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2022年10月08日20:44:25 育儿 1619

“每次吼完孩子后就后悔了,就在想,我都快30岁了,有时也不懂事,怎么可以要求一个2岁的孩子比我“更懂事”呢”


这是同事今天对我说的一句原话。


你对孩子发过脾气吗?


几乎身边的父母们,或者长辈们,都对孩子发过脾气,而且还很频繁。


因为什么对孩子发脾气?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多种多样,孩子不肯吃饭、做事磨蹭、不乖乖洗澡、不乖乖睡觉,不好好写作业,淘气地搞来搞去……


说起来似乎都是小事,但的确也都是大人们发脾气的理由。


总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天天要闻


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太多,也许这就是你,或者就是你身边的人,甚至是我,作为父母,作为长辈,谁都会有这样的时候。


相信很多人都困惑已久了,尤其是作为孩子的父母,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发火抓狂,等到结束以后又后悔不已。


总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天天要闻


关于对孩子发脾气,有的父母们觉得这很正常,看身边很多都这样;而有的父母发完脾气就后悔,自己也不想总对孩子发脾气,就是控制不住。


大人总以为孩子不懂事,觉得骂孩子几句不要紧。但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其实对孩子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我们可以一起来通过一则图片形式来看看。


总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天天要闻

总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天天要闻

总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天天要闻

总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天天要闻

总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天天要闻

总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天天要闻

总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天天要闻

总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天天要闻

总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天天要闻

总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天天要闻

总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天天要闻


在电视剧《欢乐颂》里面,樊胜美曾经无奈地说过这么一句话:


“一个人的家庭,就是一个宿命,改变不了的。”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的影响,会伴随一生,就像遗传基因一样可怕。大家细心的点就会发现,有时候大人是什么脾气,小孩子也是什么脾气。


所以我们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们都在努力地扮演好父母的角色,但我们未必就真的是非常优秀的父母;


同样,大多数孩子也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但他们未必就真的能在短时间内出类拔萃。


给自己一点的空间,也给孩子一点努力进步的时间。相信孩子会变得更好。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南京一医院68万“定制”985混血宝宝?基因优生学卷土重来? - 天天要闻

南京一医院68万“定制”985混血宝宝?基因优生学卷土重来?

描述: 南京某医院推出“精英试管婴儿”服务,号称68万元即可定制985硕士基因混血宝宝,更提供性别选择、精子“选秀”等服务,引发巨大伦理争议!这究竟是科技进步还是道德沦丧?生育权与基因优生学,我们该如何平衡?正文最近,一条消息在网上炸开了锅
鼻炎孩子——3种果子轮流吃,对付鼻炎“火力全开” - 天天要闻

鼻炎孩子——3种果子轮流吃,对付鼻炎“火力全开”

在和很多家长交谈的过程中,发现大家还是比较倾向于食疗方,这和我“药补不如食补”的治病理念也是契合的。当然了,就算要吃也得吃对。今天给大家分享三种果子,有鼻炎的孩子可以换着吃,各个证型都有侧重,大家按需取用。
突发讣告!周晴在上海去世,年仅57岁...她用优秀作品滋养孩子心灵 - 天天要闻

突发讣告!周晴在上海去世,年仅57岁...她用优秀作品滋养孩子心灵

上海市作家协会5月5日发布讣告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编审周晴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2日在上海市中山医院病逝享年57周岁据介绍,周晴,生于1968年3月,中国共产党党员,少年儿童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原上海作家协会儿委会副主任,上海市青年文联理事,第九届全国作代会代表...
七言诗 父母之春爱应有度 - 天天要闻

七言诗 父母之春爱应有度

莫让子女成全部生命意义自寻路关怀过度是束缚↗放手方能展宏图别把一切托孩孺自我价值莫荒芜子女未来需自主适度空间心不孤父母之爱应有度过犹不及终添苦给予自由和鼓舞儿女飞翔展鸿鹄莫在爱中迷双目自身梦想也追逐孩子终会寻归属父母生活应丰富父母应当心有数
孩子社交受伤的根源:父母如何用「接纳」替代「纠正」 - 天天要闻

孩子社交受伤的根源:父母如何用「接纳」替代「纠正」

在孩子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矛盾:父母拼命推动社交,孩子却在社交中频频「受伤」。这些伤害的背后,往往藏着家庭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真相——孩子对他人认同的过度渴求,本质是父母认同的缺失。通过多年观察与实践,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重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