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医生:“我们怎样医人?”

2023年07月22日02:03:39 健康 14873
精神科医生:“我们怎样医人?” - 天天要闻 精神科医生:“我们怎样医人?” - 天天要闻
2:25
* 所有内容视频均从 YouTube 共享、转发和嵌入。 如有违规或错误,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推荐

别贪吃这7种蔬菜!容易得高尿酸,其中两种是老年人的“最爱” - 天天要闻

别贪吃这7种蔬菜!容易得高尿酸,其中两种是老年人的“最爱”

一提起高尿酸,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海鲜、啤酒或动物内脏。然而,有些人戒掉了肉类却仍旧控制不好尿酸水平,原因可能出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其实,某些常见蔬菜也会悄悄“助攻”高尿酸的形成,尤其是其中几种蔬菜,在老年人饮食中非常常见。表面上看是清淡健康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护士冯玲成为我省首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35年来,她服务超1万例艾滋病患者 - 天天要闻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护士冯玲成为我省首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35年来,她服务超1万例艾滋病患者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艾滋病临床指导培训中心护士冯玲(右三)带领护理团队查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雪茹 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莉通讯员 张翼飞 丁燕飞 于鑫益35年与传染病“短兵相接”,她用专业筑起生命防线;35年与偏见对抗,她用爱心融化歧视坚冰。5月12日国际护士节之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艾滋病临床指导培训中心护...
上海团队在医学顶刊连发两文,率先提出“证据污染”循证概念 - 天天要闻

上海团队在医学顶刊连发两文,率先提出“证据污染”循证概念

刘辉、徐畅团队4月23日在《英国医学杂志》(BMJ)刊发关于循证医学“证据污染”治理新策略的研究成果。院方供图近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刘辉、徐畅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刊发关于循证医学“证据污染”治理新策略的研究成果,并受邀发表同期述评文章,实现国际权威...
“鼠标手”被纳入职业病,覆盖范围能扩大吗? - 天天要闻

“鼠标手”被纳入职业病,覆盖范围能扩大吗?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下称《目录》)新增“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两个类别,将职业性腕管综合征、创伤后应激障碍纳入《目录》,直击制造业工人、医疗卫生人员、消防救援人员等群体的职业健康“
做肩粘连手术,实际做的是滑膜切除术?医疗鉴定“存在过错”,患者:医生自称北京专家 - 天天要闻

做肩粘连手术,实际做的是滑膜切除术?医疗鉴定“存在过错”,患者:医生自称北京专家

赵女士反映,此前因为胳膊疼痛到杭州江城骨科医院就诊,做完手术还是觉得不对劲,她不由得产生了怀疑。赵女士:2023年9月23号。记者:当时因为什么问题来这里?赵女士:当时因为我胳膊痛,是这里痛。当时我进了江城骨科二楼,他说是“北京专家”。他说你拍个片,那我就拍个片子。拍个片之后他说你再拍个核磁,他们带了我们...

健康分类最新资讯

《中华医藏》温病卷发布,疫病经典名方仍具指导意义 - 天天要闻

《中华医藏》温病卷发布,疫病经典名方仍具指导意义

近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主办的《中华医藏》(简称《医藏》)温病卷发布暨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召开。中医药古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与实践经验,是中医药学术传承的根基,也是推动现代中医药发展的源头活水。
上夜班的“代价”:身体在偷偷“拉警报”! - 天天要闻

上夜班的“代价”:身体在偷偷“拉警报”!

在现代社会,夜班工作已经成为许多行业的常态,医护人员、安保人员、互联网从业者等众多岗位都离不开夜班。看似只是工作时间的调整,实则暗藏对身体健康的诸多隐患。长期上夜班打乱人体生物钟,会对身体多个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接下来我们就详细盘点一下上夜班
《中华医藏》温病卷发布 疫病经典名方仍具指导意义 - 天天要闻

《中华医藏》温病卷发布 疫病经典名方仍具指导意义

近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主办的《中华医藏》(简称《医藏》)温病卷发布暨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召开。中医药古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与实践经验,是中医药学术传承的根基,也是推动现代中医药发展的源头活水。《中华医藏》项目对2289种古籍元典影印出版,目前项目已出版三批成果,整理收录了194种典籍、成书共20...
抗癌十一年,一碗养生汤的守护 - 天天要闻

抗癌十一年,一碗养生汤的守护

大家好,我是柳荆。不知不觉,我与多发性骨髓瘤三期抗争已达十一年之久。这十一年,是在病痛深渊中摸爬滚打、与死神一次次擦肩的艰难岁月。每一次治疗的剧痛,每一个被病痛折磨得无法入眠的夜晚,都让我对生命和健康有了更深的渴望。

全站最新资讯

【高清组图】云南元江河谷的“精灵舞者”——栗喉蜂虎 - 天天要闻

【高清组图】云南元江河谷的“精灵舞者”——栗喉蜂虎

在骄阳似火的元江河谷,生活着一群美丽的“精灵舞者”。它们在元江两岸的沙壁上打洞筑巢、繁育后代,它们有一个雅致的名字——栗喉蜂虎。栗喉蜂虎是一种迁徙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其羽毛色彩绚丽、飞行姿态优美,被誉为“中国最美小鸟”。
黄江迎来国字号小轮车赛事,国家级选手云集,这里有何底蕴? - 天天要闻

黄江迎来国字号小轮车赛事,国家级选手云集,这里有何底蕴?

东莞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观赏国家级的比赛盛事!2025中国自由式小轮车联赛(东莞・黄江站)于5月15日至16日,在东莞黄江小轮车训练基地开启。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积分赛,也是国内顶尖的小轮车赛事,此次比赛汇聚了包括曾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斩获自由式小轮车女子公园赛冠军邓雅文在内的近150位自由式小轮车运动员。全国...
​生益科技去年营收超200亿元,排名东莞A股企业第一 - 天天要闻

​生益科技去年营收超200亿元,排名东莞A股企业第一

截至目前,东莞A股63家上市企业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度,63家东莞A股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1273.66亿元,同比增长2.57%;净利润60.36亿元,同比减少19.81%。在研发投入方面,共有27家企业研发投入金额超过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最多。梳理发现,2024年,生益科技营业收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