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杀人”事件:日本实验室29个人被4个机器人杀死,该由谁负责

2022年10月02日20:41:57 科技 1841

你敢相信AI人工智能竟杀死了人类吗?日本实验室29名科学家被4个机器人杀害,据说还有爆料人和线人作证,这到底是谣言还是确有其事?被杀害的那29人又该由谁来负责呢?

“AI杀人”事件:日本实验室29个人被4个机器人杀死,该由谁负责 - 天天要闻

机器人

“AI杀人”事件

都知道小日本一直受制于美国,所以不能搞什么核武器,但在研究AI人工智能机器人上,日本却一直领先于世界。

但日本人的野心有多大?研究的智能机器人是否会用于战斗,却无人知晓,毕竟就算有那也绝对是高度机密的。

所以当日本实验室的29名科学家,被4个机器人杀害这个消息被传出后,很多人还是抱着相信的态度的,当然更多的人则表示不信。

更何况爆料的还是个美国人,就在4年前,一位名叫琳达·莫尔顿·豪伊的美国女子,在洛杉矶进行的一场演讲中,提到日本实验室AI杀人事件。

“AI杀人”事件:日本实验室29个人被4个机器人杀死,该由谁负责 - 天天要闻

琳达·莫尔顿·豪伊

反正说的有鼻子有眼,据这名美国女子所说,日本的军方其实一直在秘密研究,可用于战斗的智能化AI机器人

甚至已经成功研制出了4台,就存放在秘密的实验基地中,结果有一天这4个机器人突然暴走,就跟中了魔一般,疯狂的残杀在场的科学家们,最终导致29名日本科学家被残忍杀害。

事后第一时间基地便响起了警报,日本军方当即封锁了现场,机器人再说是人类打造的,尽管拥有了钢盔铠甲,但毕竟没有人类的智商。

“AI杀人”事件:日本实验室29个人被4个机器人杀死,该由谁负责 - 天天要闻

可用于战斗的智能化AI机器人

很快4个机器人就被日本军方制服了,为了防止意外再次发生,他们将其中的两个机器人,强制停止了其行动

有一个因为“表现”的太过凶残,被直接拉去分解销毁,而最后一个机器人却表现的十分诡异,正当科学家们决定对其进行销毁时,这个机器人却神奇般的实现了自我复原

如果这只是程序出了问题导致的意外,那还好,但如果真的是机器人的自主行为,那就十分可怕了,那也就意味着,这个机器人很可能已经不再受人类控制。

“AI杀人”事件:日本实验室29个人被4个机器人杀死,该由谁负责 - 天天要闻

AI机器人

然而这件事怎么听都觉得不可思议,AI杀人这真的可能吗?爆料的这个美国女子又是谁呢?她的话的可信度又有多少呢?

后来有人就扒了这个美国女子的信息,发现由她创立的网站上,发布的视频内容和消息,都是关于“外星生命”和UFO的。

可以说一个研究外星生物的爱好者,她还自称曾多次获得有关,“外星生命”研究的奖项,并参加过很多关于此内容的演讲。

但这个行为本身就值得怀疑,因为她所说的参加的这个会那个会,都是一些没有任何官方机构背书的民间组织。

“AI杀人”事件:日本实验室29个人被4个机器人杀死,该由谁负责 - 天天要闻

人工智能

所以该女子的言论有多少可信度,也就要打个问号了,而且豪伊口中的线人也值得怀疑,据她所说这则消息,是从一名退伍的海军陆战队的,一名线人口中得知的。

但这名所谓的线人,也并没有亲眼目睹AI杀人,也是从别人口中听到的,当有人问及这名线人的名字,以及秘密基地的大概范围时,豪伊含糊其辞表示不方便透露

而这件事无论真假,都不得不让人担忧一个问题,AI智能机器人真的会杀人吗?如果日本实验室这件事是真的,那么惨死的29名科学家又该由谁负责呢?

“AI杀人”事件:日本实验室29个人被4个机器人杀死,该由谁负责 - 天天要闻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失控杀了人该由谁负责?

日本实验室29名科学家遭4个机器人杀害,如果这件事属实,又该由谁来负这个责任呢?首先AI个体是否是人类,就是个十分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已经有国家承认了机器人的合法身份,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身份指的并不是拥有,同人类一样的身份。

关于AI杀了人该如何追责,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相关的立法,曾经霍金就表达过对人工智能的担忧

他认为要是有一天,让机器人拥有了人类的智慧和思维,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那将是十分可怕的。

“AI杀人”事件:日本实验室29个人被4个机器人杀死,该由谁负责 - 天天要闻

人工智能

如今随着人类的发展科技的进步,AI人工智能已经遍布我们身边,比如我们常见的家用扫地机器人,饭店里的机器人“送餐员”,还有这次北京冬奥会上,食堂里的机器人“厨师”等。

它们都属于AI人工智能的一种,在很多时候也确实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比如各大银行里出现的机器人助手,在人工繁忙的时候,就能帮助解决客户的问题。

然而当有一天,这些机器人突然发疯的杀了人,那么死者的家属又该找谁说理去呢?人类社会中的法律,是只针对人类的行为规范而设立的。

也就是说只约束和服务于人类,如果按照现在的法律规定,机器人并不算是真正的“人”,而只是一件“物品”。

“AI杀人”事件:日本实验室29个人被4个机器人杀死,该由谁负责 - 天天要闻

机器人

如果是这个逻辑的话,“物品”犯了错甚至导致了命案的发生,首先要找的,就是发明和制造出这个物品的“人”,也就是开发者和生产商

这就好比你家的宠物狗,咬伤了人或者咬死了对方的宠物,那对方首先要找的第一责任人,肯定是饲养这只宠物狗的你。

当然人工智能杀人的情况还不同,这其中主要涉及到了两个问题,那就是AI智能机器人,到底属于是哪种杀?第一种是AI主观杀人导致人类死亡

“AI杀人”事件:日本实验室29个人被4个机器人杀死,该由谁负责 - 天天要闻

战场上的机器人

第二种就是AI主体不愿杀人,但是被人控制或意外导致人类死亡,现在针对AI人工智能并没有立法。

所以当AI不作为独立的个体时,发生杀人事件,现有的法律会认定,这是开发者的一种主动行为,需要负责的便是开发者。

而如果AI是因为中了病毒,或者出现意外导致人类的死亡,那么开发者应当负连带责任,主要责任还要另外追溯。

如今看来,无论是霍金还是马斯克,他们对人工智能前景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日本实验室29人被机器人所杀,虽然真相还有待考究,但却值得我们的思考,更何况AI确实可以用来杀人

“AI杀人”事件:日本实验室29个人被4个机器人杀死,该由谁负责 - 天天要闻

机器人

AI智能的恐怖之处

4个机器人在日本实验室杀害29人?故事真假仁者见仁,但AI真的能用来杀人一事是确定的,难怪霍金会认为,超级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类的最后一个发明,因为这意味着人类最终会被机器人毁灭

很多人觉得这是危言耸听,因为这些情况只会发生在科幻电影里,但在两年前的利比亚战场上,人类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例,AI机器人自主杀人事件,而且是自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例明确记录在案的机器人杀人事件。

“AI杀人”事件:日本实验室29个人被4个机器人杀死,该由谁负责 - 天天要闻

土耳其生产的自杀式无人机

当时一架由土耳其生产的自杀式无人机,突然暴走开枪射杀了一名士兵,可能会有人站出来反对。

既然是自杀式无人机,那本来就是用来杀人的呀,但要知道的是,即便是用来杀人的无人机,最终能够实现杀人。

都是后方有人进行操控,并下达指令才能完成的,所有的机器都是这样,都需要“人”来进行干预和控制

但土耳其的这架无人机,却是在“自己”思考过后,在没有任何军方人员的操控下,发生的自主性的行为。

“AI杀人”事件:日本实验室29个人被4个机器人杀死,该由谁负责 - 天天要闻

土耳其生产的自杀式无人机

这就十分可怕了,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深度研究,是想让它们能够实现,在自我学习之后再用来进行创造,而这台机器却在学习如何杀人,这难道还不恐怖吗?

试想一下,如果机器人有了杀人的这个意识,甚至能实现机器与机器间的沟通交流,那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当它们有了想统治地球的想法后,那迎接人类的只剩下灭亡,而将AI大量的运用到战场上,也是十分吓人的。

当年美国的一场海湾战争,让世界见识到了信息化作战的强大之处,见识到了科技的力量,于是便有人提出将来的战场上,如果都是机器人对抗机器人,那岂不是会减少大量的人类伤亡吗?

“AI杀人”事件:日本实验室29个人被4个机器人杀死,该由谁负责 - 天天要闻

海湾战争

照这么看,将AI投入战争中是件好事,但实际的情况呢?人类与机器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机器人缺乏人类复杂多变的感情,机器人没有喜怒哀乐,也没有同情心和怜悯心

所以将它们大量投入战场,它们对人类的生命不会尊重,不会思考其合理性,只会按照程序将目标人物击杀,哪怕对方只是一个襁褓中的孩子,或者是一位怀孕中的母亲。

因为不懂同情,反而会让更多无辜的人受害,这种漠视生命的杀戮才是最可怕的,更关键的是,如果这些高智商的机器人,落入了恐怖分子的手中,很有可能会成为他们杀人的工具。

“AI杀人”事件:日本实验室29个人被4个机器人杀死,该由谁负责 - 天天要闻

人工智能

而且是那种顶尖的杀戮高手,到时候就算是最强大的特种部队,也未必是这些AI智能机器人的对手。

所以日本实验室29名科学家,被4个机器人杀害一事,无论是真是假都引人深思,在未来,我们到底该如何发展和应用AI人工智能?这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长安与东风重组新进展:朱华荣称不会改变长安既定战略 - 天天要闻

长安与东风重组新进展:朱华荣称不会改变长安既定战略

2月9日,长安汽车和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同步发布了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的信息。长安汽车的控股股东是兵装集团,而东风集团股份的控股股东是东风公司。随即,长安汽车和东风集团这两家汽车央企将合并重组,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公安部出手了!年龄限制放宽10年、送考下乡,2025年考驾照不难了 - 天天要闻

公安部出手了!年龄限制放宽10年、送考下乡,2025年考驾照不难了

电动车加强管理以后,要求机动车类型的车辆需要持证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驾照却受阻,一方面有年龄的限制,另一方面偏远山区考驾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龄限制放宽10年,同时推出送考下乡服务,还进一步的降低考驾照的费用,2025年起考摩托车驾照不难了。
从“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到昊铂HL,看懂广汽科技日 - 天天要闻

从“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到昊铂HL,看懂广汽科技日

发布会以技术切入,并全程围绕安全展开。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率先登场,宣布2025年四季度将正式上市支持L3级智能驾驶的车型,他同时强调面向自动驾驶时代对智能驾驶技术、整车安全架构以及突发风险处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满足更高的要求?冯兴亚提到了“广汽
关税大棒下,最受伤的车企出现了 - 天天要闻

关税大棒下,最受伤的车企出现了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刚挥出,尚未吓退“外敌”,却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拥有玛莎拉蒂、Jeep等14个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车企斯泰兰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国工人,关闭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家工厂,北美生产线陷入瘫痪。几乎同一时间,捷豹路虎宣布暂停对美出口一个月,奥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