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吉利旗下的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收购魅族科技有限公司79.09%的股权,取得对魅族科技的单独控制权。
除吉利采取了实质性动作外,蔚来与特斯拉也相继透露出进军手机业务的消息。为何近期车企钟爱手机业务,这种跨界互动与小小的手机能为车企与消费者带来哪些好处呢?
材料技术
手机作为快消品,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首先要在产品外观上做出差异化。其中涉及材料的开发与运用。
图源:网络
各大手机企业都有相关的研发团队,根据消费者的喜好与生产制造成本进行材料研究。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储备,以及对市场动态化认知评估都是车企无法比拟的,这也是近些年新能源车企开始吸收相关人才与商业兼并的缘由之一。
图源:网络
以特斯拉为例,其在2018年从“隔壁”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转让的铝合金材料,为一体化压铸提供了基础。这背后的功臣就是前苹果材料专家—查尔斯.柯伊曼,其曾经为iPhone与Mac产品开发过一体化铝合金机身等相关工艺。在他的努力下,特斯拉成功研发出新的铝合金配方,解决了一体化压铸过程中免热处理的问题。
为此,许多车企都对手机大厂的材料专家与团队虎视眈眈,想提升自己产品的材料工艺,降低成本与提升产能。
摆脱掣肘
车企选择跨界手机业务,还要考虑到软件生态的问题。现阶段车机系统主要被Carplay、Carlife与QNX所占据,国产新势力除了华为的鸿蒙外,几乎处于空白。
图源:网络
这次吉利收购魅族,主要看中其Flyme系统的潜力,部署在车辆上可以摆脱苹果、黑莓等公司系统对用户手机的挑剔度,提升包容度用以吸引用户。采用自家车机系统可以避免被卡脖子的技术风险,还能减少授权费用支出,可谓是一举两得。
图源:网络
除了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外,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新能源汽车与手机的间隔被打破,车机系统与手机的互动更加频繁。原有的车机智能化需要车企与系统开发商合作,共享用户数据。但这在强调对隐私保护的互联网时代是无法忍受的,没有一位用户想让自己的隐私被人看到。而车企也不想把数据外传,毕竟这些都是用户的另一幅画像,肯定不想被同行挖墙脚。
融合升级
近几年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电子部件的需求量与依赖度不断增加。根据相关部门研究,汽车电子在整车成本比重将在2030年达到49.55%。
图源:网络
面对百万级市场需求,国内手机产业链开始向汽车业务发展,原有的电池厂商开始生产动力电池,半导体生产部门将业务拓展到驾驶辅助与电控芯片上。车企与这些供应商反向合作,也可以为自身手机生产提供便利。
在未来,拥有由手机与车机系统搭建的生态的车企,势必要在两条战线上面对冲击,这让半导体与材料工艺的升级加快,推动相关产业链升级。
写在最后
我国近几年大力推广的5G技术,为万物互联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升级与跨行业融合奠定了基础。
图源:网络
在面对庞大的智能化汽车市场需求,百度、华为与小米等传统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先行而动。吉利、蔚来近期的举动更多的是摆脱受前者制约,补齐自家产品短板,为长远发展做好准备。
最后愿吉利与蔚来的新产品早日亮相,为国内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助力万物互联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