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骗子假冒警察诱导10岁娃转走父亲卡里28万余元 警方:寒暑假谨防孩子遭电诈

2024年01月25日20:10:43 育儿 1316

“她自称是警察,说我参与了一起诈骗案,如果不配合调查,以后就不能上大学,父母还会被拉成黑户……”近日,四川西昌市发生一起未成年人上网被诈骗案例。在诈骗分子诱导下,10岁小学生王某将父亲手机里的“国家反诈中心app”卸载,并按照对方的操作,转走了父亲银行卡里28.88万元。目前,警方已追回资金20余万元,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的案例越来越多,主要有免费皮肤“大陷阱”、红包返利“杀鱼盘”、“防沉迷”骗钱财、假明星发“假福利”等。数据显示,寒暑假是学生们被诈骗的高发期。民警提醒,寒假来临,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防诈骗教育,提高自身及孩子的反诈意识。

女骗子假冒警察诱导10岁娃转走父亲卡里28万余元 警方:寒暑假谨防孩子遭电诈 - 天天要闻

▲资料图 图据ic photo

网上遭遇女子冒充警察诈骗

10岁孩子转走父亲卡里28.88万元

“在某音上一个姐姐私信我,说她是警察;她说我参与了一起诈骗,让我配合调查……”2024年1月5日,10岁的王某刷某音短视频时,认识一名自称是警察的陌生女子,对方告知王某近日涉及一起诈骗案件,现要求王某配合调查。

该女子通过某短视频平台与王某进行视频通话,询问了其父母的工作情况,并称王某若不如实告知,以后就不能上大学,父母还会被拉成黑户。一番恐吓后,王某已相信其警察身份,并根据诈骗分子的指示,卸载掉了父亲手机里的“国家反诈中心app”。随后,诈骗分子让王某点开微信钱包,将微信零钱提现到银行卡。之后,王某按照对方的要求,点击对方发来短信里的链接,并输入验证码进行操作。对方恐吓王某不要告诉其父母,并要求王某把银行的扣款短信全部删除。

第二天,王某父亲付款时发现资金不足,经过流水查询发现银行卡一共被转走28.88万元。发现这一情况后,王某父亲立即报警,警方介入调查。目前,已追回资金20余万元,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骗子将魔爪伸向青少年

警方:寒暑假是学生遭电诈高发期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的案例越来越多,涉案金额少则几百上千元,多则几十万元。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事件,形式多样,手段隐蔽。福建南安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发布的数据和案例显示,寒暑假期间,未成年人成为电信诈骗高发多发人群。

免费皮肤“大陷阱”。宣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骗取未成年人钱财,诱导孩子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近日,四川德阳市年仅10岁的小学生汐汐在家使用其父亲手机刷视频时,为免费获得“x仔”游戏皮肤,骗子诱导汐汐将其父亲卡中的3万余元分多笔转走。

红包返利“杀鱼盘”。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聊天工具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群,随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2021年,山东青岛的初一女生小静在qq里领“福利”,偷偷拿了母亲的手机,先后扫描对方给的多个付款二维码,被骗1万余元。

“防沉迷”骗钱财。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2023年,吉林市的学生杨某某在家中用奶奶的手机玩游戏时,为破解“防沉迷系统”,便添加了视频下方的联系方式,在对方的诱导下被骗4.9万元。

假明星发“假福利”。诱骗未成年人加入粉丝群,诱导未成年人进行转账或刷单。2023年,浙江嘉兴海宁许村13岁的小李,在家里刷短视频收到一条私信,“快扫码进群给时代少年团宋亚轩打call”,之后群里的“张警官”称他泄露艺人隐私,按照对方的操作,他将母亲支付宝里的35万元转走。

民警提醒,寒假来临,未成年人接触手机的时间更多,扫码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兼职刷单、红包返利等诈骗手段比比皆是。小朋友们一定要做到“陌生链接不点、陌生人不轻信、可疑信息及时告诉父母或报警”。同时,监护人也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防网络诈骗的教育,提高自身及孩子的反诈意识。

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编辑 郭宇 责编 任志江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明天农历四月十七!3样家常美食记得做,1件暖心事儿,全家齐动手 - 天天要闻

明天农历四月十七!3样家常美食记得做,1件暖心事儿,全家齐动手

亲爱的宝子们!大家好,我是开心!农历的日子总是带着独特的韵味,明天就是农历四月十七了。在民间传统里,这一天和祈福家庭、子嗣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不同地方的习俗细节有些不一样,但核心都围绕着 "吃三样,做一事" 的美好寓意。这些传统就像一条温暖的纽带,连接着过去和
有这3种特质的孩子,注定是隐藏学霸!现在培养还不晚 - 天天要闻

有这3种特质的孩子,注定是隐藏学霸!现在培养还不晚

接娃放学时,儿子开心的说数学考了98分,其实我也挺开心的,毕竟在我看来,以我们家的智商,有这分数可以了,想当学霸是有难度的。而且,刚听到其他妈妈说:我家娃上课总走神,写作业拖拖拉拉,烦死了,估计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还好我心大,她的焦虑感染不
一碗下肚,怀孕37周女子流产!竟是家中“藏毒” - 天天要闻

一碗下肚,怀孕37周女子流产!竟是家中“藏毒”

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各类冰镇冷藏食品逐渐“火热”起来,但安全问题仍需重视,因为即便在冷藏环境下,许多嗜冷细菌仍能大量繁殖。其中一种名为李斯特菌的细菌需要格外引起警惕,因为它专爱挑孕妇和婴儿“下手”,生活中该如何避免呢?近日,一位“准妈妈”在社交平台讲述自己的遭遇:怀孕37周,因食用冷藏食品引发李斯特菌...
别再盯成绩了,你娃快没电了 - 天天要闻

别再盯成绩了,你娃快没电了

“养废了”——这个词最近在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讨论中越来越常见。是的,不是被别人说,而是你自己做的。你当初一心想让孩子好,结果,你用你的好心情,把孩子的未来给捧上了山崖。那些“养废”孩子的家长,真不是嘴巴上讲得好听,结果却不知不觉把孩子弄得很差
严防!“冰箱杀手”来了! - 天天要闻

严防!“冰箱杀手”来了!

炎炎夏日许多人的冰箱中存放着西瓜、哈密瓜、冰激凌等美食但是如果家里有老人、孕妇或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得小心“冰箱杀手”——李斯特菌李斯特菌在夏天尤为常见,许多感染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人们吃了被李斯特菌污染的冷藏即食食品,例如奶制品、熟食肉类、沙
父亲因工死亡,试管婴儿能申请抚恤金吗?法院判了 - 天天要闻

父亲因工死亡,试管婴儿能申请抚恤金吗?法院判了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5月27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事例,其中涉及一起试管婴儿享受抚恤金待遇案件。陈某与郭某婚后因不孕症就医,冷冻9枚胚胎。在胚胎移植前,陈某因工死亡,被认定为工伤。随后,郭某接受胚胎移植生下陈小某,并销毁剩余胚胎。2024年5月,陈小某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遭某社保中...
儿童针筒玩具热销,是“解压神器”还是“危险利器”?多方提醒—— - 天天要闻

儿童针筒玩具热销,是“解压神器”还是“危险利器”?多方提醒——

一个针筒、一个捏捏乐,组成了一款近期风靡校园周边文具店的儿童玩具产品,针筒看上去和医院使用的注射器几乎一样。网络视频里宣称,这款玩具玩法简单,十分解压,只需要用针筒把空气注入玩具中,形成空气泡,再去捏爆泡泡就可以。然而,这款儿童玩具却引起了家长们的不安。不少家长表示,此类玩具非常危险,存在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