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西游记》之时,还是一个懵懂少年,在翻阅《西游记》的时候只觉得这是一部荒诞不经的神魔小说。可当我们长大之后重拾原著细读,不仅能发现《西游记》蕴含了诸多人生哲理,还能解开让我们大惑不解的诸多谜团。

好比孙悟空的启蒙老师菩提祖师,他是一个身怀高深法术的大能者,以他的法术修为绝对能战胜如来佛祖,可菩提祖师为何自始至终都没有出手搭救孙悟空?
一、被压五行山
得益于天地所生,孙悟空是三界里难得一见的修炼奇才,他仅仅在方寸山待了10年,就练成了所向披靡的神通。尽管孙悟空在花果山孤军奋战,他依旧能够轻松击败哪吒三太子。就连修炼千年之久的二郎神,也要借助太上老君的偷袭以及梅山六圣的帮助,方能凭借人海战术擒住孙悟空。
逃出八卦炉之后,孙悟空暴怒之下更是势不可挡,满天诸仙竟被孙悟空一人打得闭门闭户。紧要关头,玉帝派了如来前来降服孙悟空。
如来深沉老辣,而孙悟空则是不可一世,如来只是问了几句话,孙悟空就将自己的老底一股脑儿道了出来。

如来果真非同小可,他随后绕着弯子和孙悟空玩起了赌赛,孙悟空不知是计,竟变小钻到了如来的手掌心。随着如来将肉掌猛地一翻,孙悟空立时被如来从西天门推出,继而被如来压在了五行山下。
孙悟空还想奋力挣扎,哪知如来早有准备,他掏出六字真言符咒,压了孙悟空一个严严实实,就此五百年无法动弹。
五百年的时间,让孙悟空看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遥想当年,孙悟空在水帘洞和牛魔王等人结拜为七大圣,那是何等的逍遥自在;曾几何时,孙悟空贵为天庭的齐天大圣,和满天诸仙称兄道弟,那是何等的万众瞩目刻骨铭心。而如今孙悟空只能孤单寂寞地压在山下,看着花开花落、花落花开。
对于读者们来说,我们多么希望菩提祖师能驾着祥云飞到五行山,只见他施展神通扯烂了六字真言符咒,将孙悟空从山下救了出来。
事与愿违的是,直到孙悟空皈依了佛门,认了唐僧做师父,菩提祖师依旧没有出现。

菩提祖师为何不搭救孙悟空,难道他忌惮如来佛祖么?
二、菩提祖师VS如来佛祖
细看过原著的网友会知道,根据吴承恩留在原文里的设定来看,菩提祖师的法术神通绝对在如来之上。
首先,菩提祖师精通释儒道三法,单单一个道字门就有360个傍门,这显然是如来无法媲美比肩的。
其次,如来当年降服孙悟空靠的是计谋以及法宝,否则如来为何要绞尽脑汁将孙悟空骗进手掌心,继而猛地发动偷袭,攻了孙悟空一个措手不及?
如来的五行山还不能彻底困住孙悟空,他还借用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符咒才将孙悟空压了500年之久。
因此,只要菩提祖师愿意,他完全可以飞到五行山,救孙悟空于危难之中。就算是惊动了如来佛祖,菩提祖师也可以击败如来佛祖,然后带着孙悟空全身而退。

但菩提祖师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这又该如何解读?其实,年少的我们单纯率真,哪里看得懂其中的深意,只有当我们长大之后历经了生活的磨难,方能体会菩提祖师的良苦用心。
三、长大后才懂
笔者认为,菩提祖师不出手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强中自有强中手
对于孙悟空的师承来历,不但如来不知晓,就连玉帝也孤陋寡闻,可见菩提祖师的修为的确超凡入圣。然而如来、玉帝并不能代表三界所有的高手。
好比三清的太上老君,他身为道派始祖,道派的所有法术神通均为太上老君所创。只要菩提祖师敢露头、只要菩提祖师敢出手,势必会暴露身份信息,最终被太上老君有所察觉。
菩提祖师身怀多门上天入地的大神通,他为何甘愿隐居于方寸山?无非是厌倦了三界的打打杀杀,还不如寻一个清静之地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如果菩提祖师卷入了孙悟空的纷争之中,那方寸山必然会成为焦土,这显然是菩提祖师不愿看到的。

2、孙悟空需要磨炼
孙悟空乃天地所生,是一棵好苗子,任何再艰涩难懂的法术,孙悟空都是一点就通。然而这也让孙悟空变得骄傲自大,若不让他吃点苦头,孙悟空如何知道自由的可贵、如何知道什么叫做天外有天?
如果出手将孙悟空从五行山下救出,等同于变相保护,这样反而让孙悟空日后更加肆无忌惮。与其溺爱纵容,倒不如让孙悟空历经更多的磨炼与考验,才能让孙悟空洗心革面、迷途知返。
果然如菩提祖师所预料的那样,孙悟空在五行山下反省了500年之久,又在取经路上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去除了二心,成了轰动三界的斗战胜佛。
正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