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抠鼻屎吃,要不要阻止?弄清楚背后的心理动机再行动

2021年04月18日22:48:44 育儿 1978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孩子都有一个奇怪的举动,那就是对“屎尿屁”十分感兴趣,甚至还会做些很恶心的事情,比如抠完鼻屎再吃掉……

吃鼻屎这个事情可能每个孩子都经历过,甚至一些大人小时候,也做过一样的举动。

孩子总是抠鼻屎吃,要不要阻止?弄清楚背后的心理动机再行动 - 天天要闻

但对家长来说,看见孩子吃鼻屎,很难做到内心平静,心里多半会想:多脏呀,太恶心了?孩子们在想什么呢?吃鼻屎对他们来说,也许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孩子总是抠鼻屎吃,为什么?

从生理角度来讲

孩子吃鼻屎,单纯是为了把自己身体里挖出来的“宝贝”再一次储存回去。

因为鼻腔内会吸进一些灰尘,使得鼻腔不舒服,挖鼻屎时孩子的手指就会对鼻腔内末梢的神经进行刺激,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分泌多巴胺,这种爽感和孩子在室外疯跑之后气喘吁吁的感觉差不多。

就像是成年人喜欢足道、开背等,孩子的行动以及想法都很简单,就是直接接触鼻腔感觉很舒服,而鼻屎是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宝藏”。

成年人如果这样做,就会让人觉得是不是有问题,但不少成年人也会在背地里挖鼻屎然后弹走,甚至德国足球队的主教练,也和孩子一样爱吃鼻屎。

孩子总是抠鼻屎吃,要不要阻止?弄清楚背后的心理动机再行动 - 天天要闻


更多是,大人们弹走鼻屎,是因为下意识觉得这是脏东西,而孩子却觉得这就是身体的一部分。

从心理角度来讲

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很小的时候婴儿就很喜欢有孔洞的事物,比如妈妈的眼睛、爸爸的鼻子。直到自己的手被嘴巴这个大孔洞唤醒,他们就又要接着找其他的孔洞,比如耳朵眼儿、肚脐眼儿以及鼻孔。

孩子会不断重复地将手指伸进去试探结果,看看是手指厉害还是这些孔洞厉害,结果就像发现了新大陆,越探索越觉得好玩,不断向身体内部探索,丰富认知。

至于吃鼻屎,就是将一个空洞的产物放回到另一个产物,都是相通的,孩子也会顺其自然地操作一下。

孩子总是抠鼻屎吃,要不要阻止?弄清楚背后的心理动机再行动 - 天天要闻

但有个别孩子挖鼻屎,是因为鼻腔里进了更细致的灰尘,有瘙痒的感觉,加上打喷嚏打不出来,就会启动小手帮忙。

可手上也是有少数细菌的,越挖越痒,以至于挖出后也觉得不舒服,干脆就吃掉,他们认为看不见也就舒服了。

很多孩子挖完鼻屎后会观察一会,这时如果父母没有发现,孩子就会因为太懒不愿意拿纸,或者是不愿意起身洗手,直接将鼻屎吃掉,多数出现在看电视、玩玩具的过程中。

孩子并不是不会解决问题,而是解决的方式简单粗暴了一些。

更有一些多愁善感的孩子觉得鼻屎就是宝贝,要珍惜,还会拿给父母尝尝。父母也十分无奈,甚至觉得是不是孩子得了异食癖。

孩子总是抠鼻屎吃,要不要阻止?弄清楚背后的心理动机再行动 - 天天要闻

孩子抠鼻屎吃要不要阻止?

异食癖确实是吃一些奇奇怪怪的食物,但它属于一种生理上的刻板动作,不仅仅是吃鼻屎,可能会吃更多稀奇古怪的、正常人难以下咽的食物。

而且,有异食癖的孩子多数伴有体型偏瘦,挑食,脾胃不和,发育迟缓等情况,甚至会在紧张时反复吃一种食物。

所以说,孩子吃鼻屎只是短暂行为,长大后就可以缓解,不必将其与异食癖划等号。

孩子总是抠鼻屎吃,要不要阻止?弄清楚背后的心理动机再行动 - 天天要闻

可能有家长会问:这么说,就是允许孩子自由地吃鼻屎了?

并不是,因为鼻屎属于鼻腔中留存的灰尘污垢,所以也伴有细菌,病毒等,进入嘴巴相当于直接将细菌病毒带入口中,孩子可能会患口腔疾病。

因此,在生理上要保持鼻腔,手指,生长环境的整洁程度,保证病不从鼻中来,不带入口腔中。

另外,父母还需要在日常生活结合游戏,让孩子了解鼻子的构成,鼻屎的危害,或者是抠完鼻屎后优雅行为的做法。

可以给孩子阅读一些关于鼻屎的绘本书,比如《毛渣渣的小药丸》、《公主怎么挖鼻屎》等,孩子自己就会知道怎么处理鼻屎、怎么挖鼻子。

孩子总是抠鼻屎吃,要不要阻止?弄清楚背后的心理动机再行动 - 天天要闻

大一些的孩子如果该不过来,可以给他看一些用力把鼻子挖破的图片,让孩子有直观的视觉冲击,才能真正认识到挖鼻子的危害。

如果不能一下子解决孩子挖鼻子的情况,就要提示孩子不要用尖锐物品挖鼻子,或者经常剪指甲、随身携带湿纸巾,相对健康地处理鼻屎。

孩子吃鼻屎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父母不用过于焦虑,打造干净的环境、使得空气湿润,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危害就能控制到最小的范围。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 天天要闻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文|莹妈01江苏有一个女孩子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边的眼睛,结果眼睛严重过敏,压根就睁不开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点点肿但没完全瞎,还能看到一点点。妈妈哭笑不得,把视频发到网上,万万没有想到,同款的网友还真不少。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 天天要闻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人生似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临着抉择,每一次选择都影响着未来的走向。懂得何时该勇往直前、何时该急流勇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明白何时要全力以赴去争取、何时应谦逊礼让以退为进,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适可而止,并非懦弱无能的表现,而是历经世事打
亲人去世,不掉眼泪的人,多半是这三种人,确实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闻

亲人去世,不掉眼泪的人,多半是这三种人,确实如此,不信不行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有相聚的欢喜,也有离别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别,大到生死的诀别,我们口中常说的“永远相伴”,在无情的时光面前,也不过短短百年。当亲人突然离世,为何有些人不会痛哭流涕?其实,没有眼泪,并不意味着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泪的人,大多是
吴艳妮刚上大学时被孤立哭诉,妈妈反内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妈妈当你朋友 - 天天要闻

吴艳妮刚上大学时被孤立哭诉,妈妈反内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妈妈当你朋友

近日,吴艳妮妈妈熊艳的一段访谈,引发网友热议。访谈中妈妈表示:吴艳妮就像是榴莲,人们对她的看法两极分化,从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别人喜欢的能力。熊艳在访谈中回忆,女儿吴艳妮刚去北京体育大学上学的时候被孤立,整个竞技体校的女孩都不爱跟她玩,吃饭洗澡训练都没人陪,她就特别郁闷。哭着给自己打电话。熊艳开导她...
三篇小学生作文,却看得我落泪 - 天天要闻

三篇小学生作文,却看得我落泪

第一篇叫《妈妈》。孩子说:“除了妈妈,你在所有人那里都占内存,只有妈妈,连老师发群里的照片都舍不得删掉。”“占内存”——这属于像素时代的词,被孩子拿来度量爱的深浅。我们精心清理缓存、追逐流畅,妈妈却像一片永不告急的海洋,默默沉埋所有“我”的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渐引导孩子的主见” - 天天要闻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渐引导孩子的主见”

文|吴钩随笔很多家长会陷入两个极端:一个是把孩子当提线木偶,事事包办;一个是“过早放手”,什么都让孩子自己决定。可事实是——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有主见、有方向、有判断力,但不是让他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独自面对人生风浪。孩子不是你的人生附
铅中毒不容忽视,孩子咬笔杆也有隐患吗?儿科医生提醒 - 天天要闻

铅中毒不容忽视,孩子咬笔杆也有隐患吗?儿科医生提醒

近日,铅中毒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自然存在的毒性重金属元素,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最应关注的有毒化学品之一。生活中哪些物品含铅?铅中毒距离我们有多远?如何防范潜在的铅暴露风险?潮新闻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吴秀静。“爆米花、松花蛋等食品可能含有较高铅含量,长期食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