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首部 | 数梦工场参与撰写的《城市大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

2022年9月3日上午,由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宁波市人民政府、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主办的城市大脑建设高峰论坛在宁波成功举办。 由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牵头、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数梦工场”)参与撰写的《城市大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简称《指南》)正式发布。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已成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任务。近年来,城市大脑建设已成为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抓手。本次论坛旨在邀请智慧城市领域主管部门、权威院士及专家、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代表共聚一堂,通过主题报告、成果发布、圆桌论坛等多元化形式,共同探讨和分享城市大脑理论与技术前沿、规划与建设实践、最新标准成果。 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和数字经济发展,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论坛由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洪京一主持,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顺大、中国电子学会总部党委书记张宏图、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党委书记杨建军出席论坛并讲话。

01 重磅发布

论坛上重磅发布由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牵头、数梦工场参与撰写的《城市大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简称《指南》)。《指南》明确了城市大脑标准体系建设总体要求,构建了城市大脑标准体系总体框架, 从总体、基础设施、数据、关键支撑能力、应用服务、建设管理、安全保障七大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设内容,并给出了组织实施建议,形成了城市大脑标准化工作路线图,为未来城市大脑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指导。数梦工场依托自身在大数据领域多年的技术创新和实践沉淀, 重点 参与“数据标准”、“关键支撑能力标准”、“应用服务标准”三章内容的撰写与研讨,携手国家智库与业界同仁,以标准化助力各地城市大脑建设。

02 指南解读

数据标准

数据标准包括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数据治理与融合、数据模型与仿真、数据服务等子类标准, 作为“数据资源池”为城市大脑应用服务提供资源要素,涵盖数据全生命周期需遵循的标准。其中城市数据资源体系主要规范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中数据的体系框架、分级分类、目录编码、权限级别等技术要素;数据治理标准主要规范城市数据资源体系中数据在收集、传输、存储、加工、使用、公开等处理环节的技术要素和数据供需、一体化调度、数据质量等方面以及数据跨层级、跨区域协调共享的管理要求;数据融合标准主要规范城市数据资源在解析、关联、匹配等融合过程中的技术要素。数据模型主要规范城市物理空间模型、城市信息模型、语义本体模型等基础模型定义;数据仿真主要规范面向城市交通仿真、能耗仿真、灾害仿真等应用场景的算法模型集成、模拟推演、智能交互等技术要素; 数据服务主要规范数据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服务时所涉及的技术要素和管理要求。技术要素主要包括数据汇聚、推送、查询、填报、比对订阅、高速数据采集与传输、服务编排、跨网服务、审批下载、展示呈现等内容,管理要求主要包括服务生成、注册、挂接、维护、发布、订阅、审核等环节。为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化提供支撑。

关键支撑能力标准

关键支撑能力标准包括算力支撑、人工智能支撑、业务支撑、人机交互能力、开放能力、共性技术与支撑平台等子类标准,主要针对城市大脑建设与运营所需的城市级共性类、通用类支撑技术和功能等进行规范。其中人工智能支撑标准包括人工智能应用指南和平台架构标准,如 算法库、知识库、规则库、模型库、工具库认知模型、智能计算模型、预测预警模型、分析应用模型、评价决策模型等,为城市大脑应用服务提供能力支撑。

应用服务标准

应用服务标准由城市治理标准、民生服务标准、产业经济标准、生态宜居标准、应用融合标准、城市运行指标体系标准构成,基于城市数据资源融合和关键支撑能力,结合各应用领域的特点推动城市大脑在各领域的应用。其中城市运行指标体系标准用于规范城市大脑在保障城市健康运行上的应用,通过构建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对城市运行态势感知、预测预警、决策支持和指挥调度,挖掘城市发展内在规律,为决策者提供辅助决策,实现城市运行全过程管理,助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应用场景, 需制定城市运行指标体系框架、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分类、城市运行指标体系设计、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可视化、城市运行指标体系管理等方面的标准

数字赋能,标准引领。数梦工场积极加入ITU/DONA、全国信标委、全国信安标委、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上海数标委、浙江信标委、重庆数标委等多个国家、地方标准化组织及智库机构,牵头/参与了50+标准的撰写工作,其中正式发布的标准共30+项。未来,数梦工场将持续转化丰富实践经验为行业通识,并将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实力及标准化能力,为全国各地城市大脑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