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是用于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身份证明的文件。自1984年开始实施以来,身份证的使用,早已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身份证产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公民很长时间都没有身份证,要想证明自己身份时,用的是工作证,户口薄和单位介绍信,工作证、介绍信等种类繁多,没有统一的格式,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使用,容易被伪造、顶替,户口薄则携带不便,又没有照片,无法做到人证统一认证。
1984年4月6日,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颁发居民身体证若干问题请示的通知,同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自此,我国通过实施居民身份证制度,揭开居民户口证件化管理的序幕。
上个世纪80年代,民警为呼吁市民领取第 一代身份证而绘制的宣传画。
1986年,民警在街头进行身份证宣传(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第一代身份证为聚酯薄膜密封、单页卡式,15位编码,最初发放的有一大批身份证是用手工填写的。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和有效期。
一代证底卡
一代证塑封后正面
第一代身份证样张(男)
一代身份证虽然比过往的介绍信进步了许多,但也存在着制作工艺繁琐,信息辨识效率低,防伪措施弱等问题,平均制作周期需要60天左右。
一代身份证采用印刷和照相翻拍技术塑封而成,容易被伪造。针对这一问题,国家从1995年7月1日起启用新的防伪居民身份证。新证件采用全息透视塑封套防伪,使身份证难以被无损剥离,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证件伪造、变造。
2004年
内置芯片的二代身份证换发
2004年1月1日起全国开始换发二代证,民警进行群众宣传。(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003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代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扩大了证件发放范围,规定现役的人民解放军军人、人民武装警察、未满16周岁的公民,均可根据自愿申领居民身份证。
2004年3月29日起,中国内地正式全面开始为居民换发内置非接触式IC卡智能芯片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二代身份证较第一代身份证做了很多改进:表面采用防伪膜和印刷防伪技术,使用个人彩色照片,而且内置了数字芯片,采用了数字防伪措施,存有个人图像和信息,具备视读和机读两种功能,“就算有人伪造,即使能造出模样,也难以复制心脏”。
第二代身份证样张。(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013年1月1日起,一代身份证将全面停用。
据介绍,当前公安机关在身份证管理方面又有了全新的探索一一电子身份证。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化推广和社会认可度的不断提升,在不久的将来,群众通过电子身份证还可以享受更为便利的“一网通办”。
—以上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安证件识别
+ + + + + + + + + + +
中安证件识别,可识别证种多而全,除识别二代身份证正反面外、同时支持识别临时身份证、藏族、维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身份证、港澳台身份证、新加坡身份证、印尼等海外身份证外,还支持识别社保卡、居住证等常用的60余种证件,还可根据需求定制新证种,全方位满足各国、各地信息登记需求,为用户带去更多附加价值。
证件识别可智能克服实际应用中各种困难:
支持识别生僻字
中安未来证件识别,支持识别生僻字,可识别字符>9000字,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及OCR技术,识别准确率>99%,支持对身份证正反面的全部字段进行结构化识别,且支持头像检测,同时支持输出PDF格式图片,可直接保存至本地,方便调用。
临时身份证、屏拍件、复印件识别
证件识别支持私有化部署、移动端等多种应用方式,采用视频流识别模式,用户手持证件,手机扫描证件即可轻松识别信息,识别速度<1s。无论是身份证原件、临时身份证、复印件、手机相册中的身份证照片,都可以检测区分,并准确提取信息。
复杂场景身份证识别
中安证件识别,支持光斑检测,智能过滤曝光、图像分辨率低、光照不均、模糊、大角度、倾斜、透视畸变等复杂背景的影响,即使在没有边缘的浅背景下,也能准确裁切证件图像。
应用场景
中安未来身份证识别可应用于核酸检测、银行、贷款、第三方支付、保险等所有需要录入身份信息的场景中,已成功服务于中国工商银行、乌鲁木齐银行、中山农村商业银行、太平人寿、平安保险、拉卡拉、京东金融、奔驰、首发集团、中国移动、中国银行等各行业。
+ + + + +
一张薄薄的身份证,在方寸之间记录了我国社会精细化管理和便民服务的巨大提升,也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变迁,还将陪着我们继续迈向新的征程。
技术支持郑明辉 :壹叁叁柒壹陆贰壹壹贰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