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新冠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中科院院士黄建平团队给出预测答案

新冠病毒已经肆虐两年之久,在这时间内,所有人惶恐度日,担心自己中招。放眼全球,都在被这一小小病毒折磨不成样子,经济公共安全倍受打击。

新冠病毒属于RNA单链病毒,变异率极高,可以与大量准种形式混合在一起。

一个患者身上并不是有完全的统一病毒,而是多个变异得到的毒株。大量研究表明。即便是早前的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免疫功能,也能防止人们患病,但新冠病毒两年过去了还没有消失迹象,确实容易浮想联翩。

老话说“大疫不过三年”?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大型瘟疫爆发,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未超过三年就自行消失了。而新冠疫情仍处于防疫阶段,要想找住苗头,迅速掐灭,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老话常说“大疫不过三年”,意思是指即便是再怎么大型的瘟疫,三年时间足够结束。可新冠疫情马上就到三年之期,他有可能乖乖消失吗?

这次新冠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中科院院士黄建平团队给出预测答案

来自兰州大学黄建平院士的团队,与各个领域的专家联合评估后,在我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上,发表了名为《奥密克戎大流行是否将终结》的评述文章。

文章内提出,根据最新的预测报告显示,新冠病毒大流行将在2023年11月份结束。

世卫组织也指出,现在全球各国家有了相对应的保护措施及严格的防控举措,这种局面也有望在2023年终止新冠疫情。

世界上各个地区的确诊肺炎病例明显降低,主要以无症状和轻症状为主,加上所有新冠疫苗接诊有效,目前正处于评估第4针新冠疫苗预防接种,需要根据环境疫情发展情况,界定要不要普及第4针新冠疫苗接种。

不过,疫苗分配做不到公正,未来有几率出现病毒变异,一些不利的因素或境外输入,也可能导致目前取得的进展付诸东流。

新冠病毒的特征也被陆续揭露,比如很多患者感染治疗完成可能要面对后遗症、复阳、间接性潜伏、易感等。即便人们在不断斗争,但也有许多不确定性,病毒的变异特性也增加了防疫难度,如果以后出现毒性更高的毒株,对抗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人类与病毒的斗争有两种结果

评估人类与病毒斗争的结果,一般是有两种。第一比如之前的非典病毒,虽然适应了一段时间,但最后由于各种因素自行消失。

第二则是人类和病毒初步建立了共存,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实现了流感及各大流感超强病毒的共存方式。

可见当下新冠病毒很难自行消失,他只会随着环境变异慢慢强大,所以大家偏向于第2种结果。

新冠病毒有哪些传播途径?怎样解决?

--空气传播

新冠病毒携带者呼吸时会通过口鼻向外界传播病毒。特别是在室内封闭环境下,感染果停留时间过长的地方都会有一定传染性。

解决方法主要是勤开窗勤通风,促进空气交换流通。

--接触传播

与新冠病毒携带者近距离接触,手沾染这种病毒,不小心碰到自己的口鼻眼睛粘膜,容易造成病毒接触感染传播。

解决方法则是勤洗手,做好防护措施。

--飞沫传播

如果新冠病毒携带者在谈话打喷嚏时未进行阻隔,导致病毒到达其他人的口腔,鼻腔中则会诱发感染。

解决方法则是佩戴口罩勤消毒。

写到最后

目前我国绝对是抗疫的领先者,已将疫情彻底控制住,作为全球大流行病毒,独善其身不可能,所以其他国家也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新冠病毒携带者输入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