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2022“理想之城”全球高水平科学家分析报告》(下称“报告”)在浦江创新论坛成果发布会上发布。
这份报告对20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近年来涌现的高水平科学家及其学术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关联研究,以覆盖近10年时间、总计超过70万条的第一手科技统计数据为依据,关注高水平科学家与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之间的共生发展关系。
在这份报告数据中,我们能读出什么亮点?一起看解析↓

报告指出,全球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呈现“东亚—北美—西欧地域大三角”态势,北京、上海已初步形成高水平科学家集聚的全球高地。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创新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常静解读报告时表示,2021年北京、上海、纽约、伦敦、波士顿高水平科学家人数位列全球20座主要城市前五位,香港、深圳分别排在10、14位。
2012-2021年全球20座城市中以论文影响因子总和计量的学术贡献Top 2000顶尖科学家人数,北京、波士顿、纽约、伦敦、莫斯科排名前五,上海、香港和深圳顶尖科学家人数分别排名13、14和17位。
上海高水平科学家十年增近3倍
2021年北上港深高水平科学家总计人数达到2012年的约3.5倍。上海2021年比2012年高水平科学家增加了8000多人,增长率达283.5%,总人数超过2012年的3.8倍,近年来更显示出了人才进一步加速汇聚的良好趋势。

对2012-2021年全球20座主要城市的“自然指数”期刊论文作者地址信息进行的追踪分析结果显示,2012-2021年全球20座城市中,北京、上海、纽约、深圳、波士顿居于最主要的人才流入城市前五位。其中上海接近2500人。上海高水平科学家集聚总量、流入和流出数量均居全球20城市前列。
不过,常静表示,城市对于全球人才的普遍吸引力和开放包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世界级高水平人才高地城市的重要特征。
与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相比,中国城市在全球人才来源的多元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三大区域集聚效应显著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也各具特色。
上海人才枢纽地位凸显,海外人才吸引力突出。自2012年到2021年,上海高水平科学家人数从2940人增加到11215人,增幅281.46%。上海科学家年度发表的“自然指数”期刊论文总影响因子增幅达到449.52%。从高水平科学家国际流动态势看,2012-2021年上海从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引进的人才数量普遍多于流出的人才数量。

全球主要城市科学家2018—2020年在“自然指数”期刊发表论文总数
其优良的创新平台和创新环境对全球人才产生了强烈吸引力。
对于上海的高水平科学家流入趋势,常静表示,这也和近年来上海采取的人才政策强相关,“从人才20条、人才30条再到人才引领战略、人才高峰工程,近两年上海也发布了很多人才新政,政策优势比较明显,另外上海的科研机构也有自实力,呈现引进人才数量增多、多元跨学科交流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