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师红利’正带来巨大回报,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现突破创新”

2025年03月25日12:20:20 科技 2466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中国科技人才崛起正悄然改变着世界科技发展格局。“中国正从‘工程师红利’中收获巨大回报。”彭博社3月24日以此为题发文指出,中国政府重视高等教育,推动了工程师人才的培养,过去20多年里工程师数量大幅增加,庞大的人才库使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了更大的突破机会。同时,中国工程师还具有年龄结构优势,人力成本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美国科技行业面临着中国带来的结构性挑战。

彭博社称,随着中国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横空出世,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已然烟消云散。如今让投资者们津津乐道的,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如何能够挑战美国,并对其技术主导地位发起冲击。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开始带来回报。

“中国‘工程师红利’正带来巨大回报,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现突破创新” - 天天要闻

2024年10月28日,光谷机器人生态创新中心机甲机器人比赛场,一场机甲机器人比赛正在激烈进行。 视觉中国

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体系。工程师总量从2000年的521.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765.3万人,年均增速为6.3%,工程师占整体劳动力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0.71%上升到了2020年的2.23%。

“这种人才储备有助于国家拓展生产可能性边界,这是普遍的看法。”文章说,从某种程度上看,deepseek 的出现并不令人意外。规模是很重要的,仅庞大的人才库就使中国有更好的机会实现突破。

据保尔森基金会内部智库macropolo的数据,2022年,全球排名前20%的顶级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中,有47%在中国完成了本科学业,远高于美国的18%。去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制的创新指标数量方面,中国仅次于新加坡和美国,排名第三。

这也意味着中国的任何地区都可能出现创新突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就是一个例子,它并非诞生于北京的清华大学,其创始人梁文锋毕业于浙江大学,虽说也是知名学府,但绝非中国的哈佛。今年3月,又一家中国企业manus ai推出了一款能够执行股票分析和简历筛选等复杂任务的先进产品,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地位的质疑,其首席执行官肖弘毕业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知名度更低。

“中国‘工程师红利’正带来巨大回报,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现突破创新” - 天天要闻

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锋 视频截图

再看看初创企业宇树科技,其“功夫机器人”在中美类人机器人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公司创始人王兴兴研究生阶段只是就读上海的一所本地大学。换句话说,判断中国能取得怎样的成就不能只看前1%的顶尖人才。如今,来自排名较低的大学、生活在较小城市的毕业生也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

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拥有成本优势。根据开源证券汇编的数据,中国工程师中有44%的人不到30岁,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仅为20%,中国研究人员的薪资成本仅约为美国的八分之一。如今,中国本科院校录取率达到了40%,而在2000年仅为 10%。与此同时,工程学已成为研究生阶段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

文章称,在人口规模萎缩的当下,这对中国而言是个好消息,工程师群体的发展预示着一种新的增长模式。

中国的劳动力正在迅速老龄化,与东南亚相比,中国传统出口产品如智能手机和服装的工资成本已经过高。但工程师仍然年轻、成本低且数量充足。因此,他们为中国创造了新的可能性,甚至可能在生物技术、类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方面与西方一较高下。

“中国将加倍努力发展工程人才库,以寻求新的增长源。”文章最后提醒,那些看好美国科技的人需要考虑中国带来的结构性挑战:中国会像在服装和家居用品领域那样颠覆科技领域吗?

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早前注意到,今年1月在广东深圳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数量首次超过美国。

这份《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态势报告》发现,过去五年,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格局历经深刻变革,中美两国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但人才占比走势截然相反。报告显示,美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从2020年的36599人逐年下滑至2024年的31781人,在全球人才库中占比从32.8%降至27.3%。而中国顶尖科学家人数从18805人飙升至32511人,全球份额占比从16.9%跃升至近28%,跃居全球首位。

港媒指出,和这份报告的发现类似,还有不少分析结果都表明,近年来中美两国的科研实力正在发生变化。

2023年,科技部直属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论文数量首次超越美国,升至全球第一。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及被引用次数也都位居世界首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殷宗军对《南华早报》说,这一趋势并不奇怪,早在几年前就已初显迹象。“这表明,中国在顶级科学期刊上的贡献越来越接近美国。从经济到国防科技再到科学,中国近年来取得的进步是全方位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特斯拉官宣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28.55万起售 - 天天要闻

特斯拉官宣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28.55万起售

7月1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宣布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车型升级,CLTC续航升至753公里,百公里加速升至3.8秒,售价28.55万元起。特斯拉表示,7月31日(含)前下单,还可享8000元限时保险补贴、5年0息、8000元车漆选装金等购车优惠政策。...
央视新闻报道:全国加能站充电桩配置率达45% - 天天要闻

央视新闻报道:全国加能站充电桩配置率达45%

报名 | 扫描上图二维码,锁定超级沙龙重庆站席位 产品 |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需求 可高效对接 本文来源 | 中国石油石化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加油(能)站发展蓝皮书2024-2025》,数据显示,当前,传统加油站正从单一能源供给,向综合服务生态深度转型。《蓝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
韦东奕,民族的脊梁,崇尚他,国家民族更有前途和希望 - 天天要闻

韦东奕,民族的脊梁,崇尚他,国家民族更有前途和希望

最近,北大韦神韦东奕又“霸屏”了。这位北京大学助理教授、数学科学学院微分方程教研室研究员,因开通个人网络账号,两天涨粉两千万。这是什么概念?一般头部网络主播,即便有团队共同打造账号,要涨粉两千万,没有几年时间也难以达成。这说明什么?
厉害!荣耀400系列三周激活量超70万台 - 天天要闻

厉害!荣耀400系列三周激活量超70万台

上周行业消息显示荣耀400系列全球激活量已经突破100万台,还引起了行业的热议。大家都在讲这一次荣耀400系列的销量确实牛,市场认可度确实高。不过当时给出的是全球数据,并不知道国内与海外的占比。
YU7销量为何没受前段时间小米负面的影响? - 天天要闻

YU7销量为何没受前段时间小米负面的影响?

为什么前段时间小米负面不断,但是现在SU7发布之后,一样是卖爆了呢?其实我之前就说过了,这些负面不会影响到小米的销量。互联网是健忘的。之前那个小米手机发生高速车祸,很多人在说小米的自驾问题。但是实际上大家要明白,真正会去买小米这个汽车的人,他们的侧重点是什么?
华为发布新一代OceanStor Dorado 3000融合全闪存存储:最高1600块SSD、8PiB容量 - 天天要闻

华为发布新一代OceanStor Dorado 3000融合全闪存存储:最高1600块SSD、8PiB容量

快科技6月30日消息,华为今日正式发布新一代OceanStor Dorado 3000融合全闪存存储。最大支持2 TB内存、1600块SSD,提供高达8 PiB(‌1PiB=1024TB)可用容量,单系统最大可扩展到16个控制器。具有以下三大优势:全新融合:华为新一代OceanStor Dorado 3000采用原生块、文件、对象并行架构,一套存储满足多种业
千元机太有“料”,5500mAh+OIS防抖+1.5K大屏,太香了! - 天天要闻

千元机太有“料”,5500mAh+OIS防抖+1.5K大屏,太香了!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即使是千元价位的手机也能提供令人惊艳的性能表现,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低价低配"的刻板印象。Redmi Note14 Pro正是这样一款打破常规的产品,它以亲民的价格带来了旗舰级的体验,成为2025年手机市场中当之无愧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