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十月无霜,碓房无糠”,十月打霜有啥说法?农谚有答案

2024年11月10日11:33:06 科学 1162

不知不觉,已经是立冬之后了,在时间上也来到了农历的十月中旬,而在这个时候,原本应该是天气转凉,变得格外寒冷的时候,但是在南方很多的地方,尤其是南昌、长沙等地,温度却一直高居不下,这也原本让应该出现霜冻的天气,没有出现霜冻,它有啥预兆呢?

老话说“十月无霜,碓房无糠”,十月打霜有啥说法?农谚有答案 - 天天要闻

老话说“十月无霜,碓房无糠”,十月打霜有啥说法?农谚有答案!该打霜的时候,却没有看见霜,这显然不符合自然的一个规律,那么打霜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出现打霜天气要具备的条件?

低温、空气湿度大,还要有凝结核。当满足这些条件的时候,就会出现打霜的一个天气。所以出现打霜的时候,气温必定是特别低的那种。

老话说“十月无霜,碓房无糠”,十月打霜有啥说法?农谚有答案 - 天天要闻

温度一般要降至0摄氏度以下,即空气中的水汽开始凝结的温度,霜就可能形成。另外空气湿度大,这个也是霜形成的必要条件,像植物的蒸腾作用、土壤的蒸发、水体表面的蒸发等。都有利于水汽的形成。

老话说“十月无霜,碓房无糠”,十月打霜有啥说法?农谚有答案 - 天天要闻

温度足够的低,同时又碰到了湿度比较大,就会出现一个凝化的过程,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细小冰晶。一般在地面的草丛、屋顶、车辆玻璃等表面上我们都可以看到。

十月打霜对农作物的一个影响?

霜冻天气,对于农作物而言,有利也有弊,对于一些不耐冻的作物来讲,出现霜冻的天气,会直接破坏作物的细胞,从而直接枯萎,影响到它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老话说“十月无霜,碓房无糠”,十月打霜有啥说法?农谚有答案 - 天天要闻

当然出现霜冻也有很多的好处,比如说霜冻可以杀灭部分害虫,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它能有效地减少一些害虫的存活,从而降低来年春季病虫害的发生率,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另外对于耐冻的作物而言,出现霜冻天气,反而会使得蔬菜味道更加的甜,比如白菜、菠菜、芥菜、白萝卜等,这些都属于抗寒菜,遇到霜冻的天气,品相不会被破坏。而且还会更加的鲜甜,农村老人也常说“霜打的蔬菜格外甜”。

老话说“十月无霜,碓房无糠”,十月打霜有啥说法?农谚有答案 - 天天要闻

“十月无霜,碓房无糠”,十月打霜有啥说法?

按照谚语的一个说法,在农历的十月,如果还没有出现霜冻天气的话,则来年粮食歉收。这个是很好理解的,因为十月原本气温应该下降,这样才有利于冻死病虫害,但是没有霜,说明气温还比较的高,那么自然而然,作物就会受到影响。与此类似的谚语还有很多。

一、 十月无霜,来年有荒

意思就是农历的十月,如果还没有出现打霜的一个天气,那么在来年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饥荒的一个情况,也就是告诉我们,年景容易出现歉收。

老话说“十月无霜,碓房无糠”,十月打霜有啥说法?农谚有答案 - 天天要闻

二、 入冬宜霜,谷雨断霜。先冬无霜,来年大荒。

此谚语占言进入冬天宜有霜冻,直至谷雨节气断霜。若今冬少霜冻(暖冬),则来年必有饥荒。

古人一般都是以立冬为判断标准,也就是说,立冬节气就是冬天的一个开始,进入立冬之后,应该出现打霜的一个天气,如果没有出现,甚至是年爱没有立冬就出现了打霜,那么在来年就容易带来饥荒。

老话说“十月无霜,碓房无糠”,十月打霜有啥说法?农谚有答案 - 天天要闻

三、 九月无霜米缸空,十月无霜粮仓空

进入九月还有十月,都是适合打霜的一个天气,这个时候,原本就应该天气比较的寒冷,如果九月没有出现打霜,家里的米缸会空,也就说明收成不是很好,但是如果是在十月还没有霜,那么整个年景都会受到影响。

老话说“十月无霜,碓房无糠”,十月打霜有啥说法?农谚有答案 - 天天要闻


十月是孟冬,在这个时候,天气温度应该下降,这个是自然的规律,而如果天气温度还比较的高,那么对于作物的生长来讲,确实会造成很大的一个困扰,甚至是容易引起干旱的情况出现,那么自然就难以得到好的收成。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 天天要闻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美国这会儿估计正对着空气拍大腿。20多年前7000万美元就卖掉的稀土工厂,现在想花7亿都买不回来。更扎心的是,全球90%的稀土话语权攥在咱们手里,它想造点像样的东西,还得看咱们脸色。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稀土这玩意儿,听着像土里的稀罕物,
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团队:从实验室到应用转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理论与实践 - 天天要闻

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团队:从实验室到应用转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理论与实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其高能量转换效率和广泛的燃料适应性使其在能源领域具备了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分布式发电、便携式能源装置和大型电力系统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平板式SOFC电池堆重复单元(CRU)及千瓦级电堆实物图▲ 2011~2020 年全球SO...
颠覆医学!AI帮助无精男喜当爹,800万扫描找出3个生命火种 - 天天要闻

颠覆医学!AI帮助无精男喜当爹,800万扫描找出3个生命火种

专注AIGC领域的专业社区,关注微软&OpenAI、百度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大语言模型(LLM)的发展和应用落地,聚焦LLM的市场研究和AIGC开发者生态,欢迎关注!全球著名媒体CNN消息,一对国外夫妇饱受18年不孕不育折磨,主要原因是丈夫患有无精症,精液中无法检测到精子,而这是导致男性不育的罕见病症之一。在传统检查中,即使...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 天天要闻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风穿夏,寻觅清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开始变得潮湿闷热,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快到来。在过去10年,从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仅30天,是近10年来最短的一次。酷热还没真正开始,暑意已经蔓延。此时,寻一处清凉,成了夏...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 天天要闻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7月5日一早,雨过天晴。怀柔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创造中心门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们正带着家人走下大巴车,准备进展厅“探秘”——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走进“一城两都”活动的首站。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新华社记者刘祯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运动场座无虚席,热烈的氛围比骄阳更胜。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举行。万余名毕业生即将从这个被称作“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启程,奔赴各自的科学之路...