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后,家长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孩子越大,越不好管理。在管理孩子的过程中,催促就成为了最常见的方式。
面对总是拖拖拉拉的孩子很少有家长能有好的情绪,即便是有那也仅仅是在第一次。
今天带的家里的两个宝贝去上课,时间已经很紧张,结果两个宝贝却一个比一个磨蹭。真的是急坏了我,瞬间就要情绪崩溃。最后在一片催促中吵闹声中才着急地出了门。
两个孩子自己还似乎很委屈,嘴里也念念有词:“我们已经很快了,你不要再催了。”弟弟更是直接说:“我不想去画画了”。面对两个孩子的反应,让我的内心更是面临崩溃。
在催促中,孩子的行为模式发生了变化,很容易受到影响,也使他们的行为模式发生变化,家长却还不“自知”。
一、具体对孩子会有哪些影响呢?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执行力会变得更差
催促的过程中,孩子的执行力会变得很差。形成一个坏的习惯不催不做,单纯地依赖父母的催促。形成一种错误的依赖,会影响孩子的自律和自理能力的提升。
2、 做事情缺乏动机变得盲目
每个孩子在催促过程中就会变得缺乏动机,根本不知道自己每天要做什么。被父母的催促,弄得心情和脾气都很焦躁,根本无暇思考。
3、 孩子的积极性变得很差
孩子做事情要自己喜欢做,有积极性才能做好。可是在不断地催促着,孩子的行为就会变得很消极,即便是愿意去做,也会变得不愿意去做。反而变成了对抗父母的一个方式,这种行为一旦形成,会影响孩子做事情的效率。
4、 注意力容易分散
良好的注意力是学习的基础,可是在父母的催促中,他们的注意力会受到影响。在做事情的时候,反而不能专注地去做事。注意力受到了影响,学习什么事情都会变得很困难。
孩子的行为模式,是需要循序渐进来建立的。可是一些父母的任性催促,对孩子造成了没有必要的干扰,使其行为发生了质的改变。想去做的事情也不愿意去做了,本来还想继续尝试也会放弃,在他们的心里只会造成一种想法“已经是这样了,那就让他催吧。”
根据研究发现,孩子的一些消极,多半都跟催促有关。一些性格倔强的孩子,还会在催促中变得更为任性、叛逆,最后变得破罐子破摔。
一、孩子为什么会磨蹭?
孩子为什么会磨蹭,被家长催来催去呢。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自理能力不够,由于自己能力有限,做事情别人会很慢。
第二个原因是跟性格有关,一些性格属于慢热型的孩子,通常都属于慢半拍。
这是他们正常的表现,所以家长不要总是把他们和别人比来比去。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再来决定如何做?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孩子的习惯没有养成,小孩在写作业的时候总是边写边玩,必然会浪费时间。所以整个过程就会变得很慢,效率也很低,就会形成父母眼中的磨蹭。
二、关于磨蹭的孩子家长如何用不催的方法让他们改变
在面对孩子磨磨蹭蹭的行为时,家长该如何不用催促也能让他们改变。只要家长使用的方法得当,孩子就可以避免很多错误的行为模式。
1、首先树立孩子的时间观念
有句古诗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家长要树立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明白时间是宝贵的,在游戏中体验不同时间的长短。比如玩1分钟有多长?或者5分钟游戏等。
自己感受时间,更利于时间观念的养成。让孩子自己把时间写清楚,做什么也要做好时间的预算,这样可以避免孩子拖拉磨蹭。
2、其次教会孩子做规划
父母要教会孩子去做规划,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就要做到心中有数。把需要做的事情一一地进行罗列,列举出哪些事情先做?哪些事情后做。每一次都做到心中有数,既做到了心中有目标,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改变拖拉磨蹭的行为。
3、还有就是买一些计数器
可以购买一个钟表或者是计时器,把时间变成可以看得到的东西。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就能够自己通过计时器掌控时间。方便孩子建立时间观念,也能更好地认识时间。
4、最后就是要为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
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成败,要从小注意孩子习惯的养成。生活中任何的一件小事都不能忽视,都要注重习惯的渗透。
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把每件事情都完成再去玩的习惯等。习惯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出现拖拉的行为,利于孩子自理能力、自律性的养成。
除了以上这些,父母在跟孩子表达要求时也要表达清楚,不要没有重点,口无遮拦。把自己所提的要求说清楚,孩子听得明白,也是十分关键的。
总结: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父母要我有一颗平常心,不要总是拿着孩子比来比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