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是你生的,可我为什么要跟爸爸的姓一样不和你一样呢?”
家中有孩子的人,听到孩子问出这种问题的时候,脑子都会陷入一片空白,只能笑着说,因为这是流传下来的。
2016年,我国实行了二孩政策,鼓励家庭生更多的孩子,在这股生育热潮中,二胎家庭逐渐增多,而其中一部分家庭选择让二胎随母姓,以实现所谓的“公平”。
这种新颖的做法迅速成为一种潮流,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那么,随母姓到底值不值得提倡?它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弊端呢?
其实,除了我国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是随父姓,也有些许国家是跟随母亲姓的,但在我国,有一些传统的家庭中,有重男轻女的现象。
这是因为女儿未来嫁出去后,孩子的姓氏也会发生变化,而生了儿子后,儿子的孩子会跟随自己的姓氏,也象征着香火的得以延续。
但在很久以前母系社会的时候,由于母系为尊,很多族群都是跟随母来定的,而我们再看“姓”这个字,由一个女和生组成,可以看出在曾经女性的血亲关系为整个族的核心。
几乎都带了一个“女”字旁
但之后,氏的产生,导致部落逐渐分化,逐渐也形成了父系社会,氏的成立也是为了区别父亲所生的子女。
氏放在已婚妇女的姓后,通常在父姓前再加夫姓,作为称呼,但中华上下五千年后的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转变,尤其是年轻一代女性对此有了新的看法。
她们觉得子女只能随父姓,不能随母姓是一种强迫性的存在,基于此,有女性提出二胎三胎可以随母姓的主张。
尤其是在一些独生女家庭中,这种做法也逐渐被接受。
独生女一旦嫁人,在传统观念里就等于把香火传给了别的家庭,自家没有男丁延续香火,难免会感到丢祖上的面子。
如果二胎能随母姓,就有了情感寄托,所以有些家庭在女儿嫁出去前就会问男方是否愿意第二胎随母姓。
这个看似对双方都互利的方案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挑战,也从中有这么四大弊端暴露了出来。
第一就是孩子随母姓可能会引起男方及其家庭的不快,如果孩子随母姓,让男方家庭认为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从而引发家庭不满和矛盾,最终,可能会导致两个快要结婚的孩子最终走向分手。
第二就是可能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影响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不同的姓氏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身份认同的困扰。
而家中长辈可能会在一定偏袒于自己姓氏的那个孩子,让随母姓的孩子从小就感到不公平,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情感。
第三是可能会给孩子未来的生活带来困扰,例如,不管是孩子们在一个学校里,还是孩子不在一个学校,求学时,可能会被同学误认为你是同母异父的孩子。
还有就是家长会当父亲去开会的时候,孩子和自己的姓氏不对,不仅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还会让孩子从小就有了自卑感。
就算是长大了兄弟姐妹也理解随母姓一方的意愿,但即使进入了社会,不同姓氏的兄弟姐妹可能还会遇到一些不便。
第四则是孩子随母姓可能会给婚姻关系带来额外的压力,夫妻双方需要不断地协调和处理由此产生的各种家庭问题,如果处理不当,这些问题可能会逐渐积累。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这些潜在的风险和弊端可能会在十年内逐渐显现,严重时有可能会导致婚姻的破裂。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父母应当在子女出生前就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规划,就算真的有了孩子随母姓的情况发生。
作为父母的,还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行表达对每个孩子的爱和尊重,来减少孩子因姓氏差异导致的心理隔阂。
可以通过定期的家庭会议、亲子活动和情感交流等方式,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和理解,这样,即便子女们拥有不同的姓氏,也能在相互尊重和关爱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在浙江,早就兴起了这样的新婚——两头婚,什么是两头婚,就是男不娶女不嫁。
这不禁让人疑惑,既然你不娶你不嫁,那还算结婚吗?
其实,他们所谓的两头婚,是成家,但并不是说女方嫁出去,男方娶回来,而是选择婚后各住各家。
孩子他们会选择剩余两个,一胎还是保持随父姓,并且随父姓的孩子要男方及家庭主养,而二胎则随母姓,并且由女方及家庭主养。
而且这两个孩子没有外婆外公的一说,叫双方的长辈都是爷爷奶奶,引起很多人的不理解。
有人认为,这种家庭的基本伦理已经乱了,孩子小的时候看似都很好,但长大后就会发现很多弊端了...
参考信源及链接
光明网,《随母姓与随父姓的比例:子女随母姓情形有所增加》,2021.2.8,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926755686172852749/
人民日报,《江浙兴起两头婚:男不娶女不嫁 孩子随父姓也随母姓》,2020.12.20,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908257490094424583/
环球网,《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随父姓也随母姓,这种婚姻让网友吵翻》,2020.12.21,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908505621612626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