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长久的关系,都是反人性的

2025年03月31日20:50:41 育儿 7503
任何长久的关系,都是反人性的 - 天天要闻

美国社会学家阿莉·霍克希尔德,通过研究发现:

维持关系需要反人性,去付出大量的“情绪劳动”。

从人的天性出发,人都喜欢被理解,被倾听,被赋予情绪价值。

可如果一方承担了过多的情绪劳动,而另一方却一直予取予求,那么这段感情迟早会分崩离析。

任何一段关系,都需要违背人性,才能长久维系。

1

长久的关系,要反索取

知乎上有人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一段关系会破裂?

有个高赞回答是:有来、无往,有付出、无回应。

博主赵兰说过她和朋友杨丽的故事。

两人是同学,毕业后也在同一城市工作,关系一直比较熟络。

但在这段关系里,杨丽一直是索取方。

两人一起出去吃饭,每次都是赵兰付钱,杨丽总是找各种理由开溜。

赵兰买了香水,杨丽也要先拿个小瓶子灌走一半。

对于这些,赵兰虽心有不快,但看在两人是朋友的份上,也没有过多计较。

直到前段时间,赵兰投资入股了一家火锅店。

开业当天,杨丽带着一帮朋友不请自来,美其名曰帮赵兰的新店增加人气。

点菜的时候,她们也专门挑贵的点,一点就是一大桌,搞得赵兰和合伙人都非常尴尬。

下班后,赵兰找到杨丽说了这事,没想到杨丽却完全不以为意,还直言她太计较。

此话一出,赵兰顿时怒不可遏,直接跟对方绝交,与她彻底断绝了来往。

这世上所有感情的维系,都在于互相成全,而不是一个肆无忌惮地索取,一个勉为其难地接受。

所有关系都是相互的,没有人会喜欢和索取上瘾的人做朋友。

就像有句话所说的:“我赠你三月春光,你予我四月桃花,世间真情能长存莫不因此。”

若要一段关系长存,就必须有来有往,将心比心。

只有把礼尚往来做到极致,这段关系才能经久不衰。

任何长久的关系,都是反人性的 - 天天要闻

2

长久的关系,要反消耗

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来自作家李尚龙的一段经历。

李尚龙因为职业的缘故,很少有时间打理自己的形象,穿衣服也不太讲究。

本来这个事旁人也不会说什么,但有个朋友却总是说他衣服太丑、太土,甚至当着其他人的面也不会嘴下留情。

还有一次,李尚龙花了三天三夜,写出了一份自己非常满意的剧本。

他兴奋地发给这位朋友看,但对方脱口而出的却都是贬低的话。

为此,李尚龙只觉得跟其相处非常窒息,于是渐渐不再与他联系,最终与之相忘于江湖。

第二个是媒体人意公子的故事。

意公子有一个朋友,总是能带给她舒心和愉悦。

每当有高兴的事情,意公子总愿意第一时间和对方分享;每当心烦的时候,意公子也总会找他倾诉。

为什么意公子能跟他这么交心?

原来,意公子每次找对方聊天,对方总是安静地倾听,从不反驳,从不指责。

意公子工作上有了些想法,对方也是毫不吝啬的夸赞,可以说是情绪价值拉满。

正因为有这个朋友的存在,意公子才感觉很多烦恼有了倾诉之处。

上面两个故事,其实就是人际交往中最典型的两种关系:消耗型,和滋养型。

在消耗型关系中,沟通往往是单向的,充满了批评和指责;

而在滋养型关系中,双方沟通则会出现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之所以会有这种差异,是因为消耗型关系中,人都喜欢顺着自己的本性去表达。

但在舒服的关系里,人都会克制自己的表达欲,去尊重、迎合对方的想法。

这也告诉我们:要想维持一段长久的关系,一定要少消耗,多赋予。

给予对方足够多的包容和体谅,他人才会还你一份深厚绵长的友谊。

任何长久的关系,都是反人性的 - 天天要闻

3

长久的关系,要反占有

相信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感受:

自己最好的朋友,跟别人玩得好时,你就会感觉到患得患失;朋友长时间不跟自己联系,你心里也会不好受。

之所以会如此,其实都是人内心深处的占有欲在作祟。

但一味占有,不仅不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反而会让对方觉得窒息,加速远离你。

克制自己的占有欲,保持边界感,才能让关系久处不厌。

20世纪20年代,翻译家王际真和沈从文经常在一起探讨学术,两人成为至交。

几年之后,王际真决定去美国深造。

很多舍不得王际真的人,都找到沈从文,希望他劝王际真留下来。

但沈从文却表示,自己不干涉王际真的选择。

最终王际真去了国外,并逐渐在那里站稳了脚跟,他跟沈从文也始终有着书信联系。

有人见他们感情这么要好,就建议王际真劝沈从文出国,来此谋更好的发展。

王际真直接摇头拒绝,说:我知道他是不会离开故土的。

这种互不干涉的相处模式,也使得两人保持了终身的友谊。

而现实中很多人,因为心底的占有欲,总是希望与别人亲密无间,甚至干涉对方的决定。

结果因为靠得太近,彼此的关系反而更加难以维系。

陈果曾说:“人与人,就像两个王国,各自应当保持着宽阔、自然而舒适的疆域。”

哪怕交情再深,也不要去干涉别人的事情;

哪怕再紧密,也要给彼此留出空间,相对占有,绝对自由。

如此,一段君子之交,才能细水长流。

听过一个“浆糊逻辑”的概念:

如果人与人相处,没有间隙,任意索取,不分彼此,关系就会乱成一锅粥,矛盾也将随之升级。

任何关系的维系,都需要去克服人性中的苛责与挑剔。

做到付出而不索取,体谅而不消耗,亲密而不占有。

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才会如两棵大树般,各自生长,相互滋养,彼此守望。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老了被子女疏远别着急!3个智慧方法,让孩子主动回归尽孝 - 天天要闻

老了被子女疏远别着急!3个智慧方法,让孩子主动回归尽孝

人到中年,曾经拼搏的身影渐渐收敛,膝下传来孩童的稚嫩声音慢慢变成手机微信里冷冰冰的“嗯”“知道了”,才发觉,原来家也会变得寂静。朋友聚会吃饭,总有人苦口叮嘱:“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别太操心。”“我们小时候爸妈都管得紧,如今轮到自己被落在
动不动就掉眼泪的娃,与忍着不哭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哪些区别? - 天天要闻

动不动就掉眼泪的娃,与忍着不哭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哪些区别?

很多人都觉得,哭,是一件“丢人”的事。“这孩子怎么一有事就哭?”“男孩子哭什么哭?”“这么大了还哭,羞不羞?”于是我们慢慢学会了——哭,不是好事。哭,是软弱,是不懂事,是扛不住。而那个摔倒了咬咬牙、不掉眼泪的孩子,总能收获一句:“你真懂事。
经常说4句话,孩子的学习效率远超同龄人 - 天天要闻

经常说4句话,孩子的学习效率远超同龄人

你好,我是蓁蓁,一个80后宝妈~ 家有12岁儿子,在科学养娃的路上,邀你一路前行…… 最近小区邻居李姐家搬家,我没事就过去帮忙。 李姐的女儿去年考上重点高中了,她把闺女....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藏在这4个细节里 - 天天要闻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藏在这4个细节里

(码字不易,请勿搬运,全网维权!)01要说这当父母的,谁不盼着自家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能过得好?可是这“好”字背后,学问大着呢。我年轻的时候,也琢磨过,是不是给孩子报最贵的辅导班,买最新的玩具,就是顶好的教育了?后来看着身边人、身边事多了,才
我们生孩子究竟是为什么? - 天天要闻

我们生孩子究竟是为什么?

这是一个触及生命本质的追问,在不同维度会折射出彩虹般的答案。或许我们可以像中医观察脉象般,细细触摸其中流转的层次:阴阳相推的天地道二十四节气在母亲子宫里轮回,脐带缠绕着人类三十八亿年的基因长河。当新生命叩响世界,是碳基生命最古老的诺言——以
女子先兆流产后请假,公司用一个理由把她开除…… - 天天要闻

女子先兆流产后请假,公司用一个理由把她开除……

女职工在怀孕期间,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请假,也是职工的正当权益。如果用人单位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不批准职工的请假,然后再以旷工为由将职工开除,这样的做法合理吗?“先兆流产请假,单位不批准还开除” 法院判了闫女士在北京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工作多年,并签订有劳动合同。闫女士怀孕后身体不适,经医院确诊为先兆...
和孩子的“缘分”不到2个月,女子9年内4次流产 - 天天要闻

和孩子的“缘分”不到2个月,女子9年内4次流产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来舒 李月如 产科病房里,33岁的阿俞(化名)紧紧攥着B超单,指尖在“胎心搏动正常”的字样上来回摩挲。泪水模糊了镜片,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九年间四次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