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桂林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接诊了一名9月大的宝宝,宝宝声音嘶哑、哭闹……家长告诉医生,前一天宝宝在家中趁大人不注意时,把锡纸放进嘴里,家里老人情急之下用手试图把锡纸取出,结果宝宝吓得一哭就将锡纸吸进去了。家长当即带宝宝到外院就诊,但由于病史表述不清未做特殊处理,回到家后,宝宝反复哭闹,情况一直没得到好转,于是来到了桂林市妇幼保健院。
耳鼻喉科医生了解到宝宝的病史后,为患儿做了电子喉镜检查,电子喉镜下明确可见气管内有异物。考虑异物继续在气管内随时会危及生命,必须马上手术治疗,家长便为宝宝办理住院。
因手术区狭窄,给手术取出异物增加了难度,手术留给医生操作的时间非常短,都是以秒记的,要求手术者必须有很熟练的操作。同时,患儿年龄小,新生儿及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麻醉中易发生心率变化,对呼吸抑制药耐受性差,所以手术麻醉风险也高。
耳鼻喉科和麻醉科发挥各自在儿童耳鼻喉疾病治疗和儿童麻醉上丰富的经验,为宝宝制定了相关的治疗计划,向家长详细说明了有关方案并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同意。随即,完善术前检查后,耳鼻喉科专家团队在全麻下为宝宝实施了气管镜下气管内异物取出术,手术过程顺利,将“锡纸”异物成功取出。宝宝术后情况正常,术后第二天便平安出院了。
耳鼻喉科主任秦堤表示,儿童异物卡喉的例子时不时就会发生,小朋友容易对很多东西产生兴趣,喜欢把其放在嘴里,一不注意就可能发生误食。由于儿童发育尚未完全,一旦发生气管支气管异物,很难自行咳出。如果异物卡在气管内堵塞气道,易引起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对于异物卡喉,重在预防。家长要随时警惕,让孩子树立安全意识、远离风险,让他摸不到、够不着,把住异物进口关,就有可能避免绝大多数异物卡喉的发生,杜绝卡喉窒息悲剧的上演。
今日科普
什么是气道异物
任何与气体无关的东西进入气管内都叫气道异物,它好发于学龄前儿童,临床表现主要有呼吸不畅、胸闷气短、剧烈呛咳,不过当异物存留在气管的一侧时,也可能暂时不会出现咳嗽,但此后会间断地出现咳嗽,甚至发热。
如何预防儿童发生气管异物
1.不要给孩子吃不能咀嚼的食物,3岁以内宝宝不要给花生、瓜子、蚕豆等不易咬嚼的食物;5岁以下宝宝不要吃泡泡糖和不要进食体积较小的果冻等食物。
2.教育孩子正在吃食物或口中含有东西时,不要哭、笑或玩耍。
3.告诉孩子不要将小物件含在口内玩;小儿玩具不要带有容易脱落的小零件。
4.对于刚会爬、会走的宝宝,周围不可放置小物件,以免抓到后放入口中。
5.发现孩子口内有异物,应劝说或诱导其吐出,切不可急于从其口内挖取或打骂。
6.调制孩子饮食时,应仔细小心,防止有异物掺杂
7.告诉孩子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吃瓜类时吐出瓜子,最好将瓜子取干净后再给孩子吃;吃水果时要吐出果核,切勿囫囵吞食。
发生气管异物,家长该如何处理?
如果孩子发生气道异物,家长务必保持冷静,不要试图用手把异物挖出来,可采取海姆立克法等急救措施,并将患儿送往医院到耳鼻喉科或儿科就诊。在送往医院过程中,家长要保持镇静,哄好孩子不要哭闹并减少活动,不要吃饭或喝水,以避免因异物移动引起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