半山之上,村野竹林,云雾起伏,茶香扑鼻,记得诗僧皎然在给茶圣陆羽的诗里曾经有“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的句子,却是应景!

大约坐了一个小时,雨已经小了很多。我们付了茶钱,继续向上走去。

上天竺法喜寺,初建于晋代,据说老杭州人都喜欢来这里祈福,香火很旺。寺里还有5块钱的斋饭可以吃,素油素菜,味道相当不错。我和占峰兄的午饭,便是在这里解决的。一碗白米饭,两样素菜,感觉胜过大饭店的参翅鲍肚,吃得极是舒服,“佛见佛来拈花笑,山里重修五脏庙”。

用完斋饭,我们就静静地在寺里坐了一会,看着雨水淅沥,听着雨声滴答,远山如黛,升腾的云雾,在此起彼伏的诵经声和佛铃声中氤氲着~~~

半路上,我们还特意拐了个弯,去了一趟法云古村。那里离灵隐寺不远,以前称“道济古村”。作为杭州民宅的代表,道济古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杭州最早的民宅聚集区之一,相传古村最深处的钱源是杭州最早的县衙所在地——钱唐县

法云古村,又被称为“天外茶村”,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隐逸幽禅而闻名,藏匿在杭州灵隐景区一个风景如画的山谷中。自古就是隐士文人的隐居之地。

如今的法云古村,虽然已被改造为著名的酒店安缦法云,却依旧保留着法云古村昔日的样貌。古村中的民居,大多是黄泥、秸秆夯筑的土墙,上覆层层棕片;石砌房基墙的外围,扦插花木作篱,沿溪错落有致。

寂静的村落隐于山谷密林,钟声磬音回响,成了极好的清修之地。偶尔,会有虔诚的香客、居士、和尚从法云小径穿过、歇脚,在这片隐于市的僻静村落里倾听和感悟。

雨中三天竺 - 天天要闻

(村居门前的台阶,落英缤纷,让人不忍踏足)

占峰兄与我,静静地走在其中,世界一切的喧嚣,都似乎渐行渐远。虽然我只是过客,但徜徉其中,却仿佛早已在此生活了许久。

你看,上天总是公平的。世界再纷繁,游人再如织,总能找到一处安心之所,或者避世之处。没能游览灵隐寺,并不觉得遗憾,因为在三天竺,我已得到了全部。

兴尽晚回,有好友从丽水来,送我一套龙泉窑的茶具和几包梅峰龙井,简单叙旧之后,便匆匆而归,却让老韩颇为感动。

夜幕渐落,厨艺极好的丽娉师妹早已准备了一大桌佳肴……

不昧因与果,又重归人间烟火!

雨中三天竺 - 天天要闻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