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要出走,将产业链转移到越、印等地区,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 这件事仍然被议论纷纷,时不时就被提起。这背后所反映的,其实是我们作为世界制造中心,如今所面临的产业升级困惑。
意料之中的是,苹果想要离开,其实非常困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既是我们可以自豪的地方,但也是让我们陷入困境之所在。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
中国制造塞满iPhone 14
库克想要跑路,按道理来说,每一代苹果的供应链都会相应地减少“中国制造”。但是新一代的iPhone 14拆解结果却显示截然相反。
iPhone 13开始就传言进入果链的京东方,这一次终于毫无疑问地打入果链,为14供应OLED面板,蓝思科技,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继续为14供应盖板玻璃、连接器、声学器件等等。
最让人意外的是,长江存储所生产的高性能NAND芯片也被库克所采纳,苹果也第一次开始使用国产的闪存芯片。
据美媒公开报道显示,iPhone 14的全部价值,已经有25% 来自于“中国制造”。同样的数据,在两年前的iPhone 12上,只有15%。
从电池、外壳、镜头、线材等成本较低的元器件,再到芯片这样的核心部件,国内供应商不仅所占据的果链份额越来越多,所供应的零部件价值也越来越高,越来越核心。
苹果离不开中国制造
客观来看,一方面库克面临着“脱钩”的压力,想要先跑为上,另一方面,苹果又离不开国内市场,而想要在国内将生意做好,就离不开本土制造商的支持。
矛盾之下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知道苹果想要转移产业链,并且已经有了一些成果(在印生产最新的iPhone 手机,生产节奏慢慢跟上国内,将Apple Watch和MacBook 生产线转移至越等),但苹果对于国内的供应商却愈加依赖。
这一方面是因为国产制造水平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就算转移了组装基地,在越和印当地也并没有符合条件的供应商。
苹果依赖症是时候离开了
10月4日消息,近日苹果公司公布了最新版的2021会计年度前200大供应链名单,其中,大陆供应商超过50家,成为了苹果最大的供应地区。
苹果暂时离不开中国制造,但中国制造是时候开始离开“苹果”了, 尤其是那些患上了“苹果依赖症”的企业。
国内很多企业都梦想着能够打入“果链”,诚然,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果实,能够给一个普通企业带来一飞冲天的机会。但同时,这也是一颗有毒的果实,因为这会使打入果链的企业过度依赖苹果,患上“苹果依赖症”,一旦失去苹果的扶持,就会立马垮掉。
欧菲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央视也曾呼吁国内的制造企业不要患上“苹果依赖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论太依赖一个客户,或者太依赖一个供应商,都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强如苹果,也在不断对供应链进行调整,并且有意形成多样选择,迫使供应链企业竞争,以此谋求最大利益。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就更应该警惕“苹果依赖症”,毕竟苹果要抛弃你的时候,是不会留情面,甚至是招呼都不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