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失联、烧成火球!美国宇航员返回遭遇黑障区,有多吓人?

2025年03月20日16:52:10 科学 1261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网络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请知悉。

3月19号,美国两名航天员历经信号失联等重重险象,终于回到地球,本来工作8天,生生变成9个月。他们这期间究竟遭遇了什么?

航天员九死一生的经历

2025年3月19日凌晨,美国两名宇航员结束近300天的太空任务,乘坐载人龙飞船返回地球。然而,这场本应完美的回家之旅,却因穿越大气层时遭遇的“黑障区”险象环生,让众人纷纷捏了一把汗。

信号失联、烧成火球!美国宇航员返回遭遇黑障区,有多吓人? - 天天要闻

返回舱以每秒11公里的速度冲入大气层时,摩擦产生的温度高达2000℃,相当于火山岩浆的两倍,足以熔化钢铁。

因此,舱体顷刻被烧成火球,外层材料烧蚀成等离子体,直播画面中甚至能看到舱体表面因高温而剥落的碎片。这种极端高温考验着返回舱材料的耐受极限,稍有不慎,宇航员可能瞬间蒸发。

信号失联、烧成火球!美国宇航员返回遭遇黑障区,有多吓人? - 天天要闻

并且,高温让返回舱被带电粒子包裹成茧,屏蔽了所有无线电信号。当时地面控制中心与宇航员失联长达240秒,这段时间里,宇航员只能依靠自己应对未知风险。

而黑障区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一块危险的区域,而是航天器返回大气层时因高速摩擦产生的特殊现象。返回舱冲入大气层,剧烈的摩擦使得周围空气电离形成等离子体鞘套。

这层等离子鞘套会屏蔽所有信号,让宇航员与世隔绝,在返回途中每分每秒都很宝贵,生死就在须臾间。

信号失联、烧成火球!美国宇航员返回遭遇黑障区,有多吓人? - 天天要闻

除了高温灼烧,信号中断也很致命,美国这次失联时间长达240秒,而中国神舟十五号返回时仅失联153秒,关键突破来自甘肃戈壁滩的雷达阵列。

中国自主研发的相控阵雷达能捕捉返回舱表面微弱的二次辐射信号,提前预判舱体姿态,是宇航员的千里眼

信号失联、烧成火球!美国宇航员返回遭遇黑障区,有多吓人? - 天天要闻

中美间的不同选择

面对黑障区难题,中美两国走上了不同技术路线。中国选择一条路走到底,接着攻克高温与信号屏蔽,山西实验室的等离子体风洞测试优化了再入角度,新算法将过载降低15%;碳化硅复合材料在2800℃高温下仍保持稳定,为舱体提供保护。

而美国则尝试“曲线救国”,SpaceX星舰4号虽实现了超清画面传输,但此次任务仍暴露了技术短板。不可否认的是,距离美国人第一次搭载阿波罗号登陆月球时,他们已没有了之前的细心。

信号失联、烧成火球!美国宇航员返回遭遇黑障区,有多吓人? - 天天要闻

而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黑障区全程追踪的国家。甘肃的18座雷达基站协同工作,通过量子接收器捕捉信号波动,将返回舱定位精度从36公里提升至500米级。中国航天绝对不会放过一个死角,一定要细致入微。

尽管黑障区仍是航天领域不可逾越的一座大山,但科技突破已曙光初现。毫米波通信、激光传输等技术正在尝试穿透等离子体鞘套;新型隔热材料和智能算法让返回舱更耐高温、更智能。

中国科学家更在地面复现等离子体环境的实验中取得突破,为攻克黑障区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信号失联、烧成火球!美国宇航员返回遭遇黑障区,有多吓人? - 天天要闻

正如当年杨利伟经历黑障区失联后,中国航天人持续攻关20年,终将着陆精度提升千倍。如今,当美国宇航员在黑障区挣扎时,中国方案已为人类安全返航提供了新可能。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黑障区将不再是死亡禁区。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引用资料:

[1]滞留空间站的美宇航员拟18日返回,9个月太空生活经历了什么.钱江晚报.2025年03月17日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杜克大学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会质疑你的能力 - 天天要闻

杜克大学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会质疑你的能力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据外媒 Neowin 今日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的最新研究指出,尽管 AI 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像 ChatGPT、Claude 和 Gemini 等工具的使用可能会让同事和经理认为你的能力不足。这项研究题为《使用 AI 工具会遭遇社交评价惩罚》,已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登(IT之家附链接:点此前往)。研究通过四...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为:研究人员如何“炼”出超强迷你基因编辑器NovaIscB? - 天天要闻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为:研究人员如何“炼”出超强迷你基因编辑器NovaIscB?

引言如果我们可以精确地改写生命的蓝图,纠正那些导致遗传疾病的微小错误,或者巧妙地调控基因的表达,让细胞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这不是遥远的幻想,而是基因编辑技术正在开启的未来。长期以来,CRISPR-Cas9系统一直是这场革命中最闪耀的明星,它像一把精确的分子剪刀,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然而,就像任何强...
宁波食品接触材料测试怎么办理? - 天天要闻

宁波食品接触材料测试怎么办理?

现代餐饮业和家庭生活中,食品接触材料作为直接接触食物的器具,其材质安全性直接影响消费者健康。根据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所有可能与食品接触的材料都必须经过严格检测,以确保不会向食品迁移有害物质。
“太空鲨鱼”黑洞被发现:距地球 6 亿光年,偏离星系中心 - 天天要闻

“太空鲨鱼”黑洞被发现:距地球 6 亿光年,偏离星系中心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美国宇航局(NASA)昨日(5 月 8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天文学家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个隐藏在 6 亿光年之外的“太空鲨鱼”,一个隐秘的超大质量黑洞,质量约为太阳的 100 万倍。IT之家援引博文介绍,该黑洞不像典型的超大质量黑洞那样位于星系中心,而是游荡在星系内部,吞噬任何靠近的恒星...
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效能 - 天天要闻

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效能

研发人员在实验室研发产品。文丨罗嘉文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人才既是创新的发起者,也是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主体。
从科幻走向现实 今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突破38亿元 - 天天要闻

从科幻走向现实 今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突破38亿元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重点发展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被形象地誉为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今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传感器等技术提升,“脑机接口”这项听起来很科幻的技术,正逐步走进我
锂电池隔膜薄型化对涂布技术的挑战 - 天天要闻

锂电池隔膜薄型化对涂布技术的挑战

当前,锂电隔膜行业正面临着技术同质化加剧、产能结构性过剩、价格恶性竞争及产业颠覆性变革的严峻复杂形势。涂覆材料的多元化和涂布工艺的优化创新正在加速推进隔膜产品的迭代升级。为满足更多应用场景和高能量密度要求的需要,隔膜薄型化渐成趋势。
“每一次升空都是战斗启航!” - 天天要闻

“每一次升空都是战斗启航!”

作者 | 傅金泉、常永健、傅琳、罗陈建 等近日,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部开展高强度、跨昼夜实战化训练,锤炼部队全时域作战能力。晨光熹微,停机坪上一架架战机整齐列阵、蓄势待发。“准备完毕,请示起飞!”随着塔台指挥员发出指令,数架战机接续起飞,奔赴目标空域。桨叶飞旋,战机轰鸣,道道航迹划破天幕。任务舱内,战勤...
全国仅剩1只!悬赏10万寻找 - 天天要闻

全国仅剩1只!悬赏10万寻找

近日“比大熊猫更濒危的动物全国仅剩1只”话题在微博上引发广泛关注斑鳖这一物种进入大家的视野有网友戏称其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动物”此后网络上一则“寻找最后的斑鳖,发现活体奖励10万元”帖子出现在多个社交平台并引发关注⬇️ ⬇️ ⬇️帖子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