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与在轨建造两阶段总计安排12次飞行任务,首次任务是两年前的长征5B遥一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发射任务,此次发射虽然不涉及空间站舱段部署,但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主要是验证长征5B大型运载火箭运力与可靠性。
长征5B遥一任务
剩下的11次任务则全面聚焦空间站的在轨关键技术验证与在轨建造,截至天舟五号任务,目前已经完成10次发射任务。
实际上我们只用9次发射就完成了天宫空间站三舱T字形构型建造任务,用时仅一年半。反观国际空间站,以完成希望号实验舱及其暴露实验平台部署任务计算,时间跨度长达十一年。
天舟五号眼中的天宫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规模虽大,但它能做的事情天宫照样能做:
桁架太阳翼?我们有实验舱对置布局加以实现;
气闸舱?我们做到了舱舱皆有气闸舱(两个人员气闸舱、一个世界规模最大的货物气闸舱);
暴露实验平台?梦天实验舱转位不久就实现了暴露实验平台的展开;
梦天实验舱暴露实验平台展开到位
机械臂?天和机械臂与问天机械臂早已实现双臂共舞;
看画面右侧,天和机械臂与问天机械臂级联组合在一起。
睡眠区?6个永久睡眠区尽显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即便是在轨轮换期间,我们的航天员也不需要像国际空间站那样打地铺……
问天实验舱睡眠区(上)与天和核心舱睡眠区(下)
这是天宫空间站的“体系制胜”之道,具有强大运力的天舟货运飞船在这个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空间站组合体轨道调整、燃料补加、货运支持、新技术验证等任务均由天舟承担,该飞船为天宫快速建成并投入使用立下了汗马功劳。
截至目前,空间站任务中已经发射了4艘天舟货运飞船,分别是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天舟四号、天舟五号,空间站首发货船是在原天舟一号基础上改进而来,后三艘则是同一批次,其在天舟二号基础上改动了交会对接敏感器配置方案。
天舟四号
天舟货运飞船的能力有多强?
以天舟五号为例,该飞船装载了239件(套)货物,重约5.3吨,携带2.5吨推进剂(1.4吨补加推进剂),上行物资总重约6.7吨,不仅运力居于世界现役各型货运飞船之首,载货比更是达到了0.51,同样居于世界领先水平,载货比是飞船设计发射重量与货运重量的比值,比值越大表明飞船运输效率越高。
天舟五号货物舱舱内
不仅如此,天舟五号还实践了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天舟五号对接空间站前留影
即便天舟已然如此先进,但是我们也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早在5个月前,货船系统总师就曾在央视披露,新一批次货船有天舟六号、天舟七号、天舟八号、天舟九号、天舟十号、天舟十一号,会有新的改进,运输能力会有大的提升。
近期据央视报道,改进型天舟飞船的货物舱可提升500公斤运力。
天舟货运飞船由推进舱与货物舱组成,新批次天舟的改进措施就是扩大货物舱容积。
以上一批次天舟为例,只有天舟五号携带了8个推进剂贮箱,其余飞船均为4个贮箱。
货物舱
推进舱
基于任务灵活调整贮箱数量原本就是天舟货船的功能优势,而携带8个贮箱的任务频次是比较低的,那么就可以基于4贮箱的推进舱扩容货物舱容积。
上述改进措施只是笔者的推测,具体如何改进有待后续官宣。还有一种可能的改进措施,就是精简飞船平台设备。
那么,推进剂贮箱数量的减少会不会影响空间站组合体的运行?并不会,后续进入稳定的在轨运营阶段后,空间站组合体的推进剂消耗会更加可控,同时天和核心舱配置的霍尔电推发动机也将发挥作用,该型动力配置的初衷就是为了减少对常规推进剂的依赖。另外,如果未来有大量的燃料补加需求,原8贮箱天舟可继续发挥作用。
天宫空间站电推在轨测试
目前停靠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的天舟五号与前几艘货船相比还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就是停靠空间站的时间将长达一年之久,与之对比,天舟二号与天舟三号是将近10个月,天舟四号是6个月。
货运飞船延长驻留时间也就是延长了在轨保障组合体运行的时间,而空间站进入运营期原本规划就是每年发射两艘神舟飞船、两年发射三艘天舟货运飞船,也就是每八个月发射一艘天舟,减少货运飞船发射次数每年可节省数亿资金消耗,增加密封舱货运能力的新批次天舟将更好地服务这一目标。
原计划每两年发射三艘天舟
扩大密封舱货运能力之后,接下来天舟还将有新的变化,早在该型飞船设计之初就选定了3种变体,分别是全密封型、半开放型、全开放型,后两种型号可以运送非加压货物。比如接下来天宫空间站还将部署大型扩展暴露实验平台,这些平台组件就可以通过带有开放型货舱的天舟飞船承运,停靠空间站后可由机械臂抓取安装至舱外接口。
由左至右:全密封、半密封、全开放
除此之外,天舟还可完全去掉货舱,由推进舱单独部署空间站的小型舱段。
天舟货船虽然很强,但也有运力调配不够灵活的问题,为此我们正在研发运力较小且具备下行运力的小型货运飞船,以满足空间站多样化货运需求,未来还将推进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货运型号发展,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天地往返货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