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以为的苦口婆心真的只是唠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小时候黏在你身边的小宝贝,忽然变成了一句话也不愿意和你多说的小刺猬,每天对你的答复仅限于“嗯嗯,啊啊,你说什么?我的手机没电啦”,孩子的转变让我们觉得很不适应。
当你看到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一这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你深以为意,想和他分享,他却一点不以为然。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段话,这段话语气诚恳,背后的潜台词却表达出了“高人一等”。一是我和别的家长不一样,别人要的是成绩,独有我要的是未来;二是孩子你太傻,不懂事,你不知道当下用功可以换取未来的体面生活,不知道成绩和尊严是挂钩的,我要提醒你。
当妈的把人人皆知的普遍道理当做自己独有的观点来陈述,自以为是高人一等,但其中的“潜台词”确是轻贱了孩子的智商。虽然从道理上孩子无从辩驳,但凭直觉,孩子会读出另外的东西,让孩子心生厌烦。
就像“潜规则”经常是左右事情走向的暗势力一样,“潜台词”往往是最能说到人心的无声之语。虽然无声无息,甚至难以被意识到,但“潜台词”却是真正对孩子产生影响的部分。
生活有万千细节,在和孩子相处的每个细节中都有教育,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潜台词”。要不断的观察孩子,经常反思自己,从观念上提升自己。因为“潜台词”经常不是理性思考的一个结果,而是下意识的表达。
以后和孩子说话,注意要从“我告诉了你什么”转移到“孩子接收了什么”,请关注自己的潜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